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印書館根據(jù)旗下23間門市在2011年1月至12月的圖書銷售,于1月4日公布去年香港圖書市場主要現(xiàn)象分析;同時發(fā)放2011年暢銷書排行榜,依中文書(小說/散文創(chuàng)作類及非小說類)及其它主要題材分類統(tǒng)計,反映港人閱讀口味及習慣。
重現(xiàn)超級暢銷書,帶動圖書零售市場
過去五年,自《哈利波特》單本及《小團圓》銷售逾萬冊以來,香港市場鮮有超級暢銷書。然而,年內(nèi)數(shù)本著作相繼狂賣:受電影帶動下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及人氣專欄作家嚴浩撰寫的《嚴浩特選秘方集》,兩本書銷售分別逾兩萬冊?!赌切┠辍纷髡呔虐训镀渌麂N售亦因此提高。于10月底才出版的《賈伯斯傳》中文及英文原著《Steve Jobs: The Biography》,從預購到正式面世,總銷售分別也逾一萬冊,且目前仍在熱烈銷售中,是近年最暢銷、并于短時間內(nèi)賣出最多的名人傳記。
閱讀眼界擴寬,關注全球經(jīng)濟及社會發(fā)展
過去數(shù)年,股票分析或名人投資指南一直是暢銷品種,受全球投資市場大跌影響,讀者對股票投資書需求冷卻,2011年并無該類書籍打入前二十大。但自金融海嘯后,讀者逐漸轉向關注宏觀全球金融市場,年內(nèi)世界經(jīng)濟類圖書銷售額增長六成,品種多元化。有關國際經(jīng)濟及貨幣政策的暢銷書籍包括《大債時代——第一本看懂全球債務危機的書》、《用地圖看懂世界經(jīng)濟》、《貨幣戰(zhàn)爭》系列及《美元是張紙》等;解讀國際投資機構運作的《高盛陰謀》及《高盛陰謀II:狙殺中國》亦受歡迎。
中國作為世界經(jīng)濟重要體系,其經(jīng)濟及政治出版物仍備受重視,暢銷品種包括:《我們的日子為什么這么難》、《郎咸平說中國即將面臨的14場經(jīng)濟戰(zhàn)爭》及《解構十二五·看中美爭雄——中國崛起第一課》等。中國崛起后所帶來的社會問題,也深受關注,如《大工地上中國農(nóng)民工之歌》及《富士康輝煌背后的連環(huán)跳》即取得不俗的銷售成績。值得一提的是,80后日籍作家加藤嘉一旅居大陸多年,以中文寫作《中國,我誤解了你嗎?》、《中國的邏輯》、《愛國賊》提出了對中國問題的探究,是讀者喜愛的作者之一。
描述北韓人民真實生活面貌的《我們最幸?!奋Q身年度非小說類二十大內(nèi),成為香港人了解北韓社會的重要參考,另一本《這就是天堂!我的北韓童年》亦獲得良好成績。北韓領袖金正日逝世后,兩書更加引起注意。關注日本地震情況的《日本·再出發(fā)—— 在日港人311地震后感》也屬暢銷,反映讀者閱讀眼界開闊,關懷鄰近國家情況。
普及哲學書暢銷,整體增長逾三成
年內(nèi)哲學類圖書銷售額整體增長逾三成,尤以普及的西方哲學讀物為主,成功吸納各階層的讀者群,打破了只有流行小說或是投資理財書才能躋身暢銷書榜的現(xiàn)象?!墩x—— 一場思辨之旅》及原著《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除了作者本身學養(yǎng)及名氣,其課堂片段在網(wǎng)上熱傳,吸引年輕人及學生。中文非小說類第二十位的《哲學的教室: 改變?nèi)松?4堂課》以簡明手法解讀經(jīng)典哲學概念,亦受一般讀者歡迎。此類作品的暢銷,反映讀者閱讀口味的擴闊,在閱讀中探求嚴肅的人生哲理。
流行讀物固然能滿足普遍讀者,人文類別的銷售形態(tài),亦反映香港市民對社會的關懷,及對其歷史哲學的求知欲望。觀察中文書榜非小說類二十大,人文類別(包括宗教哲學、傳記、社會科學、政治)的銷售,占了九個席位;其余不在榜上的,也是有特色的品種:《香港三合會》、《香港警察——歷史見證與執(zhí)法生涯》和《香港走過的道路》等反映香港人對城市不同切面的興趣,李敖的《大江大海騙了你》挾著龍應臺的暢銷書而來,加上作者本人于香港書展期間訪港,引起不少讀者對其作品的興趣。
辛亥革命主題圖書叫好叫座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年內(nèi)涌現(xiàn)了大批有關近代中國歷史的出版。當中最暢銷的是由1992年美國普立茲新聞攝影獎得獎人劉香成編著的《壹玖壹壹——從鴉片戰(zhàn)爭到軍閥混戰(zhàn)的百年影像史》,其它暢銷品種包括:《辛亥:搖晃的中國》、《孫中山與香港》、《清日戰(zhàn)爭》、《辛亥人物群像》、《沒有皇帝的中國—— 辛亥百年訪談錄》、《辛亥首義圖志》等等,配合一系列座談宣傳,辛亥革命題材相關的出版,帶動了年內(nèi)歷史類圖書銷售額增長逾兩成。
兒童教養(yǎng)問題討論仍然熱烈
承接去年大眾對“港孩”問題的關注,2011出版了更多有關家長管教題材的圖書,整體銷售增長逾150%。除了登上非文學類暢銷書二十大的《怪獸家長》及《男孩危機?!》以外,美籍華裔媽媽蔡美兒的《虎媽的戰(zhàn)歌》及原著《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其極具爭議的教養(yǎng)方法,引發(fā)家長及教育界對教養(yǎng)下一代的反思。其它暢銷品種《港爸港媽》、《管教啊,管教》及《再富,也不可富孩子》等,不論是本地作品、還是從臺灣引進,皆大受歡迎。
保健養(yǎng)生題材持續(xù)高增長
香港人口步入老齡化,市民對健康意識的提升,使醫(yī)藥衛(wèi)生類持續(xù)四年的高增長,2011年增長逾兩成。以往暢銷品種多為臺灣出版,本年雄據(jù)非文學榜首的《嚴浩特選秘方集》則是香港出版,銷量是歷年同類出版之冠。
本版流行小說作品銷售減弱,兩岸流行讀物備受港人喜愛
2011年在九把刀暢銷作品的支撐下,流行文學類銷售額上升逾8%。近年,較多臺灣原創(chuàng)或翻譯的流行作品在香港暢銷,除了九把刀的急速冒起,還有日本的高木直子《一個人住》系列、東野圭吾作品及湊佳苗作品等。歐美翻譯小說如《暮光之城》系列、《夜之屋》系列及《波西杰克森》系列亦相當受歡迎。大陸流行作品或因電影帶動,或受惠于電視劇,也逐漸見銷售增長,當中包括《步步驚心》、《蝸居》、《山楂樹之戀》、《杜拉拉》系列及近期的《金陸十三釵》等等,反映在流行文化上,閱讀跟音樂和電影相似,港人與兩岸文化交流融合度提高。
大陸版圖書定價接近港版圖書
大陸版圖書銷售額增長接近3%,主要因素是由于國版書價普遍上升,加上人民幣升值,調高了銷售國版書兌換價所致,使書價整體上調。過去,大陸版圖書多以銷售字典工具書、語言及文史哲的學術類書籍為主,近年由于大陸原創(chuàng)了較多港人感興趣的出版物,以及港人對大陸流行文化的逐漸接受,擴闊了港人閱讀國版書的品種,亦增加了國版暢銷書的數(shù)量。2011年暢銷大陸版品種包括:《朱镕基講話實錄(全四卷)》(售出過千冊,是最暢銷的內(nèi)地版綜雜書)、及《貨幣戰(zhàn)爭(3)》。同時,由于這些暢銷品種的定價較一般的大陸版文史哲圖書為高(《朱镕基講話實錄》定價314港幣, 《貨幣戰(zhàn)爭(3) 》定價港幣),貼近港版書水平,所以,現(xiàn)時大陸版圖書的每冊平均銷售價格較港版書低不超過一成。這反映香港讀者對閱讀大陸版圖書更為開放,選書以考慮書的題材為主,不太計較是簡體還是繁體版本,亦愿意付貼近港版書的價錢購買。
普遍教育水平及閱讀能力提高,英文書及優(yōu)質書需求日漸增加
即使互聯(lián)網(wǎng)普及,信息流通幾乎全無隔閡,但觀察所得,不少香港市民仍以閱讀響應及滿足他們對社會議題的興趣,并且渴望盡快獲得書籍。一些話題書如《賈伯斯傳》及《大江大海騙了你》等,書店爭取以最快速度抵港甚至全球同步上市,結果能在短時間錄得極佳的銷售成績,是本地讀者在網(wǎng)購以外的另一個選擇。
其它國際文化話題如諾貝爾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 ”或 “Man Booker Prize”等,書店特別引進原著作重點陳列。而其它專題如音樂、藝術及歐美作家作品介紹等,同樣深受讀者及本地中學歡迎,令年內(nèi)英文書銷售有所增長。此反映香港人并非一面倒只讀流行作品;相反,港人閱讀口味及其品種份額,由于不同的成長背景及語言能力,分散復雜及多元。
語言學習
由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通行,實體字典已不如往昔一樣成為學習必需品,讀者可以在各種方便的通訊工具如互聯(lián)網(wǎng)、手機及平板計算機,均輕易查閱字詞解釋甚至直接翻譯。取而代之,輕巧易讀的英語學習讀物,如《吵架英語》、《輕松學慣用語》及《輕松學短語動詞》均在二十大之內(nèi),楊鐵梁的《品味英語》系列,綜觀一年,皆有不俗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