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深基坑樁—錨支護工程預應力錨索施工工藝確實為基坑支護的行之有效的支護方式,值得廣泛應用與推廣。其內(nèi)固段深固于滑移面之外的土體內(nèi)部,其外固端同噴網(wǎng)面層聯(lián)為一體,可把邊壁不穩(wěn)定的傾向轉(zhuǎn)移到內(nèi)固段及其附近并消除。鋼筋網(wǎng)可使噴層具有更好的整體性和柔性,能有效地調(diào)整噴層與土釘內(nèi)應力分布。
【關鍵詞】深基坑樁錨支護;工藝
1 樁錨支護體系的原理
在土體中首先打入排樁澆筑冠梁,而后設置錨索、腰梁、土釘,使其排列成空間骨架,形成了能提高原位土強度、剛度與穩(wěn)定性的復合土體。體系由排樁、密集的錨桿、冠梁、腰梁、被加固的原位土體、噴射細石混凝土面層和必要的防水系統(tǒng)組成支護體系,與土體共同承擔荷載,起約束變形的作用。樁錨加固體系與傳統(tǒng)的護坡和擋土墻支撐機理不一樣,樁錨體系在邊坡的一定范圍內(nèi)形成了一個加固區(qū),由于很密的土釘錨桿的作用,滑移面不可能出現(xiàn)在加固區(qū),只能產(chǎn)生于非加固區(qū),從而使滑移面遠離邊坡,達到穩(wěn)定邊坡的目的。加固區(qū)的整體穩(wěn)定,包括加固區(qū)抗傾覆與抗滑移問題,用增加加固區(qū)的寬度和底排土錨桿打成向下傾斜穿過滑移面等措施來解決。
2 挖孔樁施工工藝
機械挖孔樁工藝程序:制定成樁流水步驟、埋設護筒、機械進場與安置、現(xiàn)場測量放線定樁、樁機就位、挖鉆取土一繼續(xù)挖進。樁深度測量。清除沉渣、吊入鋼筋籠,接頭焊接、安裝導管。二次清孔澆灌硅,退導管一拔出護筒、回填樁孔。
3 鑄梁及錨索冠梁施L1幾藝
冠梁施于一E序二一人工挖孔樁強度達到75%一土方開挖到梁底標高下100mm-澆C10硅墊層破除人工挖孔樁頭和旋噴樁松散層彈出冠梁的中心線一制飾安裝冠梁的鋼筋”預埋錨索鋼導管和墊板神模板安裝加固。澆筑C25鹼冠梁一養(yǎng)護人工挖孔樁主筋伸人冠梁長度為65cm。
4 土釘墻邊坡支護的施工工藝
土釘支護全流程為:挖土整理坡面噴襯鉆孔斗插桿斗灌漿一掛網(wǎng)二復噴。
4.1 開挖整理坡面
(1)土釘支護的土方應分層、分段開挖,每層開挖深度一般為2m,每段長度可取18m。具體依據(jù)設計文件的分層裸度和分段距離。應按作業(yè)順序施工(主要是協(xié)調(diào)好土方開挖和基坑支護的配合),上層土釘注漿體及噴射混凝土面層達到設計強度的80%后方可開挖下層土方。
(2)采用挖掘機進行土方作業(yè)時,用儀器控制邊坡開挖,嚴禁邊坡出現(xiàn)超挖,基坑的邊坡應留100-150mm用人工進行清坡,以保證邊坡平整并符合設計規(guī)定的坡度。
(3)支護分層開挖深度和施工的作業(yè)順序應保證及時設置土釘或噴射細石混凝土。
4.2 初噴
(1)噴射混凝土前應對機械設備進行全面檢查及試運轉(zhuǎn),清理受噴面,設好控制噴層厚度的標志。
(2)噴射的混凝土采用商品細石混凝土,控制好配合比,粗骨料最大粒徑不大于12mm,水灰比在0.50-0.55;強度大于M15,存放時間不得超過1.5h,摻速凝劑時,存放時間不超過20min。
(3)噴混凝土應分段、分片依次進行,同一段內(nèi)噴射順序應自下而上,段片之間,層與層之間做成450的斜面,以保證細石混凝土前后搭接牢固,并凝結(jié)成整體。
(4)噴射混凝土時,噴頭與受噴面保持垂直,t并保持0.6-1.0m的距離;噴射手應控制好水灰比,保持噴射混凝土表面平整,濕潤光澤,無干斑或滑移流淌現(xiàn)象。在鋼筋部位,應先噴填鋼筋后方,然后再噴填鋼筋前方,以防止在鋼筋背面出現(xiàn)空隙。
(5)噴射混凝土終凝2h后,應及時澆水養(yǎng)護,保持其表面濕潤。
4.3 鉆孔
(1)土釘成孔前,應按設計要求定出成孔位置并作出標記和編號。成孔過程中遇有障礙物需調(diào)整孔位時,應由設計單位出變更通知。
(2)土釘成孔采用錨桿工程鉆機鉆孔,鉆進過程中嚴禁使用水鉆,以防周邊土質(zhì)松化,開孔時對準孔位鉆進,待達到一定深度且土層較穩(wěn)定時,方可加速鉆進,鉆進過程中應隨時檢查鉆頭的磨損情況,防止成孔直徑達不到設計要求。
(3)成孔過程中應做好成孔記錄,按土釘編號逐一記載取出的土體特征、成孔質(zhì)量等。應將取出的土體與初步設計時所認定的加以對比,有偏差時應及時將情況反饋給設計單飛立,由設計單位修改土釘?shù)脑O計參數(shù),出設計變更通知。
(4)鉆孔不得擾動周圍地層,鉆孔后清孔采用高壓風吹2-3min,把孔內(nèi)渣土吹干凈,對孔中出現(xiàn)的局部滲水塌孔或掉落松土應立即處理。成孔后應及時安設土釘鋼筋并注漿。
(5)在土體含水量較大、雜填土較厚、松散砂層、軟土層等易塌孔的土層,可采用鋼管代替鋼筋,鋼管上每隔300mm鉆直徑8-10~的出漿孔,孔在鋼管長度方向上錯開1200,呈菱形布置,并在出漿孔邊焊16根短鋼筋,防止打管時土粒堵塞出漿孔,利用空氣壓縮機帶動沖擊器將加工好的鋼管分段焊接,并按設計角度打人土層。
4.4 插桿與灌漿
(1)安土釘,土釘鋼筋采用螺紋鋼,置入孔中前,應先設置定位支架,以保證鋼筋處于鉆孔的中心部位,支架沿釘長的間距為2-3m,支架的構(gòu)造應不妨礙注漿時漿液的自由流動,支架材料為金屬或塑料件。
(2)注漿,土釘鋼筋置人孔中后,可采用壓力注漿。壓力注漿采用二次注漿法:一次注漿導管應先插至距孔底250~500mm處,并在孔口設置止?jié){塞和排氣孔,以低壓(0.4-0.6MPa)注漿,同時將導管以勻速緩慢撤出,導管的出漿口應始終處于孔中漿體的表面以下,以保證孔中氣體能全部冒出,導管離孔口0.5-lm時改為高壓(1-2MPa)注滿,并保持高壓3-5min;二次注漿管采用 5 樁錨施工 在土方開挖前30天完成人工挖孔樁的施工,所有樁的樁頂由一條高0.5m、寬lm的連梁連成一個整體。待樁鹼強度達到28d設計強度后才能進行土方開挖。土方開挖 3m,然后在需設置錨桿的地方再分段開挖3m,邊開挖邊進行錨桿的施工,待第一層錨桿全部施工完畢并達到強度后,全面開挖至6m深,再在需設置第二層錨桿開挖至9m深,待第二層錨桿施工完畢達到強度后進行全場全面開挖至9m深。錨桿施工。錨桿成孔采用4)120mm巖石電鉆進行,以加快施工速度;錨孔左右誤差10cm,有效長度負誤差不得大于5cm;鉆桿應與水平面成15“夾角;錨孔成孔后,孔內(nèi)積水,松散土粒、泥漿應清理干凈;錨孔經(jīng)檢查合格后立即安放錨筋,端部留一個折鉤,變折臂長150mm,鋼筋應平直、除銹干凈,錨桿筋采用閃光對焊接長。注漿。放人錨筋后應馬上注漿,當天成孔當天注漿,采用凈水泥漿注漿,注漿管距孔底 50-100mm,隨注漿的速度慢慢拔出注漿管。在每層錨桿施工完后,在錨桿端部設置一條通長的“工”字鋼,將錨筋端部通過錨座固定在“工”字鋼上。 6 樁頂位移的側(cè)試 測點布置:在每個樁對應連接的位置設一個觀測點,所有觀測點在一條直線上,在直線兩端延長處測試階段不被破壞的地方設置觀察點和基準點,并在觀察點位置旋轉(zhuǎn)900設置校正點。共分3個階段進朽鋇l試:基坑土方開挖至3m深時鍘一次,開挖至6m深日椒業(yè)試一次,開挖至9m深后每天測試一次。對測試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最大的累計位移值為22.4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