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干部隊伍,是保證我國國運長久、繁盛不衰的基礎,對保證我黨先進性及政令暢通也具有重要的意義。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是這支隊伍高素質及旺盛戰(zhàn)斗力的重要保證。
一、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的現實意義
1.保持黨的先進性
江澤民同志曾指出:“我黨的先進性是贏得廣大人民的擁護的根本所在,因為: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總是代表著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黨要想保持這種先進性,就必要求其領導下的所有干部都要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他們必須時刻都能以黨的事業(yè)為先,以廣大群眾的利益為先,身先士卒、鞠躬盡瘁。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為這種高素質干部的選拔及培養(yǎng)提供了保障。
2.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的需要
黨的事業(yè)和國家的強盛,光靠人民群眾的努力拼搏是不夠的,必須要有一類人帶領他們、團結他們、指引他們,給他們以前進的動力及方向,正所謂“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這些領頭羊、火車頭式的人就是我黨領導下的干部隊伍。具有高尚的品德、高度的責任心、無私奉獻精神等基本素質是領頭羊式干部的共性,這樣一支高素質干部隊伍的建設及選拔,離開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是無法實現的。
3.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
公信度是百姓衡量干部是否稱職的標準。公信度與德行是成正比的,人的品德越高尚,其被百姓接受的程度就會越高,公信度也就越高。反之德行操守差的人,是不可能做到“赤心為公、躬身為民”的,他在百姓中的公信度就不會高。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確定了以德行操守為選拔干部的“入門”條件,為被選拔干部在群眾中的公信度打下了基礎。
二、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與干部隊伍建設的關系
1.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是提高干部隊伍政治素質的基礎
政治素質是干部綜合素質的核心,政治素質是社會政治文明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政治素質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具備干部素質的首要條件,而政治品德又是政治素質中的重點內容。干部之所以與普通百姓存在區(qū)別,不在于他比別人的能力高多少,也不在于他比別人的身體強壯多少,關鍵是看他是否具有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的意識及領導群眾開拓創(chuàng)新的能力。沒有良好德行的人是不會具備這些政治素質的,所以“以德為先”正是為考核、選拔干部提供了最基本的標尺。
2.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是保持干部隊伍戰(zhàn)斗力的保障
干部自身品德修養(yǎng)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干部隊伍戰(zhàn)斗力的強弱,干部隊伍戰(zhàn)斗力又是保障黨的事業(yè)與國家建設快速發(fā)展的動力之源。遇到危險時挺身而出,帶領群眾開拓創(chuàng)新,遇到困難身先士卒,這些關鍵時刻就是對干部隊伍戰(zhàn)斗力的檢驗,不具備高尚的品德修養(yǎng)、不具備“赤心為公、躬身為民”精神的人是無法通過這些檢驗的。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為干部隊伍保持旺盛的戰(zhàn)斗力提供了保證。
3.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是保持干部隊伍純潔性的保障
干部是黨在群眾中的代表,他們工作與生活中的一舉一動都會被群眾所關注,他們的形象直接對黨的聲譽、形象產生影響,這就要求我黨的干部隊伍必須保持高度純潔。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能確保備選干部以品德上的高尚為必備條件,然后才是個人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這個標準為保證干部隊伍的純潔性提供了基礎保障。當然,后期的教育與監(jiān)管工作我們也要重視,不少干部當初被選拔上來時,也都懷有一顆“一心為黨、一心為民”的紅心,但后期他們沒能經受住不良思想的侵襲,失去了當初為黨、為民鞠躬盡瘁的純潔之心,演變?yōu)槿嗣竦淖锶恕?/p>
三、如何落實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
要落實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必須先要做好干部“德”的考核工作。但“德”這一要素的多樣性及天然隱蔽性,使“考德”結果容易失真,給考準、考實干部的“德”增加了難度。要解決好這些問題,必須把握以下幾點。
一是完善考核體系,細化指標,增強“考德”的針對性。將干部德行界定為政治責任感、事業(yè)責任感、社會責任感和家庭責任感,同時在此四項總體指標的基礎上,分別對每一總指標細化出10個二級指標,從而形成以40項考察要素為指標的考評指標體系。二是創(chuàng)新考核路徑,增強“考德”的準確性??己酥袘撟龅蕉靠己伺c定性考核相結合,采取網上測評、群眾評述、周邊走訪、綜合評定等方法,為干部“德”的現狀準確“畫像”。三是重視考評結果,增強“考德”的實用性。將干部“德”的專項考評結果作為干部職務調整、表彰激勵、監(jiān)督管理的標準,實現德行考評一票否決,從而向全社會釋放出干部考評以德為先的強烈信號。
(作者單位:馮顯林,吉林醫(yī)藥學院附屬醫(yī)院;
方興,空軍航空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