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世紀,大學英語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具有交際能力和國際視野的應用型人才,大英教師應該跟上時代要求,用發(fā)展的思想指導教學。本文從三個方面來探討如何做到以發(fā)展的思想指導教學。
關鍵詞:發(fā)展的思想, 教學模式, 大英教學
引言、
據(jù)筆者調查,從2000到2011,全國大學校園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的英語課本達十余種之多;同時,任務型、交際型等理論也被廣泛運用于英語教學,但令人尷尬的是,許多大學的英語教學仍然是“一言堂”的局面。但同時,21世紀的中國已邁向世界,開展各種形式的對外交流,社會現(xiàn)實向外語教學的語言應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并將大英教學推入改革的全新時期。對于一線的參與者--大英教師來說,必須要緊跟時代步伐,用發(fā)展的思想指導教學。
一、優(yōu)秀的英語教材
信息時代需要的是應用型復合人才,在語言能力上強調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學以致用,學生所學的語言點貼近生活、工作與學習,學習后可以用于實踐。為適應時代對外語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2007年,“教育部正式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要求》)中明確規(guī)定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①這段話為我們明確指出未來的教學主導思想,即: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兑蟆愤€指出“……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 ①,目前, 隨著CAI技術的發(fā)展,大英教育正逐步從傳統(tǒng)教法過渡到以超文本思想為主導的多媒體和網(wǎng)絡課程教學上。
劉貴芹同志去年底在中國外語教育高層論壇上表示“要完善教學內容,著重遴選有利于提高大學生了解跨文化交流能力的課文,著重遴選有利于提高大學生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課文?!雹谠诖髮W英教學中, 本院根據(jù)不同專業(yè)學生的特點和基礎分別選用《創(chuàng)新》, 《應用型》和《新視界》三套英語教材,《新視界》遵循《課程要求》編寫,以“夯實基礎,培養(yǎng)能力;激發(fā)興趣, 開拓視野;引導方法,注重實用;結合測試,有效評估;資源立體,便于教學”③為特點,文字版、網(wǎng)絡版及光盤,輔助材料,課件等立體化資源給教師備課和教學提供多方面幫助。這套教材強調英語交際并突出提高寫作能力。每單元有交際任務,學生可以根據(jù)提示基本表達出自己的見解, 因此可以提高說的能力?!癟alking point”以任務為主導,給學生一定的句型提示,可安排組內討論,為學生的交際鋪墊了基礎。此外, “Developing critical thinking”板塊既給學生練習口語的機會又培養(yǎng)他們的思辨能力。
眾所周知,寫作是考試的一項重要部分,《新視界》中的“Guided Writing”詳細介紹常用文體的寫作及常用連接詞,并在寫作前設置了選詞填空和排序練習,進一步鍛煉了學生的分析, 推理,思辯等綜合能力。
此外,這套教材選擇的題材豐富,語料生動,注重趣味、實用,貼近當代學生生活,體現(xiàn)時代特色,反映西方文化。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特點和風格來選取合適資料施教。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他們的交際自信并拓寬視野,提高其綜合文化素養(yǎng)。
二、建立符合當代學生特點的課堂教學模式
“語言教學做到每節(jié)課都‘教有實效,學有實效’”④。老師備課再充分精彩,若不能吸引學生使之與其互動也只能是‘孤掌難鳴’。教和學應是雙向互動的,教學形式一成不變,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減退。教師應始終以學生為課堂主體,了解他們的特點,運用適合他們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90后大學生成長于電子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期,對電視、電腦等聲像電子產(chǎn)品有濃厚興趣,他們偏愛畫面及有聲資料,圖像學習資料可激發(fā)其學習興趣。了解學生的這種特點,教師可以設計出符合他們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其發(fā)揮出主人公精神。目前,大學英語多運用多媒體教室授課,為教師使用內容豐富的多媒體課件,生動形象的圖片及播放優(yōu)秀的英文電影提供了平臺。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應用與主題相關的圖片,視頻,音頻資料形象化輸出文化點。聲像資料在引導學生思考主題上起推波助瀾的作用, 形象化的文華輸出可使學生既掌握文化點又鍛煉口語,可謂一舉多得!此外,在保證教學進度正常進行的前提下,每學期筆者會安排學生觀看一部優(yōu)秀英文影片,在沒有學習任務和壓力的情景中體驗英語,學生鍛煉聽力的同時又領略到西方本土文化風情和地道表達。觀影后, 會針對電影情節(jié)提問,學生形成小組討論、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英語表達的熱情明顯高漲。
三、教師要不斷發(fā)展自身素質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提出“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老師,才有好的教育”⑤。大英教師要成功地開展教學,就要不斷提升發(fā)展自己,轉變觀念,不能只講教材上的語言點而要能圍繞教材的主題挖掘出豐富的相關信息,拓寬學生視野并應用于實際。同時,既然要“積極推進‘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新教學模式” ⑤,既是教育者又是學習者的教師們應成為時代的先行者,不斷提升自身素質:一是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語言能力;二要緊跟時代發(fā)展提高應用信息技術水平;三要能夠洞察各種新趨勢、新信息。學生是新事物接受者的主體,教師只有了解社會領域的新詞匯、新表達,才能滿足學生追逐時尚、渴求新信息的現(xiàn)實需求。
結語、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促使大英教學建立并運用英語學習網(wǎng)絡系統(tǒng),從而為英語教學提供大量豐富優(yōu)秀的在線資源,這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但同時也對大學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憑借多種現(xiàn)代技術手段幫助學生有效提高語言應用能力是新時代教師面臨的更大挑戰(zhàn)。大英教師們應緊跟社會發(fā)展,用發(fā)展的理念對待教學,不斷探索適合當代大學生教學模式以達到英語教學的目的!
參考書目:
[1] 鄭開春.對現(xiàn)行大學英語教學目標的反思.[J]. 中南大學學報(社科版).2010(5).97.
[2] 劉貴芹. 高度重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努力提升大學英語教學質量. [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2(2).282.
[3] Simon Greenall,周燕.《新視界大學英語綜合教程》.[C].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1.前言.
[4] 楊惠中. 關于大學英語教學的幾點思考.[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2(2).297.
[5] 劉向虹. 再接再厲,深化改革, 進一步推動大學英語發(fā)展. [J].外語界.20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