波爾多產(chǎn)區(qū)與勃艮第產(chǎn)區(qū)的對立在法國盡人皆知。波爾多人將勃艮第的紅葡萄酒斥為“醬汁”,認為勃艮第精耕細作的小塊葡萄園小家子氣,唯一勉強認可的是勃艮第白葡萄酒。勃艮第人認為波爾多做的更多的是商品,而勃艮第做的則是風土。時至今日,在法國國宴上使用波爾多的紅葡萄酒還是勃艮第的紅葡萄酒仍是近乎左翼、右翼一樣涇渭分明的政治事件。
從歷史上講,勃艮第與波爾多的葡萄酒基本同時在法國出現(xiàn),但是發(fā)展卻不同,勃艮第酒消費群體在古時更為大陸化,就是說當年多數(shù)是通過陸路運輸采購的教廷,皇親國戚們是勃艮第酒的最初粉絲。而波爾多酒的發(fā)展要等到公元12世紀,因英法百年戰(zhàn)爭時候英國人的海上運輸出現(xiàn)才得以大力發(fā)展,波爾多酒的發(fā)展離不開英國、荷蘭這些當年的海上強國。所以兩種不同的消費意識導致兩種產(chǎn)品的差異。
面向世界,勃艮第更為傳統(tǒng),而波爾多更開放。甚至可以把這種差異和對立上升到不同宗教意識形態(tài)對人的影響,勃艮第更偏重于天主教的保守,比如對于葡萄本身果香的追求和態(tài)度可以理解為對財富的態(tài)度,更本質(zhì)些,更內(nèi)斂;而波爾多葡萄酒更基督教些,對于葡萄酒的整體,比如色彩、視覺的影響等更偏重于現(xiàn)實。
不僅如此,以下對波爾多和勃艮第的詳細區(qū)分,或許可以讓我們更加認識到勃艮第葡萄酒與波爾多葡萄酒是如此的不同。
原料
勃艮第釀酒師熱衷用單一葡萄品種,紅葡萄酒全部采用100%的黑比諾釀成。勃艮第紅葡萄酒的顏色會淺一些,是淡而亮的紅寶石色。勃艮第的霞多麗白葡萄酒與黑比諾紅葡萄酒同樣重要。
波爾多葡萄酒常常是用多種原料釀成的,使用的葡萄主要有三種,分別是赤霞珠、美樂、品麗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赤霞珠。波爾多較偏重于紅酒的名氣,紅葡萄酒的色澤更深,呈深而暗的紫色。
口感
勃艮第紅葡萄酒(拋開部分廉價的混合型葡萄酒不說)則是100%使用黑比諾這種清爽而帶有豐富果香味的葡萄,相對而言或許更易親近。總的來說,勃艮第的酸味很強,又有水果味,澀味較少。
波爾多由于構(gòu)成葡萄酒主體結(jié)構(gòu)的主要因素—澀味主要來源于葡萄皮中的單寧,所以,使用了較多厚皮的赤霞珠所釀成的波爾多紅酒的澀味很強,喝起來濃厚而有厚重感。有強烈的澀味,需長期窖藏才能發(fā)揮其潛質(zhì)。
酒杯
勃艮第酒杯則是大肚球形高腳杯形狀。勃艮第紅酒的果味很重,在口里流動的幅度較大,球狀杯身可以令勃艮第紅酒先流向舌頭中間再向四周流散,使果味、酸味相互融合;向內(nèi)收窄的杯口可以更好地凝聚深奧的酒香。
波爾多杯是郁金香高腳杯形狀。市面上大部分的葡萄酒杯都是波爾多紅酒杯的風格。波爾多紅酒的酸味和澀味較重,適合杯身較長且杯壁不垂直的,杯壁的弧度正可以適度調(diào)控酒液在口里的擴散,而且較寬的杯口可以令飲者更好地感受到波爾多酒漸變的香氣。
酒莊命名
勃艮第的酒莊更多以Domaine(有的譯作“酒園”)命名。比如,現(xiàn)在成為中國富豪新寵的羅曼尼#8226;康帝(Domaine Romanee-Conti)。
波爾多的酒莊通常叫Chateau(法語是chacirc;teau,中文意思是“城堡”)。例如,中國人所熟知的拉菲酒莊(Chateau Lafite-Rothschild)。
橡木桶
在勃艮第,橡木桶容積為228升,名稱為“Piece”。
在波爾多,陳釀使用的橡木桶容積偏偏變成了225升,名稱為“Barrique”。
儲存時間
勃艮第100%使用黑比諾這種清爽而帶有豐富果香味的葡萄釀成的紅酒,最適合存放5年以上再飲用。不過酒標上注明了“GRAND CRU”(特級葡萄園)的高級葡萄酒,則要經(jīng)過10年以上才能充分發(fā)揮它的本質(zhì)。
波爾多以赤霞珠為主的紅酒,必須從生產(chǎn)年算起,存放10年以上時間才適合飲用。如果是正值豐收年份的高級波爾多紅酒,就算放上20年也還很年輕,還會有強烈的澀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