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的,永遠少于它背后的。
《我為什么要投資你》這本書也一樣,不到15萬字的書籍背后有太多文字之外的東西。
在此書的“跋”中,我寫到:這些天使,投資給年輕人的何止只是金錢和創(chuàng)業(yè)的經驗,更是一種真、善、美的理念——這就是《我為什么要投資你》書籍背后的東西。
我依然記得采訪徐小平的那一天是一個大風的下午,當采訪完我和我的助手從位于北京最繁華的國貿區(qū)銀泰中心31層(徐小平真格基金辦公所在地)下來,我們都有一種心靈和身體被照亮的感覺,就如徐小平自己說的:如果每一個我對話過、投資過的年輕人的狀態(tài)都是被照亮被“Be inspired(被激發(fā))”的狀態(tài),那他們的人生就是完全不一樣的,它會變得更美麗、更Charming(有魅力)、更Attractive(積極),也就能得到更多機會,就更加接近成功,這就是我對他們的意義。
徐小平骨子里帶著鼓舞和感召他人的氣質,即使在講述“天使投資”這樣一個理性、客觀、需要用數字和回報說話的事情時,徐小平也完全遵循自己的“感性和激情”。與他面對面的時候,你能感受到來自他身上的巨大磁場和激情,你會不由自主地被他吸引,被他發(fā)自內心的真誠感動。
我的助手是一個法律系大三的90后男孩,來自單親家庭的他憤世嫉俗看不慣社會的不公平,母親身體不好,自己想考公務員覺得自己沒關系考不上,找工作又處處不盡如意,想考研但又覺得這似乎不是自己想要的,覺得人生灰暗前途渺茫,我面對他時常常不知道該說些什么,而對徐小平的采訪后我知道,這個90后男孩的內心被“照亮”了。而且只要我們愿意,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照亮”每一個身邊需要照亮的人。
楊向陽非常低調,但因為“天使投資”他選擇了走到臺前,因為他希望讓更多的人了解和知道“天使投資”的意義:在中國經濟面臨著“制造向創(chuàng)造”轉型的今天,“天使投資”恰恰是鼓勵和支持最初、最底層的原創(chuàng)項目,如果天使投資能形成一種規(guī)模效應,會成為一種鼓勵創(chuàng)新讓“中國制造”向“中國創(chuàng)造”轉變的強有力的社會土壤。
楊向陽十幾年長期在生物醫(yī)藥領域關注早期項目,生物醫(yī)藥領域的投資周期非常長,而且啟動資金要求非常大,但楊向陽說醫(yī)學可以幫到人的生命,如果自己投資的抗癌腫瘤新技術可以把目前腫瘤病人的一般治愈率從10%提高到20%、生存率從一年提高到兩年,“那就是全人類的價值,值得我一生為之堅持”。楊向陽說,“我們都50了,商業(yè)的東西再成功又如何,現(xiàn)在國家需要有人去做一些別人不會做和做不了的事情,即使是失敗也是有價值的!”
和何伯權的溝通是在上海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后,何伯權在2000年將樂百氏賣給達能時廣受社會關注和非議,之后在國人面前很少露面。和他對話三句以后,立刻能感到這是一位內功高強的武林高手,他看似平緩的一招一式背后都充滿了泰山壓頂般的氣場,這是一種只有歲月和經歷、成功和失敗、商海激流中最頂尖的過招后才沉淀下來的內功。
在幾個小時的對話中,有大半時間何伯權都在講述自己現(xiàn)在感到最快樂也最投入的事情——慈善公益,很少有人知道何伯權近幾年投入大量的資金投身慈善公益事業(yè)。“很多人做慈善和公益覺得自己比被幫助對象高人一等,覺得自己必須是被對方感謝的,這是不對的,這不是慈善,是施舍?!薄拔矣植皇潜葎e人聰明,又不比別人勤奮,我覺得所有的成功就是50%的運氣再加上50%的努力,上天對我那么好,假如每一個人都真的出自善心做一些應該做的事情,哪怕有能力的多做一點、沒能力的少做一點,這個世界就很美好?!?/p>
李開復,從2004年和他相識我就已經習慣叫他“開復老師”,要追溯這本《我為什么要投資你》書的源頭,那就從2004年的夏天說起吧,因為很多事情早在最初的冥冥中就已經注定結果。
2004年的8月,剛剛從《南方周末》調到《21世紀經濟報道》的我,還只是一個剛剛畢業(yè)的碩士畢業(yè)生,自己提報的選題一個又一個被否定、在雜亂紛繁的信息背后怎么也找不到主題和核心、提出的建議和想法總是遭到領導否定和打擊……自己開始對現(xiàn)實和社會失望,無意中在網上看到了時任微軟全球副總裁的李開復寫給中國大學生的一封信,這封信真誠而認真地為大學生面臨的問題和苦惱做出了建議和回答,于是我又搜索到了第二封、第三封信。全部看完這些信后我覺得自己內心的激情被重新點燃,抱著碰運氣的想法我按照網上的李開復的公開郵箱用個人郵箱發(fā)了一封長長的郵件,在郵件中闡述了自己的苦惱、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差距……
心里明白每天有成千上百人給李開復寫信,因此幾乎不報回復希望,直到幾天后的一個晚上我打開郵箱赫然看到一封醒目的來自李開復的回復郵件:李開復耐心回答我每個問題(從篇幅看一定占用了他很長時間),郵件的開頭李開復描述了當時美國加州美麗的夕陽,鼓勵我要充滿希望,同時讓我不要因為現(xiàn)實的困難和打擊就喪失了激情……多年后的今天我依然花大段文字來描述這段經歷:那時的我只是一個剛畢業(yè)走上社會的普通大學生,眾多素不相識的煩惱求助郵件中的一封李開復尚且認真回復,那么他與其他千千萬萬普通大學生也一定認真而耐心地對待和回復——事實上在之后外界去質疑開復的動機時,我都作為受到他幫助的人之一知道:開復老師對青年人、大學生的關心和付出是發(fā)自他內心。
在這之后與開復老師近8年的交往與溝通中,每當我有了職業(yè)的困惑、生活選擇的彷徨、工作的煩惱……都能得到開復老師的開導和幫助,事實上就在寫這篇文章時我將自己郵箱里和開復老師這些年來來往往近百封的郵件重新調出來一封一封閱讀時依然熱血沸騰和感慨萬千:我是何其幸運!上天對我那么好,讓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可以結識這樣的良師益友,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盡一己之力再將這種“真、善、美”傳達給別人!
還有薛蠻子,我和他在朝陽公園邊的一個咖啡吧開始我們的交談時,他可以一邊回答問題一邊十分鐘內用iPad重復登錄微博不下5次,看到動情處還用京片兒混雜英文的“蠻子語體”大發(fā)評論,他管中國沒有財富積累的GDP叫“雞的屁”,大罵北京空氣質量報告“狗臭屁”,這個可愛的“老頑童”身上有著天然的童真和童趣,他自嘲早起晚睡“微博刷屏”也是一種自得其樂的工作,他會設身處地幫我想怎樣把書的內容寫的更充實,他甚至將某財經雜志主編聯(lián)系介紹給我只是覺得可能對這本書有幫助。這個老頑童也有一雙火眼金睛絕頂的聰明,呵呵,據說圈子里的創(chuàng)業(yè)者想忽悠他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還有季琦,從攜程到如家,再到漢庭,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企業(yè)的輝煌似乎是他天生的使命,和他同是上海交大的校友,我們的訪談也是在交大的母校進行的,因為這次訪談我重新坐回了教室聆聽季琦當天在交大做的一場名為“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業(yè):十年創(chuàng)業(yè)路”的演講,季琦幽默風趣的語言與親身經歷的創(chuàng)業(yè)體會不斷獲得臺下陣陣的掌聲,而我和他在演講后的交流更讓我看到這個江蘇男人身上的激情——不斷挑戰(zhàn)和超越自己。
而采訪結束后季琦送給我一個上海交大的紀念校徽,我看他將另一個帶在了自己的西服領子上:也許這就是一種傳承,天使投資何嘗不是一種傳承呢?
還有太多太多想說而沒有說的東西:曾李青的毫不保留,蔡文勝的關注草根與弱勢群體的情懷,雷軍的睿智與獨到,呂譚平的平和與謙虛,包凡的專業(yè)和積累,倪正東的堅持和堅忍……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別人的“天使”,很多時候僅僅一個微笑就足夠,讓我們每個人都做一個“真、善、美”的天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