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把祖國比作母親,這似乎再貼切不過了。祖國母親用她博大的胸懷,深深的母愛養(yǎng)育了我們中華兒女。
說到兒女對祖國的情感,不由得想起一位叫王運豐的人,在新中國剛剛成立時,他毅然拋棄了在德國的富裕生活,帶上家人回國參加祖國建設。然而,他不曾想到,在“十年浩劫”中,自己卻成為了所謂的“德國特務”、“專政對象”。被抄家,被批斗,被送去“勞動”,在風雪的山路上背過煤,可謂吃盡了苦頭。
然而有一天,當他重新獲得為祖國工作的權利時,王運豐卻說出了這樣的肺腑之言:“祖國母親可以一時錯怪她的孩子,但我不能不愛自己的母親?!彼粌H沒有怨言,反而愛得更深了。詩人艾青也飽含深情地說過:“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一想到祖國,就容易想到悲壯!就會想到民族英雄鄧世昌率領將士直沖日艦的壯烈之舉,和視死如歸驚天一跳的狼牙山五壯士。無數(shù)歷史與事實證明,中國的強盛與和平絕不是用乞求得來的,要想不挨打,不窩囊,僅靠駐守、抵御還不行,要自立自強,要有九死無悔的凜然之氣。
一想到祖國,仿佛眼前是一位美麗的少女,她天姿絕倫,起伏蜿蜒的山脈,勾勒出優(yōu)美的身段,綿延萬里的長城是她束發(fā)的金冠;長江黃河是她圍腰的玉帶;浩瀚的江海是她蔚藍色的裙擺;星羅棋布的湖泊、島嶼是綴在她身上的顆顆珠寶。她冰清玉潔神圣無比。
心中的祖國是一部永遠讀不完的史詩,讓我們用十月的激情,十月的微笑,迎接黨的十八大召開,面對鮮紅的國旗再一次聆聽雄壯的國歌,再一次從十月集合,從十月出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