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教育的發(fā)展和新課標的要求,小學教師應該在兒童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實行“三階梯”教學法,根據兒童的認知發(fā)展的三個階段和思維發(fā)展的三級水平,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兒童的數學學習,幫助學生認知能力有低級向高級、由外部向內部、由感知運動階段向形象表象階段達到詞語概念階段的遞進式發(fā)展?!叭A段”數學教學法,符合孩子的認知規(guī)律(由易入難、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發(fā)展學前兒童的思維結構、促進他們數學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
學前兒童“三階梯”數學教學法
學前兒童的“三階段”數學教學法,是指老師在教學活動中依據學前兒童的認知發(fā)展三個階段和思維發(fā)展的三級水平,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孩子的數學學習,幫助學前兒童對數學認知由低級向高級、由外部向內部、由感知向形象表象遞進發(fā)展。學前兒童的認知有三個維度:感知操作認知維度、形象表象認知維度、詞語符號認知維度;思維發(fā)展有三級水平:動作水平、表象水平、概念水平?!叭A梯”數學教學法有利于學前兒童循序漸進、螺旋上升,開發(fā)數學智力,提高數學能力。
一、“三階梯”數學教學法的理論基礎
它主要依據孩子認知事物的規(guī)律,由皮亞杰、布魯納等率先提出。認知發(fā)展就是一個人從出生后在適應外部環(huán)境時,對事物現象和規(guī)律的認識會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變化。皮亞杰的兒童認知發(fā)展階段理論和布魯納的兒童認知表征理論,都是對兒童認知階段和思維方式的正確揭示。
1.皮亞杰的兒童認知發(fā)展階段理論
皮亞杰是瑞士的心理學家,他經過多年研究和調查證明:一個人從出生到青年階段,其認知發(fā)展呈現階段性特點,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行為模式。他依據個體特征把兒童認知發(fā)展劃分成四個不同的階段:感知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
兒童在2歲之前處于感知運動階段,他們的認知主要是憑借對外界的感覺和動作來進行,思維方式比較直觀。在這個階段,兒童能夠認知客觀事物的永存性,有一定記憶力,不僅能夠當場模仿一些話語和動作,還可以延遲模仿,但是這個階段的兒童還不會通過語言和抽象的符號命名不同的事物。2~7歲的兒童開始形成具體的思維,已經掌握一定語言,能夠表達一些外界事物,但是概括能力不足。7~11歲的兒童有了初步的邏輯方式,具備了多維、可逆、動態(tài)的思維方式,但是還是離不開外界具體事物的支撐。
2.布魯納的認知表征理論
布魯爾將認知表象特征分為動作性、符號性和映像性三個特征,研究人根據周圍環(huán)境,經過知覺,轉換成內在的心理事件。在這三個系統(tǒng)發(fā)展中,語言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人們可以通過語言計劃將來、與人交流,了解不同時代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學前兒童“三階段”數學教學法的應用
教師要根據學前兒童認知特點和思維特點,不同的階梯應用不同的方法。
第一階段:感知操作認知維度即動作水平,借助操作材料來認識材料數、量、形、狀之間的關系。主要的途徑是:具體事物操作、感官體驗、探索發(fā)現、游戲、據數取物、感知配對、操作探索、情景體驗等。
第二階段:形象表象認知維度即表象水平,是借助形象激活來認識數、量、形、狀特點和空間位置關系的。主要途徑:連數成圖、觀察圖表、舉例引導、報告發(fā)現、順序顛倒、演示講解、設置情景、看圖描述、激活表象等。
第三階段:詞語符號認知維度即概念水平,是借助詞語和符號呈現客觀存在的屬性和規(guī)律。主要途徑:詞語概括、符號表示、總結歸納、檢查、回饋、發(fā)現規(guī)律、填空練習、表述語言、標注符號、猜想歸納、構建圖形、遷移推理等。
學前兒童的數學教學設計由四個部分組成:活動名稱、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延伸,而“三階梯”法主要體現在活動延伸部分。
應用題(大班)
活動目標:
1.嘗試由具體事物操作編應用題向看圖編應用題轉變,理解應用題的基本結構。
2.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提升發(fā)散思維的能力。
活動準備:
實物帽子每個小朋友一頂;撲克牌每人一張;教學掛圖一張;教室用數卡一整套、學生用數卡每人一整套。
活動過程:
情境導入法:出牌游戲。
教師:孩子們,你們看一下你們頭上的太陽帽好漂亮啊,外面天氣很晴朗,咱們一起去玩撲克牌游戲吧。
“出撲克牌,要得到9,我出3,你出幾啊?”
幼兒:“你出3,我出6,長長99?!?/p>
老師繼續(xù)提問,復習30以內的加減法。
第一步:感知操作認知維度
(1)嘗試操作法。李亮左手握著6張紅桃,右手握著7張方塊,李亮現在手里總共握著幾張撲克牌?
(2)操作分合法。幼兒雙手拿著不同數量的撲克牌,各自改編加減應用題,并列出豎式,算出得數。老師可以設置問題“寶貝們,你們每個人先看一下自己的左手拿了幾張撲克牌,右手拿了幾張撲克牌,兩只手加起來總共幾張撲克牌呢?哪一只手的撲克牌多一點呢?多幾張呢?”
第二步:形象表象認知維度
(1)觀察發(fā)現。教室?guī)ьI幼兒一起看圖該編應用題,活躍戶外課堂或者室內課堂的氣氛。設置不同情形的問題,指導孩子們尋找答案。
(2)表象運算。設置基本問題,幫助幼兒學習基本的加減法。
第三步:概念符號認知維度
三、結論
教育的發(fā)展和新課標的要求,決定了學前兒童的數學教學要采取新穎的教學方法,提高孩子的認知度,開發(fā)孩子的智力,“三階梯”數學教學法正好切合了這一要求,利用內在的優(yōu)勢在幼兒數學教學中得到廣泛地應用,提高了課堂的效率,活躍了課堂的氛圍,開發(fā)了幼兒的智力。
參考文獻:
[1]馬家安,李宜江.論學習策略教學與問題解決能力培養(yǎng)[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7,(02).
[2]梁秀清,陳宏友.兒童參與課堂學習能力標準建設初探[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04).
[3]黃礫卉,張慶林,陳寧.論批判性思維訓練與問題解決教學的有效結合[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