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為什么苦了?
可能是泡茶者沖泡得不好,再追溯根源的原因,或是在種植的時候,就已經(jīng)決定了茶的苦性。
社會上的很多問題,需要從根源上去找答案。
一個國家的強(qiáng)大或衰弱,總結(jié)到根源,還是與國民精神相關(guān)。良性的文化與道德自律,再與制度相配合,是一個文明社會的基石。
沒有哪種茶可以脫離人類社會的痕跡,社會有謊言,茶就有謊言;社會有正氣,茶就有正味。
茶湯中有大義,大義微言。
2012,是中國人的龍年。中國人對龍有特別的情感,都說龍年預(yù)示著重大的變化。
2012會怎么樣,一切取決于自己。你怎么做,就會有一個怎么樣的世界;你怎么對待茶,一碗茶湯就會有怎么樣的味道。
社會在不斷演化,茶也是一樣。就像我們或喜歡鐵觀音,或喜歡巖茶,又或喜歡單叢和普洱。有時候覺得一款茶特別好喝,再次喝的時候也可能索然無味,因為心境足以影響茶湯的滋味。
2012年,有人問:茶的發(fā)展趨勢是什么?有說是品牌、有說是渠道力量、有說要追求有機(jī)、有說要回歸傳統(tǒng)、有說要堅持創(chuàng)新。
不管流行什么茶,茶終歸還是茶。讓茶有益于世道人心。茶才有“道”。如果脫離人心教化而談茶,茶也只是一個尋常的商品。
因為,茶中有一個大千世界。
很多老外不明白,中國茶,這么苦,怎么還會有那么迷人的魅力?為什么茶有道,而別的其他什么植物,卻不可能有這種承載?
幾個世紀(jì)前,霍亂、鼠疫的發(fā)生,人們借助于天賜之佳品——茶,而得到救助。在今天,茶仍然是天地給人的一種安慰,在自然界中,再也找不到其他物品可以取代茶的了。
因為,茶有根源,尋常的茶,也可以有不尋常的道理。
你可以說世事無常,或許未來的人們不再那么熱衷茶事了。哪怕缺少了對茶的熱度,茶的本性卻不會更改,只要茶的本性沒有更改,茶中的大道就還在。“大道遍長安”,說的是規(guī)律無處不在,你重視或不重視,發(fā)現(xiàn)或沒有發(fā)現(xiàn),它都在那里。
南朝時,新安王子鸞,豫章王子尚,拜訪安徽壽縣八公山善烹茶的曇濟(jì)道人,道人設(shè)茗,他們喝之后說道:“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林語堂語:捧著一把茶壺,中國人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質(zhì)的精髓。
茶中有深廣的道理,茶中有一個大千世界。
茶足以為人師,茶的奉獻(xiàn)與利他,茶的正直與清潔,正是這個社會所需要學(xué)習(xí)的珍貴財產(chǎn)。于當(dāng)代社會而言,最需要有一種真實的利他之心,知恥知足之心,對自然之敬。如果這樣的國民精神再多一點點,即使只有5%或者10%,那就是一種巨大的社會進(jìn)步。
在茶里面,可以找到未來的希望。
2012年。讓我們駐足品飲一碗茶湯,審視其中的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