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讓生活走進課堂,讓教學走進生活,利用現(xiàn)實生活資源,優(yōu)化語文學習環(huán)境,擴大學生語文學習空間,使封閉的、語言文字的教學變?yōu)殚_放的、生活化教學,真正改變教學遠離學生生活的窘迫境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語文教學生活化應該是語文教學的內心生活化,只有深入學生生活及其心靈的碰撞,走向學生的內心世界,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興趣和語文能力。
語文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脫節(jié),一直是教學實踐和理論研究力圖解決的問題。人們?yōu)榇俗髁朔N種努力:“大語文”概念的提出,“貼近生活”的提法,“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的命題,“生活世界”的概念引入等等,使語文教學研究者看到了新的希望,這無疑有利于加強語文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本褪钦f,我們的生活是最好的教科書,而言為心聲,語言是人的心靈活動、生命活動的反映,通過語言傳遞有效地介入學生的生活,巧妙運用生活中的資源,活化語文教學。因此要求我們一線教師將教學活動置于現(xiàn)實生活的背景之中,以此來激發(fā)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同時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在學習語文中更好的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在這樣的課堂里,語文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壟斷者,而是學生尋求知識過程中的合作者、引導者,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生活處處皆語文
生活是知識的海洋,“處處留心皆學問”,關鍵看我們能否很好的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上課時,我總會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有位學生在課堂上問我“三十而立怎么解釋?”,原來他在看電視劇<<還珠格格>>時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個情景:有一天,乾隆考小燕子的成語。她把“三十而立”理解成“三十個人排排站”,把“羊縫鷹圍”理解成“一只老鷹圍攻一只羊,把羊嚇的鉆進石頭縫里去了”。瞧瞧,影視作品中居然存在著語文,他們在看影視作品時不僅獲得精神上的愉悅而且還學到了語文知識,真是一舉兩得。其實除了影視作品外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存在語文,如優(yōu)秀的廣告詞,大街小巷上的標語,與人的交往中……然而這些課本之外的語文資源老師如果不加以引導的話,學生很容易就會視而不見。相反如果老師適當的點撥一下,學生就有意識的去發(fā)現(xiàn),就能在無形之小學到語文知識。學生是在讀、寫、聽、說中生活的,語文教學就是幫助他們更好地讀、寫、聽、說??傊钪杏腥≈槐M、用之不竭的語文學習資源,真可謂“生活處處皆語文”,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一定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使我們的語文學習植根于生活這塊肥沃的土壤,使其永遠生機勃勃,活力無限。讓學生在語文教學的讀、寫、聽、說活動中實現(xiàn)成長,完美自我。
二、在學習中體驗生活
新課改要求語文教材要貼近生活,聯(lián)系實際。所以教材中有很多課文與生活是密切相關的。在教學時先指導學生再留心去觀察,如此既能教給學生認識生活,又能幫助他們把握課文內容,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
(一)、 閱讀教學生活化
閱讀教學生活化是建立在學生內心生活的基礎上,強調教材與學生心靈的碰撞,使作為“學習者”的學生與作為“生活者”的學生合二為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所要做的就是找到課文與學生心靈的契合點,通過閱讀課文引起學生的種種情感反應,從而使學生與課文的交往經驗成為學生的內心生活。上海南洋模范小學王圣民老師在一堂課上向學生介紹了兩篇歌頌母愛的散文,學生認真學習之后,王老師設計了一場“撞擊”----他先提了一個問題:“爸爸媽媽知道你的生日在哪一天嗎?向你祝賀嗎?請‘知道的’舉手。”學生們驕傲的舉起了手,神氣十足的左顧右盼。接下來,他又問:“你們中間知道爸爸媽媽生日的請舉手?!?/p>
剎那間,整個教室安靜了下來。
我又重復了一遍,依然很安靜。
又過了一會兒,才有幾個同學沉靜的舉了手,她們感到投向她們的目光是略帶敬意的,便顯得更矜持了。
“向爸爸媽媽祝賀生日的請舉手?!蔽矣职l(fā)問了。
寂然無聲。
在安靜極了的教室中我又用清楚的、含著希望的聲調再重復一遍。
還是寂然無聲。
我又和學生一起沉默著。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是在享受這種沉默,因為我看到不少學生臉上現(xiàn)出一縷歉疚、自責、不安的神情----可是,我并沒有批評他們?。?/p>
這是一個成功的閱讀教學生活化的案例,因為它真正地深入了學生的內心世界,成為學生內心生活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閱讀教學生活化,更準確的表達,應該是閱讀教學內心生活化。
(二) 寫作教學生活化
人們常說,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墒?,讓我們老師苦惱的是,學生有了生活卻依然不會寫作。我想,我們廣大老師應當引導學生如何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適當的去做記錄。提倡真實的寫作,寫出真情實感。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并不是沒有生活或缺少生活,他們每個人都在生活,都被他們的生活所包圍,掙不脫,甩不掉,如影隨形,無處可逃。而寫作教學需要關注的不是泥沙俱下的生活河流,不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粗糙、機械、零碎的日常生活,而是深入學生心靈世界,牽動著學生情感、意志、思想的內心生活。
“寫作,不是生活的再現(xiàn),而是生活的生命化與心靈化”。寫作不是影印生活,而是將內心對生活的感動表達出來,寫作的前提是生活的心靈化。沒有經過心靈熔鑄的生活不能打動別人,更不要說打動自己了。事實上,沒有與心靈碰撞過的生活根本無法引起表達的欲望。在寫作教學中常常會有這樣的情況:出去春游一趟,老師就讓學生寫一篇春游小記;國慶節(jié),就讓學生寫國慶感言;教師節(jié),就讓學生寫一篇關于教師的文章,等等。既然語文是生活的語文,那么語文就與生活是同步的。這種同步既體現(xiàn)在語文教育思想要與社會、時代的發(fā)展進步相適應,同時也體現(xiàn)在語文教育要體現(xiàn)出社會生活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