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主體作用,簡單地講,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出現(xiàn),能夠能動地發(fā)展自己的潛能。學生應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教材、教學手段都應為學生的“學”服務。在英語教學活動中,學生才是主體,衡量教學效果的最終尺度是學生對英語掌握的程度。教師只能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引導者或促進者, 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并充當教學活動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學看成“教師灌、學生裝”的過程,把學生看成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對象。英語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 學生要具有一定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除了要認真學習英語的有關知識外,更重要的是要親自實踐。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事物內(nèi)在的矛盾性是事物發(fā)展的源泉,它決定著事物發(fā)展的性質和方向,因而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nèi)因是變化的根據(jù),外因通過內(nèi)因而起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知識、能力、品質、性格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學生本身內(nèi)部的矛盾性。教師水平、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教學設備等對學生來說雖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終究還要靠內(nèi)因起作用。任何高明的教師,都不能替代學生學習。因此,調動學習者的學習主動性,并確立自身的主體作用意識已成為教師的一項重要課題。
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由表現(xiàn)是對教學活動的主體參與,沒有自由的學生, 在教學中就談不上主體參與。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以學習者的身份參加的,是英語學科實踐活動和英語知識認知活動的參與者和實踐者,是認識的主體。教師所擔任的角色就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這就要求構建新型的課堂教學結構,讓學生充分表現(xiàn)自己。在課堂上,教師就要真正突出精講巧練,不搞“滿堂灌”,從課堂的主角位置退下來,把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不要把知識作為思維的結果去教,而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學習過程,作為思維活動的主體去實踐。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經(jīng)常讓學生帶讀單詞領讀課文;讓學生批改作業(yè);讓學生提問和回答別的同學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同時,教師要盡可能地把教學內(nèi)容活化為生活實際,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場所,真正成為學生鍛煉聽、說、讀、寫能力與發(fā)展智力的場所。
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表達,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運用上似乎都被廣大教育者所接受,但教學實際的大量事實表明“教為主導”往往變?yōu)椤敖虨橹髟住?。學生主體臺前的學習活動總是受后臺老師的牽制,學生的主體發(fā)展得到限制?!队⒄Z課程標準》中倡導要突出學生的主體,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那么如何在英語課堂中凸現(xiàn)學生主體,給學生充分的主體施展的舞臺呢?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贊可夫說:“教育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fā)揮其高度有效的作用?!闭n堂教學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實質就是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主動探究、積極進取、自主學習的良好氛圍。如我在教人教版第一冊Unit8 lesson22時,我設計了一個去動物園的場景,電腦展示一幅動物園的圖片,時時傳出多種小動物的聲音。音﹑形﹑意生動形象地結合起來,學生們學習的主動性一下就調動了起來:有的扮演小小導游員,有的扮演一家三口,還有的扮演師生春游去動物園的場景……學生們陶醉在自己創(chuàng)設的情景中,既產(chǎn)生了一種“成功”的自豪感,又有身臨其境的榮譽感。這樣,他們便急于想學到更多的英語語言,喚起他們主動學習英語的意識,初步培養(yǎng)他們主動學習英語的潛在能力。
二、開放教學形式,激勵學生主動參與,發(fā)展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
創(chuàng)造性以探索和求新為特征,是主體性的最高表現(xiàn)和最高層次。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讓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在練習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 /an ……或Is this a /an……?Yes, it is.或No, it isn’t.時,我讓學生在自己的紙上畫一些圖,不必復雜,但最好不要讓人家一下子就猜出你畫的是什么。然后請個別學生拿到臺前,讓其他學生猜。又如在教授hair, eye, head, nose, ear, mouth 等器官時,我請學生先想好要描述的人物,然后讓他們用英語向大家介紹,讓其他同學猜。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用英語直接思維的能力,又大大提高了學生對英語的敏感程度。
三、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英語課也就是英語語言實踐課,語言實踐需要合作才能進行。合作學習的運用使英語課堂體現(xiàn)了教學雙主體?;麨榱愕男〗M合作學習可以使每位學生都能在40分鐘有效的教學時間內(nèi)得到鍛煉機會。利用合作學習,讓學生自主參與教和學,積極分析思考,由他們自己從活動中找出得與失。如在教句型:Where’s his home?時,his的發(fā)音是教學難點,由于受Where’s your home ?的思維定勢影響,問答操練時學生很難流利講出,為了讓學生能熟練掌握此名,我安排學生做pair work。我先創(chuàng)設情景,在黑板上標出了3個小朋友的家,然后和一個學生分別扮演其中兩個角色,進行問答操練:Where’s your home ?My home is ……/Where’s his home ? His home is ……讓學生根據(jù)圖畫,兩人一組,模仿交流,學生在交流過程中爭相向對方提問,爭相回答對方問題,變被動的學說為主動的操練,句型操練的頻率提高了,效率也提高了。
發(fā)揮學生主體性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符合小學生學習特點的科學要求。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和傳統(tǒng)課堂不同的是教師中心沒有了,教師控制減少了,學生投入增加了,學生自主性加強了。但是這并不等于教師喪失了作用或是減輕負擔,相反,對教師的要求更高、更具挑戰(zhàn)性。教師在課堂教學全過程的整體作用應是協(xié)調、促進和指導。主體性要求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并不等于學生有無限制的選擇自由。當學生在活動中偏離教學設計初衷時,也需要教師及時的提醒和引導,才不會偏離課程目標。學生在課堂上是不能完全把握自己的,他們會走彎路甚至走錯路,教師的幫助和指導是他們發(fā)揮主體性能力的后盾,使他們覺得有安全感,充滿信心,也有了方向。
總之,英語課程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學生參與程度如何,對提高教學質量是至關重要的。教師不僅要采取各種靈活有效的方式來突出與強化學生的主體性,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的主體意識, 而且要使自己的教真正服務于學生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