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SA與SARS“聯(lián)姻”,向人類濫用抗生素的現(xiàn)象敲響了最后的挽鐘?,F(xiàn)在已經(jīng)明確,造成人類“非典”疫情的致病微生物是冠狀病毒的變種,冠狀病毒原本主要存在于豬、牛、雞禽及哺乳動物體內,在人類中生存的冠狀病毒僅兩類,其引起呼吸道感染及腸道感染,而且引起的臨床癥狀較輕,類似感冒,一般不致命,病程在1周左右,沒有后遺癥。為什么此次人類感染的冠狀病毒與以前的冠狀病毒差異如此之大,即病情嚴重、死亡率高和傳染性強等等。據(jù)悉,這很可能與人類在動植物中濫用抗生素造成病毒基因變異有關。
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曾發(fā)出警告:全世界各國濫用抗生素使一度可以治療的疾病變得難以治愈,如以一直對青霉素敏感的肺炎鏈球菌為例,對青霉素耐藥的肺炎鏈球菌比例已從1995年的21%增加到1998年的25%,如果人們繼續(xù)濫用,照此速度增加下去,人類將面臨對曾經(jīng)最為容易治療的肺炎鏈球菌性肺炎變得難于治療的窘境;再以結核菌為例,20世紀50-60年代,由于雷米封等抗結核藥物的應用,使結核病的發(fā)病率下降到較低水平,但這以后由于抗生素的濫用,耐藥性結核菌的增加,目前結核病的發(fā)病明顯出現(xiàn)死灰復燃的現(xiàn)象,而且原來需要一種、兩種抗結核藥物治療,現(xiàn)在需要三種、四種或更多種抗結核藥物聯(lián)合應用才能治療。
據(jù)悉,在美國,買支槍很容易,但買抗生素卻很難。這對我們國人來說,近乎天方夜譚。然而,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是美國抗生素短缺嗎?當然不是。美國對抗生素藥控制很嚴要定期考核醫(yī)生的抗生素知識,不及格的停止其處方權。我國能做到這樣嗎?只要有關部門做到對抗生素嚴格管制,對濫用抗生素的人和單位嚴厲處罰,肯定也能像美國這樣,想隨便買辦不到。
如今,抗生素的亂用、濫用,使許多抗菌藥物的療效微乎其微,亂用、濫用抗生素的現(xiàn)象幾乎成了社會一大公害。筆者一位病人,只是牙齒有點發(fā)炎,血象不高,吃點普通抗生素藥或磺胺類藥也就行了,可這位“高級病號”,點名非要靜滴先鋒6號這樣的高檔抗生素,被筆者拒絕后,很不高興,還提出要換醫(yī)生。看來,有些人對亂用、濫用抗生素的嚴重后果不僅是對科學的無知,且夾雜著“等級”、“身份”、“名譽”這些低級趣味的東西!
令人擔憂的是,目前對MRSA有效治療的藥物只有萬古霉素。因此,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稱萬古霉素為“人類最后一棵救命稻草”。我們如果再不重視這個嚴峻問題,嚴格控制醫(yī)院內感染,將萬古霉素也亂用和濫用,那么,一旦MRSA對萬古霉素也不“懼怕”,人類即會失去防御細菌的最后一道防線。那時,將是細菌、病毒等肆虐的天下,也是“萬戶蕭疏鬼唱歌”時!
為此,必須堅持使用抗生素的原則:
(1)能用窄譜的就不用廣譜;能用低級的就不用高級的;用一種能解決問題的就不用聯(lián)合的。
(2)用口服劑能解決問題的就不要打針;肌肉注射能解決的就不要靜脈滴注;
(3)抗生素服用一定要嚴格按照醫(yī)囑,按規(guī)定時間間隔、定時服藥,如每日4次即每6小時服藥1次;每日3次,即每8小時服藥1次,而不是指在每日三頓飯時服用。
(4)抗生素使用必須按處方規(guī)定,切忌用用停停,這樣非但不能有效殺滅體內致病菌,而且容易使殘留的10%~20%的致病菌產生耐藥性,給治療帶來困難,延長康復時間。
(5)對細菌性感染所致發(fā)熱,經(jīng)過抗生素治療體溫恢復正常、主要癥狀消失后,需及時停藥。
(6)一般情況下,不要因預防目的而使用抗生素,特別是廣譜抗生素。
(7)避免外用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及氨基糖苷類抗生素。
(8)病毒性感染或病毒感染可能性比較大的,一般不使用抗生素,尤其是感冒,90%以上是病毒性的,使用抗生素等于無的放矢“亂彈琴”,一般在5~7天后感冒不見好轉且伴有“上感”或支氣管炎、肺炎等,使用抗生素才較妥當。如果發(fā)熱原因不明,且無可疑細菌感染癥狀者,不宜使用抗生素。
另外,有關專家建議道,若需要用,盡量口服或肌肉注射,不要濫用“靜滴”。因為“靜滴”(患兒家長稱“打吊針”)排泄最快,保持體內的有效濃度最低,作用時間短,效果差、不穩(wěn)定。再說現(xiàn)在臨床上的“靜滴”方法值得商榷。一天是24小時,一天一般只吊一次藥液,快則2~3小時吊完,慢則3~4小時也就吊完了,試想一想,藥液的濃度能維持多長時間?藥效如何保持24小時?比較科學的方法是,一天吊2次,早晚各一次,次數(shù)間隔時間4~6小時,這樣,才比較合理、規(guī)范。
為了保障人們用藥安全,國家有關權威部門決定,從2004年7月1日起,未列入非處方藥藥品目錄的各種抗菌藥物,包括抗生素和磺胺類、喹諾酮類、抗結核和抗真菌藥物,在全國范圍內所有零售藥店必須憑執(zhí)業(yè)醫(yī)師處方才能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