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咱們說阿成。
我是通過趙一曼認識阿成的。年紀大一點兒的人都知道趙一曼,年輕的也應該知道。因為趙一曼是英雄,抗日英雄。從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趙一曼,那是我心中的偶像。在想像當中,這個偶像一定是張揚的,殺敵的時候英勇殺敵,就義的時候英勇就義,面對敵人她橫眉立目,她高呼口號,敵人的槍聲震落了樹上的白雪……
后來我讀了阿成寫的《趙一曼女士》。阿成改變了我對趙一曼的印象。這是我第一次讀阿成的小說。在這篇小說里,我看到了一個從容就義的趙一曼,也看到了一個從容敘述的阿成。
在小說的開頭,他先提起一家破舊的醫(yī)院,讓生活在現(xiàn)實中的敘述人與歷史的陳跡發(fā)生了聯(lián)系。這樣,真說到趙一曼的時候,趙一曼就不是一個特別遙遠的趙一曼了,盡管在我們心目中,她的形象仍然是朦朧的,卻是朦朧在“我”和我們的身邊了。其實阿成是想讓趙一曼朦朧在哈爾濱,朦朧在這樣一座優(yōu)雅美麗的城市。阿成說這座城市的歐式建筑,說教堂,說教堂的鐘聲:“在三四十年代寂靜的城市里,那是何等有韻味的鐘聲啊?!边@個阿成,寫最殘酷的抗日戰(zhàn)爭年代,卻不寫槍聲寫鐘聲。他設想趙一曼聽到這鐘聲時的感想。一個擁有“拔俗的文人氣質”的女人,一個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卻即將被奪去生命的女人,她的感想一定是哀傷而又堅強,也一定豐富而又動人。
這篇小說寫了趙一曼策反董警士和韓護士,在他們幫助下逃出虎口的經(jīng)過,當再一次被敵人抓住的時候,“趙一曼女士淡淡地笑了”。阿成刻畫了一個從容的趙一曼。并不僅僅因為“淡淡地笑了”,一個趙一曼就從容了,趙一曼從容在阿成的字里行間,阿成用他從容的敘述刻畫了從容面對死亡的趙一曼。什么叫從容敘述?很難用文字或語言表達,細細地讀了才會知道。如果我們評價阿成的作品,說他犀利,說他尖銳,說他的語言多么多么華麗,說他多么溫婉動人,似乎怎么說都不恰當。剛剛接觸阿成小說的時候,我找不著他的特點,這個阿成,沒見有哪個評論家給他寫評論,也沒聽說哪個單位給他開了個什么研討會,但是他卻有名。評獎的時候,說到阿成的作品,人們發(fā)言并不踴躍,輪到投票了,他卻票數(shù)高。這個現(xiàn)象有點兒怪。
把這種奇怪的現(xiàn)象留給別人討論,我們繼續(xù)說從容。后來阿成又寫了《安重根擊斃伊藤博文》,這篇小說也是寫一位英雄。安重根,朝鮮民族英雄,抗日英雄。安重根要刺殺罪惡累累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刺殺事件發(fā)生在當年的哈爾濱火車站。阿成感嘆那座印滿了歷史痕跡的舊火車站,然后他“突然心里想到了在二十世紀初,那個在這兒刺殺伊藤博文的異國青年”。他用倒計時的方法推進這個故事。
他從安重根少年時代開始寫,說他“從十四歲開始,就單獨一個人背著槍,到深山老林里去打獵,他堅信,膽量、冷靜,是志士成功的一半!”安重根立志要做大丈夫,“說這話的時候,距安重根刺殺伊藤博文還有十五年”。這讓我們在從容的敘述中讀到了一種宿命的意味。阿成惜墨如金,鋪展歷史的進程或安重根的成長過程僅用了兩三千字,直到“十月二十六日晨,離伊藤博文的死期僅有兩三個小時了?!边@個時候仍然從容著,阿成從容,安重根也從容,“以他貴族的血統(tǒng)和自信自然的紳士派頭,輕易躲過了各國便衣警察機警的眼睛?!彼踔吝€沖一個正在注視著他的中國軍官點了點頭,他“優(yōu)雅地從右上衣兜里掏出了那支八連發(fā)的布拉烏寧式手槍……”安重根成功地完成了他的計劃,當罪有應得的伊藤博文倒下之后,安重根并沒有逃走,而是站在那里問:“軍官,他死了嗎?”
在歷史當中,英雄的從容一定靠的是堅強的信念。在小說當中,小說家從容的敘述讓英雄們有了從容的個性與行為,英雄們身上傳導出一種信念的力量。英雄的從容靠信念,小說家的從容靠的是修養(yǎng)和技藝。其他藝術門類,比如繪畫,比如書法,比如音樂,比如舞蹈,那些高手們,大師們,我們只要細細觀賞,細細琢磨,都可能會從他們那里發(fā)現(xiàn)一些閃耀著藝術魅力的從容。敘述的從容也會使文字充滿魅力,讓我們的閱讀成為一種觀賞。
其實在阿成的小說中,寫英雄人物的只占極少數(shù),阿成的大多數(shù)作品寫小人物。在他筆下,也不是每個人物都那么從容。
比如《長亭短亭》?!堕L亭短亭》刻畫了賈銘,賈銘一點兒也不從容,他活得有點兒焦慮,有點兒失落,可能是因為男人的那點兒所謂的事業(yè)吧。賈銘是個悲劇人物,小說開頭第一句話,就說這位賈銘先生死了,他“住了大約半年醫(yī)院。在病床上度過了他生命中最后兩個落葉與落雪的季節(jié)。”阿成告訴我們,賈銘死的時候才四十多歲,他寫他病情嚴重,“臉已經(jīng)變成灰黑色了”,還寫他的脖子,“那根臘色的脖子已經(jīng)很軟了,沒有支撐頭顱的力氣了。”接下來阿成不寫賈銘的病了,一共才五六千字,說病說多了,會使小說的結構失衡。接下來他寫賈銘現(xiàn)在的媳婦如何對他好,寫賈銘的工作,“從小嗓子不靈,音兒太亂!因此改做了操琴一行?!痹诋敶?,拉二胡拉不出什么前途,那個長得特別漂亮的第一個媳婦跟他離了婚,賈銘和兒子的生活就過得“像沒有放鹽的菜”,后來賈銘到文化館當了編劇,沒寫出什么好劇本,又改寫小說,總算寫出幾篇不錯的了,人卻病了,病好了又病,那“是后半夜的事,送到醫(yī)院,一頓搶救。第二天早上還是死了?!边@是一個過程,基本上概括了賈銘先生的后半生。在這個后半生的過程中,阿成還為賈銘先生鋪排了一個生活氛圍,舊城區(qū)的六道街、茶館澡堂子,還有戲園子、收廢品的破爛院子,還有朋友們的聚會喝酒、悲愴的京劇段子……阿成寫了一個普通人,一個平凡的人,也是一個平庸的人。我們甚至還可能會說,阿成,你寫這干啥?沒有曲折故事,沒有大悲大喜,沒有激情愛情,沒有憤怒或吶喊。有什么呢,其實在這樣的作品中,有一個字足夠,嘆。
許多小說編來編去,最后就落在一個字上,嘆。嘆即嘆息,嘆息人生命運,嘆息旦夕福禍,嘆息世態(tài)炎涼,嘆息成功與失敗,嘆息歷史深遠,嘆息現(xiàn)實繁復,等等等等。嘆息即意味。有時候可能是這樣的,一篇文學作品中的意味,就像信仰者心中的神,你信則有,不信則無。
從容的人容易看清人生,看清了自己的人生,也就看清了別人的人生,看清了自己的人生,又看清了別人的人生,如果這個人有興趣,如果他具備了足夠的文字表達能力,似乎就可以動手寫點兒什么了。
再來看《烏鴉》?!稙貘f》刻畫朋友董君。小說的第一句話說:“我的朋友董君準備去溫哥華一趟。”這篇小說的主人公董君,在小說剛剛開始的時候,就要離開小說的敘述現(xiàn)場了。其實這并不重要,阿成終究是要把那個叫董君的人物交代清楚的,小說家怎么寫,讓自己塑造的人物出去還是進來,那是小說家自己的事情。讀者愛不愛看,買不買賬,是讀者自己的事情。在這篇小說里,重要的還是一個字,嘆。
在《長亭短亭》里,那個賈銘焦慮。在《烏鴉》里,這個董君憂郁。董君不僅憂郁,還孤僻。董君喜歡烏鴉,老樹昏鴉,象征著憂郁。這符合董君的性格。然而董君卻要告別他的孤僻和烏鴉,去往異國他鄉(xiāng)了。“我知道他并不想走,他手心上有很重的汗水。把一個人從他熟悉的、有感情的環(huán)境中擠出去,放到一個完全不熟悉的異邦,那并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倍吡耍⒊杀阕〉搅怂睦戏孔永铩⒊山?jīng)常把自己寫進自己的小說里,他小說里的“我”,不是他塑造的人物之一,而是他自己。他在自己的小說里很隨意地講另一個人的故事,給人的感覺,總是在不經(jīng)意間,就把一種情緒,一種嘆息融化在字里行間了:“董君的家是一處獨門獨院,是那種老式的俄羅斯風格的板加泥平房,柵欄院里滿都是濕漉漉的落葉。人走了才僅僅一天便如此地荒涼。難道草木通情嗎……”
董君走了,阿成卻讓這位朋友的身影留在自己身邊,讓他訴說他的身世與經(jīng)歷,讓他思念自己的父親和母親,讓他回味在江中捕魚的情境和熱熱鬧鬧的互市,讓他描述父親如何唱起鄂溫克族的抒情歌曲,還讓他惋惜一個民族的消失。然而,許多東西都沒有了,“已經(jīng)夢一般地消失了”,這是一種無奈,阿成寫了董君的無奈與留戀。他還刻畫那位在小說的結尾被設定為幽靈的陌生男人,半夜三更跑來找阿成探討一座城市的源頭,跑來說烏鴉、說董君和一個民族的消失,這也是一種無奈與留戀。還有那位開輪渡的船長,“入冬封江之后,我這條船就該報廢了。他不無惆悵地說,這船很漂亮啊,它在這條江上行駛半個多世紀了,以后再也沒有這樣漂亮的船嘍?!边@是阿成順手拈來的留戀與嘆息。加強了小說憂郁的氣氛。
請允許我用一個詞表達我的理解:嘆點。阿成在他的小說里設置了很多嘆點,或者說,阿成看到了生活中的諸多的感嘆,他把這諸多的感嘆融入了他的敘述,他的小說里便生出了許多難以言說的意味。阿成在觀察生活的時候感嘆,在鋪展文字的時候從容。還有一種可能,因為他看清了生活,所以從容。
下面說《買車簡史》?!稙貘f》懷舊,《買車簡史》要擁抱新的生活。進入二十一世紀的阿成,決心要買一輛汽車了。阿成小說中的“我”永遠像他自己,所以我把那個決心要買車的“我”當成阿成,應該不算錯。
阿成是老司機。阿成很年輕的時候上過汽車學校,他開過很多種車,開過那個年代的有軌電車,三個輪子的小貨車,還有純粹國產的解放牌大卡車,還有面包車。阿成是個老司機,但阿成更是個小說家,所以車還沒買呢,卻引出了諸多諸多的回憶和諸多諸多的感嘆。阿成說當年開著解放牌大卡車在冬天的黑龍江跑長途,那時候卡車不安裝空調暖風,駕駛室里邊有多么多么冷;說他如何在橋墩之間搭跳板,然后把車開過去,像演雜技一樣;還說在那個缺少汽車的年代,他開著單位的面包車,為他的朋友們,迎娶了多少位新娘。買車的念頭還讓阿成想起他的童年時代,他的童年時代連公交車都坐不起,后來他騎上了自行車,后來他又由乘公交變成了“打車族”。自從動了買車的念頭,就有一種猶疑或糾結纏繞在心頭,當然最大的問題是錢少,“同志們,絕望與幻想是孿生姐妹呀?!睂τ谠S多人來說,這真是一種絕妙的感嘆。
阿成后來買車了嗎?買了什么牌子的車?其實這已經(jīng)不重要了,阿成的這部買車簡史,簡直就是共和國的汽車發(fā)展簡史,是經(jīng)濟發(fā)展的簡史。重要的是阿成又找到了一個嘆息的機會,他感嘆人在社會的落后與發(fā)展中的無奈與快樂,他感嘆經(jīng)歷。很多小說都寫經(jīng)歷,很多精彩的小說也寫經(jīng)歷。獨特的經(jīng)歷和尋常的經(jīng)歷都可以寫成精彩的小說。如果小說家在精彩或尋常的經(jīng)歷中找到了可以引起許多人共鳴的嘆息,他的小說一定會更加精彩。
《買車簡史》里的阿成說:“開車的時候,應當像逛公園的那種狀態(tài)。你逛公園不會撞到樹上吧?也不會掉到湖里去吧?這是肯定的。但是你的整個身心卻是非常放松的,愜意的。要把開車視之為一種享受才行?!蔽衣犝f阿成是個老司機,也是個好司機。一個好司機從容駕駛他的車輛。阿成還是一位很好的小說家,他從容駕馭他的文字,他也一定把駕馭他的文字當成一種享受了。
如果一位讀者感知到了這樣的享受,如果一個人把行文看成了一種技藝,如果他把這技藝中顯現(xiàn)的歡樂與痛苦都看成一種藝術表達的別樣的美麗,他的閱讀就會變成一種觀賞。
作者檔案
秦萬里:湖北黃岡人?!缎≌f選刊》 副主編。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著有短篇小說《泥人程老憋》《王小曉飛往東京》以及文學評論等若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