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賓,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美酒四溢的圣地。從古老的“醬酒”,歷經(jīng)唐宋時期的“荔枝綠”,直至今日享譽全國的“五糧液”,其釀酒之歷史已經(jīng)不覺走過了三千多年。五糧液,顧名思義,采用五種糧食釀造。據(jù)說,宋代姚氏家族當時釀制的遠近聞名的“姚子雪曲”,便是五糧液的最初雛形——玉米、大米、高粱、糯米、蕎子巧妙配比,加上宜賓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終得此佳釀。1368年,宜賓人陳氏繼承了姚氏產(chǎn)業(yè),于“溫德豐”糟房(后更名為“利川永”)開始釀酒事業(yè)。陳氏在繼承“姚子雪曲”的基礎上,融入了自己的創(chuàng)新,經(jīng)過歲月的沉淀,逐漸形成了獨有的陳氏配方:大米糯米各兩成,小麥半成黍半成,川南紅糧湊足數(shù),地窖發(fā)酵天鍋蒸。陳氏配方歷經(jīng)傳承,到了上世紀初,繼承該配方的鄧子均攜帶“姚子雪曲”參加時任宜賓縣團練局局長的家宴,宴席上大家對該酒贊不絕口,當時晚清舉人楊惠泉更是贊賞道:“如此佳釀,名為雜糧酒似嫌凡俗,而姚子雪曲雖雅,但不能體現(xiàn)此酒的韻味。此酒是集五糧之精華而成玉液,更名為‘五糧液’是一個雅俗共賞的名字,而且顧名可思其義。”故此,五糧液由此得名。
如今的五糧液一直沿用《陳氏秘方》的特殊工藝,采用五種糧食作為釀酒的原料,從而規(guī)避了其他白酒用單一的紅糧或兩三種糧食為原料釀酒風味單一、口感欠佳的不足,所以味覺物質(zhì)比其他白酒顯得更為豐富,加之五糧液釀酒采用長江古河床以下的礦泉之水,而宜賓常年溫差小、濕度大,特別適合空氣中的微生物和古窖池群中微生物共同構成立體的微生物群落。
五糧液最早的商標,如今已成追憶,該商標于1932年注冊,圖案由高粱、玉米、稻谷、蕎麥、胡豆五種糧食組成,在圖案上方印有生產(chǎn)地址“四川省敘州府北門外順河街陡坎子利川永大曲作房附設五糧液制造部”。“利川永”糟房歷經(jīng)上世紀的戰(zhàn)亂年代曾一度停產(chǎn)。解放后,政府將原“利川永”糟房收歸國營,由鄧子均將《陳氏配方》慷慨獻出,并親自指導。五糧液自面世以來,便因其“口感香氣悠久,滋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凈爽”而成為濃香型白酒的典范。自1963年開始,它先后在二、三、四、五屆全國評酒會上榮獲“中國名酒”的稱號,直至今日,五糧液酒仍然是白酒行業(yè)中的佼佼者,在中國酒界具備不容小覷的前瞻地位。
在陳年白酒收藏市場,五糧液酒是僅次于茅臺酒收藏的白酒品牌之一:去年,一瓶60年代的交杯牌木塞五糧液在杭州西泠印社陳年白酒拍賣專場上拍出了98萬元的高價。 收藏市場上較為常見的五糧液,主要為蘿卜瓶形,其中塑蓋的五糧液生產(chǎn)時間較鋁旋蓋生產(chǎn)時間更早。
紅旗牌 五糧液酒:
市場參考價:10萬元左右
收藏指數(shù):★★★★★
紅旗牌五糧液為文革時期的產(chǎn)物,該酒在市場上非常稀少,價格高昂,是收藏之極稀有品。
1977年 長江大橋牌 五糧液:
市場參考價:1萬元左右
收藏指數(shù):★★★★★
收藏市場上較為常見的五糧液瓶型俗稱“蘿卜瓶”?!伴L江大橋牌”五糧液最早出現(xiàn)于上世紀70年代初期,并于80年代初逐漸隱退,隨之取代的是“交杯牌”五糧液。
1982年 交杯牌 五糧液:
市場參考價:5000元左右
收藏指數(shù):★★★★
1981年,五糧液注冊商標改為“交杯牌”,有“推杯換盞,把酒言歡”之美意。交杯牌五糧液直至1986年方才退市。
1985年 優(yōu)質(zhì)牌五糧液:
市場參考價:4500元左右
收藏指數(shù):★★★★
1979年,五糧液在第三屆全國評酒會上獲得“中國名酒”稱號,自此,開始生產(chǎn)“優(yōu)質(zhì)牌”五糧液酒。塑蓋優(yōu)質(zhì)牌五糧液與交杯牌五糧液均為陳年白酒藏家之必藏之酒。
1987年 優(yōu)質(zhì)牌麥穗五糧液:
市場參考價:4000元左右
收藏指數(shù):★★★★
五糧液除蘿卜瓶形之外,還生產(chǎn)麥穗五糧液,該酒屬于五糧液外銷酒,由于酒瓶四面共有四根麥穗圖案,俗稱“麥穗”五糧液。
1988年 優(yōu)質(zhì)牌金標五糧液:
市場參考價:4000元左右
收藏指數(shù):★★★★
該酒酒標下方的五糧圖案為金色,酒標外沿有一圈金邊裝點,與金色鋁旋蓋色彩呼應,俗稱“金標”五糧液。金標五糧液于1987年左右推出。該種類型的五糧液酒在市場出現(xiàn)較少,因此價格相比同年份的金屬旋蓋五糧液價格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