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中學體育小班化教學管理”為研究對象,針對小班化教學管理成效的提升問題進行了相關的闡述和分析。文章主要轉變中學體育教師的教育觀念、加強教學研究,創(chuàng)設小班化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樹立正確的辦學效益觀等三個方面提出了提升中學體育小班化教學管理成效的策略,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中學體育教學實踐提供一些指導和幫助。
【關鍵詞】中學體育 小班化教學 管理成效 策略
一、轉變中學體育教師的教育觀念
中學體育教師是課程的實施者,“小班化”教學既為中學體育教師提供了很好的自我發(fā)展機遇,又讓中學體育教師始終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梢赃@么說,改革成敗的關鍵決定于中學體育教師的素質。許多研究表明:如果中學體育教師的教育觀念不變,教育模式不變,“小班化”教學也只能是穿著新鞋走老路。因此,要注意對參加實驗的中學體育教師進行培訓,讓中學體育教師對小班化教學的內涵有深刻的理解,引導中學體育教師學習成功的教育、教學經驗,掌握教育、教學方法。同時,家長、中學體育教師以及行政管理層應該更新育人觀念,“小班化教學”不只是為了提高學生成績,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素質,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和良好習慣。正如一位中學校長所言:“我們究竟應該樹立什么樣的質量觀呢?一句話,我們應該關注人的質量,而不是分數(shù),只有關注人的教育才是優(yōu)質的教育?!眹@觀念的更新,針對小班化教學質量的評估,也應強調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并在此基礎上確立評估辦法和指標體系。只有這樣,中學體育教師進行小班化教學研究的熱情才會被真正點燃。
二、加強教學研究,創(chuàng)設小班化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
小班化教學的主戰(zhàn)場還是小班的課堂,因此小班化教學改革的核心思想和最終歸宿,還是要落實到課堂教學改革上。筆者認為“分層教學法” 是創(chuàng)建小班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
1. 施教分層
課堂教學分層是實施分層教學的關鍵,中學體育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靈活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因材施教?!胺謱咏虒W”要有分有合,體現(xiàn)對個體差異和學生共性要求的同等重視。既要保證在同一節(jié)課內有面向全體的“合”的環(huán)節(jié),又有兼顧提優(yōu)輔差的“分”的環(huán)節(jié),使各層次的學生在學習中動靜配合協(xié)調,自然分層。在教學過程中,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教學目標,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不同層次的課堂提問、不同層次的組織討論以及不同層次的作業(yè)布置等。在課堂中,對A層次的學生以“放”為主,重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讓他們主動走;對B、C層次的學生則以“扶”為主,重在帶領學生學習,讓C組學生扶著走,B組學生小步走,讓所有學生都有所得、有所獲。
2. 作業(yè)分層
在設計課堂作業(yè)或家庭作業(yè)時,中學體育教師要充分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情況,設置必做題和選做題。作業(yè)按難易程度設計成三類:第一類為基礎練習,全班都做;第二類為綜合練習,面對B和A層學生設計,C層次如有余力也可以參與;第三類為拓展練習,面對A層學生設計,歡迎B層次學生參與。其中,課堂綜合練習和拓展練習就利用學生完成基礎練習的時間差完成,即在同一時間內進行分層練習。
3. 評價分層
在小班化教學中,分層評價比較符合學生健康心理發(fā)展的需要。分層評價強調的是和自己競爭,鼓勵學生超越自己的昨天,使學生在各自基礎上有所提高,能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同的起點上前進。在進行分層評價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強化評價的激發(fā)和鼓勵的功能,有點滴進步和有大的進步,都一樣地給予激勵。(2)建立“因層而異”的評價標準。學生存在差異,一把尺子不一定公平合理。所以對各個層次學生的評價,也應該提出不同的要求、標準。我們提倡按照優(yōu)、中、差學生各自最近發(fā)展區(qū)來確定目標,使學生不會感到遙不可及。在學習過程中,中學體育教師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以不同起點為標準給予不同的評價:對C層學生多鼓勵和表揚,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給予力量和信心;對B層學生多激勵,讓他們認清自身的不完善之處,從而積極向上;對于A層學生多采用引導性的評價,嚴格要求,勵志圖強。 (3)評價結果要顯性化、有坡度,即評價要使學生得到的激勵看得到、摸得著。評價要著眼于個人前后成績的比較。
三、樹立正確的辦學效益觀
在大班額教學時期,學校出于對辦學經濟效益的追求而將管理的著眼點放在學生成績的優(yōu)劣上。學生考試成績好,社會和家長對學校的認可度就高,生源充足就會使班級規(guī)模越大,因而經濟效益越高。但隨著知識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教育的效益觀也發(fā)生了變化?,F(xiàn)代教育效益觀認為:“人”的發(fā)展是教育質量的關鍵,在既定的教育投入條件下,“人”的發(fā)展的質量才是衡量辦學效益的關鍵因素。因此作為學校管理者要轉變管理理念,不能一味要求教師提高教學質量,拼時間去爭取分數(shù),而要貫徹以人為本理念的教學管理效益觀,強調小班化教育的目的不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個體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全面的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對“小班化教學”的教育質量評估,也應改變過去“唯分數(shù)”的考察評估辦法和指標體系。
【參考文獻】
[1]黃宏才.小班化教育研究——武漢市青山石化學校小班化教育改革探索[C].華中師范大學,2006.
[2]和學新.小班化教育:意義解讀與推進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7(3).
[3]劉宏博.關于小班化教育的幾個問題[J].中小學管理,2000(l).
[4]鄭立達.試論小班化教育的教學評價方法[J].上海教育科研,2008(8).
[5]王臻.初中小班化教育實踐進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6]吳永軍.關于南京市小班化教學發(fā)展若干問題的理性思考[J].江蘇教育研究,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