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點半,手機鈴聲會準時響起,手機在這里重要的功能就是鬧鈴。但更多的時候,鬧鈴還沒有響呢,窗戶外面就有了吆牛的聲音、上山放水的聲音、各種鳥叫的聲音。有時,也會被早來辦事的村民敲起來,要頭痛的藥,或者開到縣城買柴油的證明……
起來的頭一件事,先看看儲水桶里的水還剩下多少,把水壺灌滿生火燒水。鄰居羅布家每天為我們從溝里挑水,我們每月支付200元,這算是我們工作隊的一項特殊的生活開銷,因為別的村子都接通了安全方便的自來水,而我們的水挑來要沉淀一天。引火最好用昨晚用剩下一點點的蠟燭尾巴,那樣的話只要一根火柴就能輕松地把火點著,然后刷牙洗臉刮胡子,在茶壺里放兩袋速溶酥油茶,加上點牛奶、茶葉,也是不錯的早茶了。這個時候灶上的水差不多開了,沖茶,抓糌粑。糌粑是個好東西,生長期長糖含量低,據(jù)說是糖尿病人很好的食物,關(guān)鍵是頂餓,特別是早上要到村里去辦事,吃糌粑最好了,頂?shù)较挛鐩]問題。沒風的時候,可以把桌子凳子搬到院子里,夏天廚房里太熱。這時千萬不要忘記打開太陽能充電開關(guān),不然,手機、電腦、電子書和晚上看電視所需的電能都沒有著落了。
早飯結(jié)束,如果沒有外出的事情,就組織學習各類文件,尤其是那些支農(nóng)惠農(nóng)的政策,平時接觸不多,在村子里工作,不認真學習掌握這些政策還真不行。早上大都會很安靜,只有風吹動村委會的紅旗獵獵作響,一般不會有人來,村民都在各自的田里和家中忙活。春夏時節(jié),青壯年男子或上山放牧、挖蟲草,或外出打工,村里多剩下婦女和老人兒童。
中午飯一般是一點左右開始做,如果剛剛從縣里回來不久,就可以多做兩個菜,肉是必須盡快吃完的,沒有冰箱,天氣又熱,無法久存,常常是,頭兩天吃肉,過后的日子就靠青菜罐頭度日,所謂一曝十寒是也。
午飯是用煤氣。剛來的時候,三頓飯都是燒柴,很是痛快,但看見院子里的柴火堆就這么快速縮小,切切實實能感覺到森林縮小的速度,工作隊員們商量,到縣城換煤氣做飯??h城只有一家煤氣店,開店的老板驕傲得像一只熊貓,每次換煤氣時,打電話在不大的縣城里追蹤他,得花兩三個小時。
午飯過后事情就開始多起來,村里的頭痛腦熱呀、鄰里糾紛呀、各種統(tǒng)計呀,不一而足。這些年國家的惠農(nóng)政策越來越多,需要掌握的數(shù)據(jù)也越來越多,從最基本的身份證號碼采集、醫(yī)保照相,到各家各戶的檔案、村委會村支部的各種辦事規(guī)程、村規(guī)民約、“三會一課”制度,等等等等,差不多可以說,我們是在一塊空地上按著圖紙一磚一瓦地建造一所房子。
下午的時間過得很快,很快就到了七點多鐘了,中午做的飯多的話,熱剩飯,不然下掛面。太陽能衛(wèi)星電視效果很好,看新聞聯(lián)播,看西藏新聞,到山坡上去打電話,村委會院子前面有一個小土包,可以接受到來自怒江對岸左貢縣東壩鄉(xiāng)的移動信號,是我們的移動“電話亭”。其他幾個工作隊的隊友們前來串門的時候,第一件事,就是在“電話亭”呆上半個小時,有時候來的人多了,你看那個熱鬧勁,呼喚聲音此起彼伏,誰也聽不清說什么。
夏天,八點半天漸漸黑了,愛看電視的看電視,不愛看電視的,就擺弄個電腦、電子書,雖然沒有電,玩的東西都還跟電離不開,這還多虧了縣里配備的太陽能,如果沒有它,還真是十分的不方便。剛來的時候,沒有太陽能,單位配了發(fā)電機,發(fā)電機一響,每間屋子都燈火通明,很讓村民們羨慕。但好景不長,發(fā)電機是個油耗子,按一天發(fā)電兩小時計算,一天得燒掉10公斤汽油,且不說一個月要花兩三千油費,就是來回去縣城買油,都是難以承受的負擔。半個月之后,我們的發(fā)電機就熄滅了,過了好一段黑燈瞎火的日子,后來有了太陽能,除了不能每個屋子都安上電燈,充電一類的事情,還是基本有了保證。
趕上周六周日,沒有急事的話還是休息,年輕人可以睡個懶覺,然后洗衣服、收拾內(nèi)務(wù)、清掃院子。生活垃圾不能亂丟,這天就可以集中起來燒掉,旱廁也該墊一墊了,幾個隊員守著一個院子,居家過日子的事情還真不少。下午可以到怒江邊走一走,怒江邊上的河灘地里有許多不俗的石頭,工作隊已經(jīng)打定主意,要動員鄉(xiāng)政府在318國道邊搭一個棚子,在那里銷售怒江邊上的石頭,美其名曰“怒江奇石”,至少,這是增加村民收入的一條路子吧。工作隊前前后后,已經(jīng)撿了不少石頭,還有更多更好的石頭在怒江邊上躺著呢。
晚上十點以后,村子里很安靜了,大部分的人都已經(jīng)入眠,第二天,他們還有許多事情要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這是他們大部分人的時間表。當然,也有例外,比如村里的年輕人,在群培家的“朗瑪廳”里灌一肚子啤兒茶爽,然后音響動地的開著摩托回家,不過這只是偶爾的事情。
村里的一天就是這么過的。有時候,在燭光下靜靜地發(fā)呆,或者在圓月的時候坐在院子里看那棵核桃樹的樹影婆娑,會有一種十分遙遠的感覺,就是自己離身邊這個世界,確乎十分遙遠。在今年年初去北京參加全國作家代表大會,從北京飯店貴賓樓的12層看長安街上的車燈相連,宛如一條條巨大而無聲的長蟲,反差十分強烈,但也有這種遠離現(xiàn)實世界的遙遠感覺。只不過,在村子里是踏踏實實地仰望星空,而在都市的高樓看下面的花花世界,如夢如幻。
女 隊 員
工作隊有兩位女生,都是剛剛從部隊下來的,按照自治區(qū)的要求,凡是剛大學畢業(yè)參加工作和從部隊退伍轉(zhuǎn)業(yè)的,都要下基層鍛煉。兩位女戰(zhàn)士就第一批跟著我們下來。經(jīng)過從拉薩而八宿而林卡,三天之后抵達駐村點時,想她們是越走心越?jīng)霭?,到了駐村點普龍,看著鑲嵌在大山深處的小小村落,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眼淚都快下來了。駐普龍的工作隊下車之后,其他兩個工作隊繼續(xù)前往尼巴和葉巴。第二天聽說,兩位姑娘有回去的心思,哪怕不要工作也要回去。工作隊于是商量,葉巴的條件相對普龍要好一些,決定把她們調(diào)整到葉巴,至少在心理上是一個安慰。
大概是經(jīng)過了普龍一個晚上的適應(yīng),第二天到了葉巴,兩位女隊員的情緒已經(jīng)沒有什么異樣了,簡單收拾一下,就幫著大伙干活。中午煮掛面,其中一位,倒了一鍋冷水之后,把一把掛面呼一下全倒在里面,周邊的人都來不及反應(yīng)。那位看著大家的表情,不解地說:“怎么啦,在家里我媽就是這么煮的?!?/p>
也難怪,這兩位在家里都是城市里寵著慣著的獨生女,在部隊也是食堂養(yǎng)著的,哪里做過這些。這成了工作隊的笑談。不過,在隨后的日子里,經(jīng)過隊友的傳幫帶,兩個姑娘很快掌握了灶上要領(lǐng),一個洗菜切菜,一個掂勺掌灶,儼然大廚矣。
工作隊第一次走訪去黨熱,兩位一起騎匹騾子,那騾子大約見城里的姑娘好欺負,盡往路邊的荊棘叢里鉆,搞得她們顧了臉面又顧不得韁繩,直往騾子屁股上滑,一路大呼小叫,險象環(huán)生,好在有朗加卓瑪在后面忠實地護衛(wèi),才沒演出墜騾子的故事。后來朗加卓瑪便成了兩位女隊員的好朋友,經(jīng)常到村委會幫助洗箸洗碗收撿院子,再后來給兩位女隊員提出要求,要給工作隊當保姆。工作隊哪有請保姆的,朗加卓瑪后來對兩位女隊員說:你們老板是個摳門。
兩位女隊員跟著走家串戶,到了每家都有熱情端出來的炒青稞、藏梨蘋果干、核桃等等,瞅著那黑乎乎的藏梨蘋果干,兩位的表情豐富。但到了后來,藏歷年被熱情的村民請著去吃包子,她們已經(jīng)能夠很自在地吃吃喝喝了。村民們提起她們,每每露出很同情的表情,常常說,可憐不,兩個小姑娘,阿爸阿媽要心疼的。
被村民們心疼著的兩個女隊員,在隨后的駐村工作中,飛快地成熟起來,不僅成了工作隊主廚,工作隊的文秘、檔案、各種規(guī)章制度,從無到有,也做得井井有條。在鄉(xiāng)村生活的鍛煉下,體格也比過去強壯了許多,春節(jié)回去輪休,被家里一通好夸。
說起輪休,當兩位女隊員聽輪休申請批準了,二話不說,也等不及單位的后勤車來,坐著村民的兩輛摩托趕到縣里,一路不停換車回到拉薩,歸心似箭。也真難為了她們,要知道,那時候連我們男隊員對坐摩托車在山間行走還十分發(fā)怵呢。
半年之后,單位考慮到具體情況同意女隊員和個別身體不適應(yīng)的同志輪換,兩位姑娘得知后,十分歡喜,隨即主動提出到三個隊中條件最艱苦的尼巴去呆一段。那個時候,工作隊正為尼巴隊人員缺乏而發(fā)愁呢,尼巴是三個隊海拔最高,氣候最差的,隊里有兩個隊員身體不適,一個在拉薩做手術(shù),一個在林芝休養(yǎng),只剩下一個看家的,兩個女隊員雄赳赳氣昂昂地前去支援,解了尼巴的燃眉之急。到了最后我們發(fā)現(xiàn),這兩位女隊員是單位的駐村人員中三個工作隊都干過的,真可謂是功德圓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