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 根據(jù)GB5144的規(guī)定、GB/T3811-2008起重機設計規(guī)范和GB/T13752塔式起重機設計規(guī)范的要求,對一起塔式起重機吊運作業(yè)時鋼絲繩斷裂事故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進方案和預防措施。
[關鍵詞] 塔式起重機 鋼絲繩 滑輪 載荷 疲勞 報廢
一、事故基本情況
2010年8月12日晚6點50分,塔吊司機在無指揮人員的配合下將灰斗和鐵簸箕從天盛嘉苑2號樓23層樓頂西南角吊運至該樓北地面。吊車司機將鐵簸箕掛在灰斗下方同時吊運,所吊起重物最低點距地面只2.5m高、起重臂回轉至20°左右時,突然異常響聲,所吊物及吊鉤一同墜落,造成塔機起升鋼絲繩突然斷裂事故。
二、現(xiàn)場勘查取證情況
事故次日上午9點20分許,朝陽市特種設備監(jiān)督檢驗所責成有關技術人員赴發(fā)生事故現(xiàn)場進行詳細勘查取證。對重點部位及關鍵受損件和限位安全裝置進行了現(xiàn)場拍照和檢驗檢測,繪制了塔機吊運模擬簡圖、鋼絲繩受力簡圖等,聽取了施工單位有關人員對事發(fā)經(jīng)過的詳細情況介紹,查驗塔機生產(chǎn)廠家的隨機文件和驗收檢驗報告,同時收集并采納了事故調查組提供的相關資料。
(一)塔機基本情況
該塔機為沈陽連云建筑機械有限公司生產(chǎn),設備名稱為:自升式塔式起重機;型號為:QTZ4007;該塔機主要參數(shù):起重力矩315KN.M,最大起重量3t,獨立高度28m,起重臂最大幅度:40m,該幅度對應額定起重量為0.7t。
(二)調查取證情況
1.朝陽閎廈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于2009年11月初將該塔吊安裝在天盛嘉苑2號樓工地,并且自檢合格。2009年11月9日,我所對其當前狀態(tài)進行了驗證、查證性檢驗。
2.我所對該臺塔機檢驗時,鋼絲繩狀態(tài)完好。所斷鋼絲繩是2010年7月24日更換。
3.施工單位未能提供對該塔機的日檢、月檢、年檢的施工檢查記錄和對塔機關鍵零部件的日常維護保養(yǎng)記錄。
4.塔機晝夜不停地作業(yè)。
5.塔吊司機所持特種設備操作人員證已過期。
(三)塔機各安全裝置情況和主要部件情況
根據(jù)現(xiàn)場檢驗情況和對有關人員的調查證實:1.小車斷繩保護裝置、小車行程限位器、回轉限制器均被拆除;2.起重量限制器處于失效狀態(tài);3.起重力矩限制器和起升高度限位器裝置皆不起作用。
勘查發(fā)現(xiàn):吊鉤滑輪組滑輪槽底直徑的磨損已超過起升鋼絲繩直徑的50%;鋼絲繩多處有較大的波浪變形和Z形扭結;吊鉤滑輪組上端一支起升繩有明顯的籠形畸變、繩芯凸出。繩徑局部增大;起升卷筒外層纏繞鋼絲繩在一個捻距內5處以上斷絲,且同一根鋼絲繩上有2處以上斷絲;所用灰斗容積約0.55立方米。
三、塔機起升鋼絲繩斷裂事故分析
根據(jù)對事故現(xiàn)場實地勘查,結合事故調查組提供的有關人員的調查筆錄,參照《塔式起重機安全操作規(guī)程》,分析如下:
(一)已達報廢標準鋼絲繩是導致事故發(fā)生的直接原因
出廠材質單標明此鋼絲繩規(guī)格型號6×(19)-12.5-1670-FC-I-光-GB/T20118-2006,其直徑為12.5mm,經(jīng)測量,現(xiàn)用鋼絲繩直徑11.4mm,直徑減小量達到8.8%,大于公稱直徑的7%,鋼絲繩截面積減少,因而強度降低。
根據(jù)模擬吊運簡圖和鋼絲繩受力簡圖分析:起升段是雙繩,承擔吊重的1/2,起重臂根部至卷筒段是單繩,但鋼絲繩通過臂根滑輪處經(jīng)過塔頂導向滑輪至塔帽間的擺動滑輪時,滑輪與滑輪之間的距離都遠小于擺動滑輪至卷筒段的長度。故塔帽間擺動滑輪至卷筒的繩段受拉應力最大。
由于鋼絲繩受力復雜,所吊重物引起的拉應力、纏繞在卷筒和滑輪上的彎曲應力、卷筒和滑輪相對滑動引起的摩擦力、重物拉應力引起的鋼絲繩鋼絲間的擠壓力,影響相當長一段長度鋼絲繩的強度降低。起重臂回轉和起升過程中,突然動作起升制動器制停的沖擊載荷,使起重臂與平衡臂產(chǎn)生較大上下振動幅度,瞬間使鋼絲繩內應力集中部位(即擺動滑輪至卷筒段)的疲勞超過其疲勞極限值,使鋼絲繩突然斷裂釀成事故。
(二)起重力矩限制器失靈是鋼絲繩斷裂直接原因
根據(jù)塔機QTZ4007的載荷特性,灰斗滿載時所吊重量G總=G鉤+G灰漿+G斗,經(jīng)計算,G總約為1450公斤。作為力矩限制器的主要元件-----用于超載后的限位開關未安裝在應該固定的位置上,由于起重力矩雙片弓形板的塑性變形使執(zhí)行機構螺桿不能觸及限位開關的觸頭,超載后無法斷電,故超載作業(yè)時有發(fā)生。超載后鋼絲繩所承受的各種力固然增加,大大縮短鋼絲繩的使用壽命。
(三)已達報廢標準的滑輪成為鋼絲繩斷裂的間接原因
根據(jù)鋼絲繩斷裂處兩端情況分析:其通過太多的滑輪,使鋼絲繩反向彎折次數(shù)增加,增大了鋼絲繩的破壞作用倍數(shù);當鋼絲繩通過滑輪時,由于繩輪與鋼絲繩接觸面的壓力增加和彼此之間的頻繁相對滑動,鋼絲繩受到較強的擠壓和彎折產(chǎn)生極大的交變應力,其韌性和彈性大大減弱,長期積累使鋼絲繩產(chǎn)生嚴重磨損和疲勞(見附照片3情形),鋼絲繩斷絲數(shù)迅速增加,最終導致鋼絲繩斷裂。
(四)塔吊司機不具備從業(yè)資格、施工單位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構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結合事故調查組提供的現(xiàn)場有關人員的調查筆錄,塔吊司機從未參加過任何安全技術培訓,安全意識不強,嚴重違反了《安全生產(chǎn)法》第23條的相關規(guī)定;吊物下方有人繼續(xù)吊運,指揮信號和作業(yè)視野不清晰繼續(xù)吊運;交接班前沒有對該吊車零部件及限位保護裝置的安全隱患進行排查,違反了《塔式起重機安全操作規(guī)程》的相關要求。
四、鑒定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施工過程中,使用單位對塔機的關鍵部件、安全保護裝置的安全檢查和從業(yè)人員的持證情況重視程度不高,引起該塔機起升鋼絲繩突然斷裂事故絕非偶然。
參考文獻:
[1].田世宏主編《起重機械安全監(jiān)察規(guī)定 釋義》中國標準出版社 2007.7
[2].楊長骙主編《起重機械》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1982
[3].起重機設計規(guī)范GB/T3811-2008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 2008.10
作者:梁國興
地址:遼寧省朝陽市竹林路五段33甲
郵編:122000
附照片:
1.斷裂處頭繩端照片
2. 繩芯凸出部位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