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又結束了,當人們趕路回家的時候,我的一天才正式開始。菜單只有墻上寫的這些,你也可以點你想吃的,我做得出來就幫你做,這就是我的經營方針。營業(yè)時間從午夜12點到早上7點,人們稱這兒叫“深夜食堂”。你問會不會有客人來?喔,還不少喔!
——《深夜食堂》
如果在深夜,一個城市的旅人,最想遇見的,我想會是安倍夜郎筆下的“深夜食堂”。
“深夜食堂”,坐落在繁華大都會的小巷弄里,每天晚上12點開門,早上7點結束營業(yè),為了那些深夜還未能回家,或者回家之前想吃點什么暖暖胃、墊墊肚子的客人,孤獨地守著夜色,亮著燈,等候需要的客人上門。
店內固定的菜色不多,只有簡單的蓋飯和啤酒。不過,接受客人點餐,只要剛好店里有材料,老板又做得出來,就會幫客人做。深夜食堂,就是這樣一家看似毫不起眼,卻溫暖許多城市旅人脾胃的小店。
出沒深夜食堂的客人,大多是在夜晚活動的人,不少根本就是隱身城市邊緣與黑暗角落的人,像是黑道老大、不紅的演歌手、準備出道的AV男優(yōu)、人妖酒店的老板(娘?)、送報生、脫衣舞女郎……甚至老板自己臉上的那道刀疤,就顯得極不簡單。
《深夜食堂》,每回不過十來頁的篇幅,并不以畫風見長,氣氛也是緩慢而悠遠,甚至只是閑淡而不著痕跡,沒有灑狗血的戲劇張力,平凡得就像你我的日常生活。每次,以一道家常料理,訴說一個城市旅人的生命故事。
故事往往是這樣開始的:某一天,食堂來了一位客人,開口向老板點了一道家常料理,可能只是紅香腸(章魚形狀)、貓飯、豬排丼、炸牡蠣、茶泡飯、冷味噌湯飯、奶油飯(僅只是在熱騰騰的飯上,擱上一塊奶油,以熱力融化后拌著飯吃)、竹筍、煎蛋、腌白菜、馬鈴薯燉肉……這類日本常見的家庭料理。點餐的客人,吃了之后很是喜歡,爾后,三不五時地上門來,總是點著同一道菜,吃得津津有味,百吃不厭,最后連同席的客人們也都看得入迷,紛紛仿效、追加、和樂融融,客人之間的距離,頓時煙消云散,三三兩兩,聊起天來。
正當一群熟客都紛紛跟隨,點起同一道菜,成了店里一時的流行之后,原本的點菜者卻突然消失了,有的人過了一陣子再度出現(或神清氣爽,或愁眉苦臉),有的人卻從此不再出現(或是點餐者的親人/朋友出現,說出了缺席者離去后所發(fā)生的事情),一段段生命故事,就在來到深夜食堂點餐、享用,反復出現與不再出現中展開與退場。許多令人鼻酸、熱淚盈眶的生命際遇,就在這樣舉重若輕的過場中完成。
人,每天都透過進食,補充維持身體所需的營養(yǎng),活下去。食物不僅能提供肉體所需的營養(yǎng),其味道更是與每一個人獨特的生命記憶相連結(腦科學研究發(fā)現,人類大腦的味覺區(qū)緊臨記憶區(qū),是故味道總是能夠喚起人的某一段記憶,或說人以味道來記憶生命經歷),故而食物,往往也能成為記憶獨特生命經驗的重要輔具,爾后只需點用同樣的食物,便能喚醒生命深處的記憶。
總是再三反復品嘗同一道料理,宛若儀式化行為的背后,可能是對某個人的念念不忘,對某段遺憾的無法釋懷……透過反復的進食,或許是提醒自己,不要忘記過去,同時也讓自己逐漸強壯,直等到能夠超克生命記憶的時刻到來。
“深夜食堂”的店主,默默地開門迎接客人,默默地接受點菜,安靜卻竭盡全力地完成客人所點的菜,靜靜地聆聽用餐者在進食的同時,近乎呢喃細語,訴說內心深處的生命故事,宛若帶著黑暗魔法一般,開啟一段不可思議的際遇/機會,令人有機會面對或修改生命過去所發(fā)生的事情。
每個來到深夜食堂的人,總是反復點著相同的菜色,但是,那一道道看似平凡的料理,之所以令人百吃不厭,其實藏著點餐者帶著某種缺憾的生命故事,而這一段又一段的生命故事,就在反復于深夜來到食堂點餐、食用的過程中,逐漸被療愈。
“深夜食堂”,安安靜靜地佇立在繁華大都會的小角落,在尋常人準備回家休息,一家和樂的時候,靜靜地開張,準備簡單的小料理,還有酒水,等候那些夜已深卻還因故只得繼續(xù)在繁華城市中逗留,無法回家的城市旅人,不但使其身體得以飽足,同時也溫暖每一個需要被撫慰的靈魂。
難怪,每一個讀過《深夜食堂》的朋友,都恨不得能在自己落腳的城市的巷弄里,找到一家店里沒幾道可以點的菜,老板臉上有著刀疤、卻像多拉A夢般什么料理都做得出來的“深夜食堂”,實在是城市居,大不易,每個人的心底,都有一段生命故事,希望能被溫暖而美好的食物所療愈的緣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