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散文定義
散文,是指與小說、詩歌、戲劇并列的一種文學體裁,對它又有兩種理解。
廣義的散文,是指詩歌、小說、戲劇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學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議論抒情為主的散文外,還包括通訊、報告文學、隨筆雜文、回憶錄、傳記等文體。隨著寫作學科的發(fā)展,許多文體自立門戶,散文的范圍日益縮小。
狹義的散文是指文藝性散文,它是一種以記敘或抒情為主,取材廣泛、筆法靈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學樣式。
二、散文分類
散文具有記敘、議論、抒情三種功能,與此相應(yīng),散文可分為記敘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議論性散文三種。
1.記敘性散文
以記敘人物、事件、景物為主的散文稱為記敘散文。
記敘散文敘事較完整,寫人人物形象鮮明,描寫景物傾注作者的情感。這類散文與短篇小說相似,但又有明顯的區(qū)別。就敘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節(jié)完整,更不追求曲折變化,而小說對敘事的要求要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敘事的時候需要飽蘸情感,小說的情感則主要由人物體現(xiàn)出來,不須作者明確抒發(fā)。就寫人而言,小說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虛構(gòu)出來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則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礎(chǔ)上,進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對人物進行寫意式的描繪。
2.抒情性散文
主要用以抒發(fā)作者主觀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
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但與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散文情感更強想象更豐富,語言更具有詩意。
抒情散文主要用象征、比興、擬人等方法,通過對外在形象的描繪來傳達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這類散文最常用的手法。而直抒胸臆的方法,在文章中可以出現(xiàn),但通篇用此一法者并不多見。
3.議論性散文,也叫哲理散文
哲理,是感悟的參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結(jié)晶。它縱貫古今,橫亙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會,寄寓于人生百態(tài)家長里短,閃現(xiàn)在思維領(lǐng)域萬千景觀。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閃光的瞬間,形諸筆墨,寫就內(nèi)涵豐厚、耐人尋味的美文。哲理散文以種種形象來參與生命的真理,從而揭露萬物之間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靈透辟的整合,給我們一種透過現(xiàn)象深入本質(zhì)、揭示事物的底蘊、觀念具有震撼性的審美效果。把握哲理散文體現(xiàn)出的思維方式,去體悟哲理散文所蘊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積淀。
三、散文中的主旨
在前面我們了解了什么叫散文以及散文的分類,下面我們談?wù)勆⑽闹械闹髦?。主旨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表達的中心內(nèi)容和思想傾向。作者寫作是為了通過文章進行思想感情的傳遞和交流,反映作者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因此,主旨是構(gòu)成文章的最重要的內(nèi)容要素,它在文章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導作用。
具體到散文,則散文的主旨是作者寫作意圖的集中體現(xiàn),是文章的靈魂和核心。主旨在作品中始終有統(tǒng)攝全篇的作用。散文的閱讀是不可能和這個“靈魂”脫離關(guān)系的。所以我們在閱讀一篇散文時,一定需要先從把握散文的主旨入手。
四、散文體現(xiàn)主旨的常用方法
散文表現(xiàn)主旨方法大體有三種:點化法、直射法和滲透法。
1.點化法
散文提煉哲理經(jīng)常采用點化法,即作者在敘述一段故事,描繪一片風景,一個物件的同時,用議論的手法將故事、風景、人物作縱深開掘,妙筆點化出它的歷史、人生的大義,使讀者從中得到深刻領(lǐng)悟。點化法因命意選材、謀篇布局的不同而不同。有的邊敘邊議,邊渲染邊點化。有的層層渲染鋪敘,篇終點化。
2.直射法
所謂直射法,就是把詩意的思索、感情的熱流,直接從胸中噴射出來,借助敘述故事、描寫景物作間接體現(xiàn)。作者常常帶著理性的溫熱與理性的赤城因物興感,即事發(fā)揮,一瀉而下,氣勢逼人。
點化法往往先記敘、描寫,精心鋪墊,后加議論,點睛說理;記寫是基礎(chǔ),點化是提純。而直射法則不同,敘述力求簡潔,描寫不求細膩,一切服從理性的熾熱噴吐,敘、描、議糅為一體,難以明確分辨。
3.滲透法
前面所說的點化法和直射法,一般通過議論獲得哲理的啟示,而滲透法則主要通過記敘故事、描寫象征物體現(xiàn)哲理。作者不用議論將哲理明白點示出來,而是用理性的思考來構(gòu)制故事,描寫理性的對應(yīng)物,寓哲理于層次結(jié)構(gòu)中。如果說,點化法和直射法一般表現(xiàn)為局部性體現(xiàn)哲理,那么,滲透法則往往是整體性滲透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