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很要好的朋友,幾年前“北漂”。我們一直保持著聯(lián)系,他呢,也時常提到希望我去北京看他。前不久,我正好去北京出差,就想順便看看他。不想,他卻支支吾吾地婉言拒絕了。
我想,他一定是有難處,而非時間的砂輪磨平了他昔日的真誠與豪氣。
果然,另一位朋友后來告知了原因,我的好友去北京后,一家人一直住在20平方米的一間地下室。他很愛面子,此前他從沒有告訴我這些。他想隱在都市,不讓熟人朋友知道他目前的處境。
都市的房價那么高,令外來的異鄉(xiāng)人望而生畏,可是,為了理想和人生價值的實現(xiàn),那些漂泊的人不得不把對生活的需求壓低到不能再低的水準。心中的目標和都市生活現(xiàn)實的矛盾,讓一群人在都市漂著的同時,因為面子、因為尊嚴、因為“一定要混出個人樣”的自我承諾無法兌現(xiàn),又不得不在都市隱著。
城市的生活成本很高,它兼顧的是整體利益,從不考慮一個人的感受。愛上城市,像愛上一位脾氣很壞的姑娘,想情有所依,必須忍受她的壞脾氣,忍受她的種種考驗和折磨。
亞里士多德說過,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人們居住在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好。城市是否能讓生活更美好呢?我的一位在南方大城市工作的同學是這樣說的——在城市生活,首先必須忍,生活才美好。他說,于他而言最難忍的是堵車,每天開車上下班得幾個小時,看著前面的車像蝸牛一樣爬,想著單位和家里一攤子事,心里急得想飛,夜里做夢竟會夢見自己長了翅膀自由飛翔。
我常常思考,人為什么愛城市?得到的答案是,這跟人的天性有關,我們往往誤以為自己只愛寧靜,其實是離不開喧囂的。有人的地方才有真正的風景,人是需要在人群中生活的。
最近,我的一群學生畢業(yè)了,在城里好工作難找,生存也很困難。我勸他們去鄉(xiāng)下創(chuàng)業(yè),他們的回答是,寧可睡在城市街頭的水泥地,也不去睡鄉(xiāng)下那張安逸的床。理由是,城市有夢有故事。這有點類似卡爾維諾在《看不見的城市》中對于城市魅力的理解。他以為城市魅力的核心秘密,在于城市是一個關于欲望與記憶的交換場所,這個交換場所,除了城市,別無他處。而“夢和故事”,正好對應“欲望與記憶”。
每天清晨,我迎著陽光跑步到郊外。在路上,每一張被朝陽照耀的面龐都新鮮生動——無論它們昨天是怎樣沮喪和悲哀。夜從城市褪去,夢從心中醒來,都市是一個夢想?yún)R集之地,至少在一個旭日初升的早晨是這樣——瞬間,我找到了人們隱忍在都市的全部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