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一直是一個背包族必行圣地。那充滿異國風情的各色物件、食品,美輪美奐的雪山、森林,當然還有其特殊的佛教地位。這次,我們就順著佛祖一生的足跡踏入了尼泊爾的國界,來尋訪這個誕生了這樣一位偉大智者的圣地——藍毗尼。
從印度境內(nèi)進入尼泊爾境內(nèi),除了過了一道邊關(guān)檢查及簽證外,幾乎沒有什么不同。到處都是神牛、婦女們穿著各色美麗的紗麗,男人們則根據(jù)自身的宗教不同做不同的打扮,當然,這里人們的佛教打扮的比重相對比別的地方要多一些,還有很多一看就是來朝圣的僧人,風塵仆仆遠道而來。
這里作為釋迦牟尼生活了29年的地方,也是八相成道故事中三個故事的發(fā)生地:托胎、出生、出家??烧f是必去的佛教圣地之一。釋迦牟尼的母親摩耶夫人有一天晚上,做夢夢見白色大象進入她的左肋,翌日即在藍毗尼的一顆芒果樹下從腋下誕生了釋迦牟尼?,F(xiàn)在,這個釋迦牟尼的出生地成為了一個遺跡,叫做藍毗尼園,供所有對佛教懷有尊敬之心的后人參觀。
當我們走進這座花園,兩邊是夾道的花,開得正紅,一派春意盎然的園林景象,然而此時已經(jīng)是一個酷夏了。再往前走,是許多佛教的小旗子,掛得到處都是,旁邊還有一些賣佛教用品鱗次櫛比的小商店,這很考驗人的意志,很多游客紛紛停下來購買,但我們還是“意志堅定”地走進了入口。和印度大部分的寺廟一樣,這里也要脫鞋,我們也已訓練出厚實的腳繭了,熟練地脫鞋進入。
映入眼簾的是一個20米見方的池子,用紅色的磚鋪成,許多當?shù)厝俗诔刈又車S愿。“他不會是想不開了吧?!蔽覀儓F的攝影師指著一位池子邊的印度小伙子,他雙手托腮,眼神凝固,一看就是滿懷心事,蹲在池邊,看似就要跳下去的樣子。這時一位坐在婆羅雙樹林下的高僧走過去,用手中的紅色在小伙子的頭上畫了一道,和他低聲說了什么,小伙子頓時像清醒了一般,眼神不再混沌,和僧人說了幾句,就離開了池子。這種感覺很奇妙,在這個千年前受洗了偉大的釋迦牟尼的池子還能結(jié)下如此的善緣。然后我們就一個接一個排隊讓僧人給我們畫額頭前的紅色,這種儀式感特別強的動作,即使是一個不信仰佛教的人也會被這種氣氛所感染。
這個園中還有一根很著名的阿育王石柱,至少是每個旅行團都把它寫進了行程,讓我們很期待,但當實際看到的時候,還是有些失望。這根阿育王石柱據(jù)說是阿育王在公元前249年樹立的。馬形柱頭早已被雷電劈斷,只剩鐵砂色的柱身,高約7米。這根乏善可陳的柱子很快讓我們失去了興趣,于是就離開石柱,直奔這次的主題——摩耶夫人祠。
我們一行8人浩浩蕩蕩拿著相機三腳架進入了摩耶夫人祠。這是整個園中最重兵把守的地方,毫無疑問,我們立刻被守衛(wèi)趕了出來,連不會英語拿著相機橫沖直撞的佛教老專家也被攔下護送了出來。于是只好把設(shè)備讓導(dǎo)游看管,大家進去熟悉地形再商量對策。里面是一個用欄桿圍成的遺址,圍欄的最中間是一幅浮雕作品,是摩耶夫人抱著小時候的釋迦牟尼,但是已經(jīng)被劈掉了大部分,只能看出一個輪廓了,而旁邊放著一塊石頭,用玻璃覆蓋著,打著燈光,旁邊嵌有一塊銘牌,“此為佛祖誕生地的銘石。”這就是釋迦牟尼出生的地方了。探清楚形勢后,我們讓導(dǎo)游去賄賂守衛(wèi),拿了1000盧比大洋,結(jié)果這里的守衛(wèi)都視錢財為身外之物,堅決拒絕了,要知道這在非?!叭诵曰钡挠《仁鞘趾币姷?。最后我們只好使出了殺手锏——美人計,派出了我們中英語最好的女孩和守衛(wèi)聊天,我們乘機進去偷拍。只見女孩款款走向守衛(wèi),一會就聊得特別開心了,我們趕緊狂按快門,把該拍的都拍了,直到我們溜出去了他們還在聊著,這下我算是體會了狗仔隊的感受了,其實還有一種偷拍成功的暢快。
完成任務(wù)后,我們走到巨大的婆羅雙樹下休息。站在這棵圣樹之下,它有些像榕樹,枝條垂向地面,樹干盤旋而上。樹干之間形成天然的淺樹洞,里面供奉著鮮花和佛像,點點熒燭在樹洞里閃耀。朝圣者從樹干的空隙中鉆過,他們來自西藏和東南亞。經(jīng)幡密密地纏繞在樹干上。細看,原來此樹是所有經(jīng)幡的源頭。經(jīng)幡連著大樹,圣樹之下砌出一圈兒淺臺階,僧人正在打坐,化緣的缽子擺在面前。我們也學他們的姿勢打坐,果然,酷熱一下就消退了不少,頗為享受。
就這樣在佛祖的出生地度過一個快樂的下午,在婆羅雙樹下的小憩讓我們恢復(fù)了元氣,在這個炎熱的印度,能有這樣一片陰涼之地,帶給我們這樣一種平靜,這又何嘗不是釋迦牟尼創(chuàng)立的佛教所帶給我們的東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