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我國工程招投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對招投標管理各過程的詳細分析,借鑒國外招投標管理經驗和我國實際情況,對我國招投標過程中各關鍵質量控制點提出了相應的改進建議。
關鍵詞:招投標;問題;改進意見
工程招標投標是人們耳熟能詳之詞,乃指當事人一方(招標人)公開提出自己的條件,征求他方(投標人)承包、招標人向招標人表示愿意承包的法律行為。招標人可預先公布招標信息、招標內容和招標要求,接受投標人書面應征。到規(guī)定日期,由招標人召集所有投標人當場開標、擇優(yōu)選定得標人,雙方訂立合同。招標和投標結合,構成雙發(fā)法律行為。
招標投標時在長期的經濟活動中形成的一種成熟的交易方式,具有公開、公平、公正、競爭、擇優(yōu)等特征,能有效地發(fā)揮信息傳播功能,降低經濟活動的社會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在我國目前社會經濟體制下,還能起到促使經濟交易透明、公開、防止以權謀私、錢權交易等腐敗現象產生的作用。
1 國內招投標現狀
1.1 現階段運作模式
我國的建設工程招投標制度自推廣至今已經20余年,這個過程是發(fā)展和進步的過程,也是我國的建筑市場逐步規(guī)范的過程,統(tǒng)觀我國目前工程建設的招投標現狀,發(fā)現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去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探求解決的辦法?!熬C合評估法”的應用較為普遍,但是在該方法的使用過程中也暴露了很多的不足。隨著建筑市場新形勢的出現和建筑市場改革進一步深入,與國際接軌,積極推行并實施好“經評審的最低投標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此種方法的實施是我國建設工程招投標走向國際化,向“最低價中標法”的一種過渡。但是怎樣創(chuàng)造條件,怎樣才能實施好“經評審的最低投標價法”也是值得我們深入分析和研究的問題。在我國建設工程招投標中要徹底推廣“最低價中標法”的條件還不完全具備,但“最低價中標法”是國際通行的評標原則,按照國際慣例招標投標,與國際建筑業(yè)接軌勢在必行,所以這是我國建設工程招投標的發(fā)展方向。
1.2 我國招投標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招標信息發(fā)布方面。目前招投標信息公告發(fā)布存在明顯不規(guī)范現象,信息發(fā)布渠道不統(tǒng)一、地方利益導致渠道分割的問題,還有招標人不按要求在規(guī)定的媒體上發(fā)布信息,還有的公告時間過短,這在客觀上造成了獲取信息的不平等。
2)招標文件編制方面。我國招標文件編制不規(guī)范,存在不公平、有傾向性或歧視性的情況。傾向性有時表現明顯,如在招標文件中細節(jié)注明到工程設備型號和品牌等,但有時比較隱蔽,如在技術指標方面有傾向性。另外,有的招標文件制定時會有一些特定技術條款,使大多數投標人被拒之門外。
3)資格審查方面。主要表現在少數建設單位在招投標過程中帶有嚴重的傾向性。它們一方面與自己的關系單位互相串通,針對關系單位的情況在招標公告中提出苛刻、不符合規(guī)定的條件,資格預審過程中以一些“莫名其妙”的理由排除一些符合條件的潛在投標單位;另一方面,在制定評標方法上,根據關系單位的情況,設定評定內容,甚至違反規(guī)定設定加分內容和分值,以確保關系單位在客觀上占有明顯優(yōu)勢。
4)評標過程方面。評標環(huán)節(jié)中存在的尋私問題,例如有的招標人為了讓內定的招標人中標,對招標代理機構及評委進行暗示,使評標打分有傾向性,使其中標等。
2 對于我國招投標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2.1 行政命令仍是建筑市場配置資源的主要方式。
招投標制象征著完全競爭的市場經濟活力,但建筑行業(yè)本身的體制問題一直是制約招投標制發(fā)展的根本桎梏。
2.2 工程造價管理體制不能完全適應招投標的要求。
定額的指令性過強、指導性不足,反映在具體表現形式上主要是施工手段消耗部分統(tǒng)得過死,把企業(yè)的技術設備、施工手段、管理水平等本屬于競爭范疇的活躍因素給固化了,不利于競爭機制的發(fā)揮。
2.3 建筑市場法制不完善、市場監(jiān)督機制不完善。
3 對今后招投標工作的改進型意見
3.1 投標資格審核方面
在確定了招標形式以后,首先就要發(fā)出招標公告或招標邀請信。招標公告中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提出投標資格條件。投標資格條件主要從資質、業(yè)績、企業(yè)資信、技術力量、資金實力等方面進行考慮。這一問題的難點在于實際操作時難以判斷投標單位提供資料的真?zhèn)?,特別是業(yè)績方面。建議在制定投標資格條件時,主要以資質、注冊資本金等相對易于判斷的“硬”條件為主。而考察投標單位的綜合業(yè)績,可以要求對方在投標文件中提供工程合同、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會計報表。在技術標評審時則主要對會計報表中的“主營業(yè)務收入”予以評審,制定最低入圍條件或作為評分依據之一。
3.2 確定工程量清單及合同價款方面
目前,國內已開始普遍采用工程量清單計價法,此方法的關鍵在于工程量清單的編制。最好由設計單位按統(tǒng)一的工程量計算規(guī)則、工程消耗量標準、工程范圍及招標條件、工程現場的情況計算出工程量。工程量清單的編制以實體消耗費用為主,工程計價時,消耗量標準及其計算內容、方法和說明必須嚴格按定額執(zhí)行。工程量清單的每一個子項,應準確地列明定額的編號、工程項目名稱及內容、工程量和工程計量單位。工程量清單發(fā)出后,若發(fā)現工程量清單的工程量與施工設計圖紙、招標文件不一致時,應通過招標補充通知或答疑紀要予以更正。招標補充通知、答疑紀要具有對施工設計圖紙、招標文件、工程量清單最后修正的效力。
3.3 確定保護性條款方面
所謂保護性條款,是在招標文件中對各種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所作的處理規(guī)定。由于工程量清單報價的報價策略很多,而且往往會對招標人造成不小的傷害,所以了解工程量清單下的報價策略,確定保護性條款是非常重要的。
3.4 評標方式方面;
1)綜合評分法
它主要適用于一些技術含量較高,對于施工單位的技術、資金綜合實力要求較高的項目。
2)最低價法
它主要適用于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無特殊要求的工程。一般先進行技術標符合性評審,入圍的投標單位中報價最低者中標。
3)合理低價法
一般是先進行技術標符合性評審,入圍的投標單位中按招標文件的規(guī)定選擇合理低價者中標。如去掉最高價后進行平均,平均值以下最接近平均值者中標。
3.5 避免投標單位掛靠。
投標單位掛靠主要出現在一些技術要求不高的項目中。有些包工頭往往掛靠符合資質要求、具有良好業(yè)績的大單位來進行投標,其投標價往往較低,中標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加。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實際操作中可以在招標文件中要求實際進場的項目經理、主要施工技術人員、主要施工設備必須與投標文件中提供的保持一致,否則視為違約,而在技術標評審時則對項目經理的業(yè)績、主要施工設備是否齊全予以較高的權重。
4 結語
我們相信,經過努力,一個以基本法為準則,以實施細則為補充的法律體系有望在中國建立起來。隨著市場經濟的完善和國家法規(guī)的健全,國家加大對高校工程施工招投標的管理力度,工程建筑市場將逐步走向有序化、規(guī)范化。為在工程招投標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有章可循,把人為因素消除到最小限度,消除不正當競爭方式和行為,真正體現競爭的公開、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