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選情僵持狀況下,馬英九猛打「宇昌案」,而蔡英文猛攻「富邦案」,表面上,這是國民兩黨的「清廉」之戰(zhàn),實質(zhì)上,馬蔡互攻的目的均有不同戰(zhàn)略考量。以蔡而言,打「富邦案」是為了模糊「宇昌案」,藉此鞏固基本盤,無法左右中間選民投票趨向。馬則舉全黨之力猛攻「宇昌案」,就是要讓蔡固守基本盤,借此將宋邊緣化,使宋在弊案烽火中成為觀棋者,只能眼睜睜看國民兩黨搶占新聞版面,不能藉此時機左右逢源。國民黨長達一個多月連打「宇昌案」的戰(zhàn)略考量,顯然是「棄?!箍剂?。
馬從參選以來,不曾說過「棄保效應」對其選情有多大影響,也不敢要求泛藍群眾進行棄保。因馬深知,他的民調(diào)起伏繫於宋聲望高低及中間選民投票趨向,為使中間選民不致成為反馬票源的墊腳石,馬打「清廉牌」的用意,就是切割蔡與宋。將蔡「妖魔化」後,接著馬必須將宋「邊緣化」,使宋的民調(diào)固守在8%以下,唯有壓低宋的得票率,馬才有轉(zhuǎn)勝的可能。依據(jù)馬6大票源區(qū)分析,泛藍的基本票源約有45%;而泛綠則有42%;中間選民約有13%;一旦蔡回防固守42%的底線,無法運用宋楚瑜的槓桿,馬將極力爭取13%的中間選民票源。由於臺灣中間選民一向以議題取向,當議題成為民進黨罩門,中間票源至少有6%會轉(zhuǎn)投給「得利」的當事人,馬將蔡與扁貪腐集團掛鉤的目的,就是影響中間選民觀感,使中間選民票源不致向民進黨集中。
綠營將跳出馬的陷阱
馬不公開打「棄保牌」,是擔心引起中間選民與泛藍群眾反感,改採議題轉(zhuǎn)向策略,將清廉執(zhí)政塑造為兩黨對決態(tài)勢,如此既削弱宋的造勢活動,又能激起泛藍群眾危機意識,也能以議題取向吸引中間選民注意;表示馬打「宇昌案」的狠招有其戰(zhàn)略考量。對此,民進黨亦驚覺到,弊案再打下去可能會得到反效果。此因民進黨一味固守基本盤,將喪失中間票源,若無法拉抬宋楚瑜聲勢分裂泛藍票源,民進黨等於協(xié)同國民黨將宋邊緣化;以42%的基本盤仍然不能贏得大選,在此情勢下,弊案打下去不見得對蔡選情有加乘效果。是以民進黨輔選高層已經(jīng)向蔡建議,「改弦易轍」脫離弊案現(xiàn)場,回到拉宋壓馬場域,以贏得勝選。
對宋而言,早預料到國、民兩黨在弊案中翻滾,他絕對沒有發(fā)言空間。果不其然,臺灣所有政論節(jié)目於揭弊過程中,沒有宋的聲影,宋被邊緣化的結果,民調(diào)由高峰期的17.6%陡降至8.7%;若弊案再延燒下去,宋不想被邊緣化也很難。尤其宋在爭取中間選票方面,由於有「興票案」的前車之鑒,令宋頗為無奈。一旦宋被邊緣化成真,得利者當然是馬。因為「宇昌案」與「富邦案」,確切地說,蔡英文的確是圖利家族,而「富邦案」馬英九沒有得利,宋想要批評馬毫無著力點,這是宋的困局,也使宋深刻認清馬已非是溫良恭儉讓的謙謙君子,而是狠招出盡的大位參選者。
馬出盡狠招,表示馬的從政性格已有顯著改變;馬對蔡步步進逼,與他過去「適可而止」的政治風格不能類比。馬藉蔡之手將宋邊緣化於選戰(zhàn)過程中能否得利,雖視選情變化而定,但不容否認的是馬從政性格的轉(zhuǎn)變,是否對未來兩岸政策的發(fā)展造成影響,的確是個觀察指標。究竟是選情緊繃造成馬性格轉(zhuǎn)變?還是馬本性如此?在2012年1月14日自然會有答案。畢竟謙謙君子變?yōu)槌稣泻堇钡恼停湫穆窔v程轉(zhuǎn)折值得選民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