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藝術品升級為億元時代之后,關于藝術品稅收的話題就一直在圈內(nèi)被私下討論。盡管大家都知道國家不可能將藝術品交易中金額巨大的稅收置之不理,但是,當查稅潮起,仍然讓很多人不安乃至惶恐。
2011年12月9日,在藝術界各方努力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fā)布了2012年關稅實施方案的通知,三類藝術品進口關稅下調(diào)6%。2012年4月份,國內(nèi)知名藝術品運輸公司IFAS高層被海關請去協(xié)助調(diào)查,隨后,眾多知名藏家和經(jīng)紀人紛紛被海關約談。5月21日《東方早報藝術評論》第29期調(diào)查報道《藝術品查稅門升級,大佬紛傳被拘》:“某大型金融機構(gòu)藝術品負責人、藝術品經(jīng)紀人伍勁因藝術品逃稅金額巨大傳被拘留,自5月15日至記者發(fā)稿時止,兩人手機一直處于關機?!?/p>
藝術圈近來發(fā)生的一切詭異事件都不約而同地指向了藝術品關稅。這林林總總是否意味著繼房地產(chǎn)之后,火熱的藝術品市場也即將面臨官方的強硬調(diào)控?無論是秋后算賬還是槍打出頭鳥,藝術品關稅恐怕將成為中國藝術市場難以逾越的一道坎兒。甚至有人說,這可能比金融危機來得更可怕!
必須一提的是,查稅門背后隱藏著一個基本事實—中國藝術品稅率確實過高。在中國,藝術品被列為進口商品的第21類, 與奢侈品列為一類,其中與我國簽訂優(yōu)惠貿(mào)易國的國家,藝術品原作的進口稅率為12%(現(xiàn)降為6%),復制品的稅率為14%,沒有與我國簽訂優(yōu)惠貿(mào)易協(xié)定的國家,藝術品進口關稅為50%。但實際情況是,由于關稅、進口環(huán)節(jié)增值稅(17%)、消費稅(12%)等多種稅費的累積,藝術品進口的綜合稅率也達到24%。也就是說,拍賣會上一張7,000萬人民幣的張曉剛作品如果按照正常進口,應交納稅款為1,680萬。而在香港,藝術品稅是0,臺灣是5.5%,新加坡、德國都是7%。
在高昂的稅收面前,如果想要生存下去的唯一方式就是逃稅,這成為難以避免的選擇。隨著藝術市場的擴張,海外藝術品和大批回流中國的當代藝術品都逐漸成為眾多收藏家的新方向。“查稅門”讓藝術市場的參與者都開始懼怕自己會成為海關尚方寶劍之下的犧牲者。而唯一值得高興的怕是香港的地產(chǎn)商,這么高額的稅,還不如直接在香港買房當倉庫了!
所以,我們能看到的是眾說紛紜之下,大家都希望政府能完善和減低稅收:“如果關稅能減到7%或者以下,誰都不愿意逃稅!”
降稅往往伴著嚴查,雖然目前關于查稅的風波主要集中在藝術品進口上,但照此趨勢,諳知會不會蔓延到其他方面?如果目前的關稅政策不能改變,我們就仿佛看到了未來—北京和上海離全球藝術中心的夢想又遠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