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是思維活動的窗戶,是人們深入認識事物本質(zhì)的開端。德國心理學家艾濱浩斯說過:“知識的保持和重視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有關心理活動第一次出現(xiàn)時注意和興奮的程度?!苯虒W新知識時,教師根據(jù)學生感知活動的規(guī)律,依據(jù)教材,為學生提供新穎、完整、準確、鮮明的首次感知材料,精心組織好首次感知活動,充分發(fā)揮感知效應,能有效培養(yǎng)兒童的學習興趣。
一、注重首次感知的趣味性
人的感知活動是通過多種感官相互配合、協(xié)同參與的。不同的感官共同活動,可以大大提高感知效果。因此,教學時要盡可能同時調(diào)動起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作用于感知對象,從多方面獲取感性知識。
《春筍》一文描寫了春筍在美好的春天到來之際,破土而出,旺盛生長的情景,熱情贊美了春筍不怕困難、蒸蒸日上的頑強生命力。導入新課時,我邊放出優(yōu)美的春韻旋律,邊用課件演示春筍從泥土里冒出來的場景,同時充滿激情地講述:“春天來了,小草綠了,桃花紅了,竹園里的春筍娃娃也紛紛沖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地冒出來了。它們在春風中笑,在春雨里長,一節(jié)一節(jié)又一節(jié),向上向上再向上……”孩子們首次感知這生趣盎然,一種全新愜意的感覺油然而生,孩子們的小臉上、眼睛里春風蕩漾,充滿了對春天的熱愛,對春筍這一新生事物的好奇、興趣頓時高漲起來。
二、注重首次感知的完整性
孩子對事物的首次感知一般比較模糊,特別是一些抽象的東西,更是需要通過一段時間反復接觸,才能留下深刻印象。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他們,通過直觀的圖畫,聯(lián)系生活實際,充分發(fā)揮想象,讓他們對事物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以留下較為完整的印象。
《草原的早晨》一文中有這樣兩句話:“‘啪!啪!’響亮的鞭聲打破了黎明前的寧靜。鋪滿新綠的草原醒來了?!绷攘葞坠P把大草原春天美麗的晨景勾畫得富有詩意。但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體會此句的內(nèi)涵是有一定難度的。雖然我在導入新課時創(chuàng)設了教學情境,孩子們通過看圖、練讀與討論,領會了“打破、黎明、寧靜”等詞的意思,感情朗讀的韻味也越來越濃,可我總覺得還不夠。于是,我讓大家仔細想想,平時的生活中又是什么聲音打破了黎明前的寧靜呢?在我的引導下,孩子們漸漸地話如泉涌:“轟隆?。∞Z隆隆!”一聲春雷打破了黎明前的寧靜;“噼噼啪啪!噼噼啪啪!”響亮的鞭炮聲打破了黎明前的寧靜;“唰!唰!”清晰的掃地聲打破了黎明前的寧靜;“叮零零!叮零零!”清脆的車鈴聲打破了黎明前的寧靜;“嘰嘰喳喳!嘰嘰喳喳!”小鳥的歌聲打破了黎明前的寧靜……教材是實例,生活是源泉。孩子們不僅對“黎明、寧靜”等詞加深了理解,還得到了扎實地訓練,掌握了句式。注重首次感知的完整性,給孩子機會,誰能說兒童心中的“黎明”不具有詩情畫意呢?
三、注重首次感知的準確性
在低年級的生字教學中,首次感知顯得尤為重要。一個字的出現(xiàn),它的讀音、字形,連同它的意思,都必須是準確無誤的,這樣孩子到中高年級寫作文時就很少會出現(xiàn)錯別字。如果首次感知不準確、不充分,以后即使重復多次,也難以消除已經(jīng)造成的模糊印象。
教學“喝”與“渴”兩字時,我沒有急于比較兩字字形的異同,而是從字的意思出發(fā),講清、講透。我讓孩子們想辦法記住“喝”的字形,大家很快說出了結構與偏旁。我追問道:“喝水的‘喝’為何是口字旁呢?仔細想一想?!绷⒓从袑W生好似發(fā)現(xiàn)新大陸一樣說:“喝水要用口,所以喝水的‘喝’要用口字旁?!被卮鹂此坪唵?,可見“喝”的字形連同意思已經(jīng)完整地留在了他們的記憶中,無論多長時間,也不會和“渴”字混淆了。更重要的是,在以后學習生字時,孩子們總會把字與字的意思聯(lián)系在一起記憶。
再如,“長”和“?!笔且唤M同音字,如何讓孩子們分清兩字的用法呢?我出示兩組詞:長江、長短、很長;經(jīng)常、常來常往、常常。讓孩子們讀讀想想,在這些詞語中,這兩字的含義分別是什么?一比較,孩子們頓悟:“長”一般指事物或時間的長短;“?!敝敢淮斡忠淮畏磸偷刈鐾患隆:⒆觽冊谧x讀、想想、說說這一過程中,感知了生字的音、形、義,學得輕松,有效地培養(yǎng)了他們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興趣。
四、注重首次感知的充足性
兒童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在教學古詩時,為學生提供豐富、充足的感性知識,讓他們積聚起較豐富的感性經(jīng)驗,化難為易,能有效幫助他們感悟詩的意境。
學習古詩《鵝》時,我首先問:“小朋友們,你們見過大白鵝嗎?誰能說說它長什么樣?”孩子們紛紛舉手交流。接著,我邊放課件邊娓娓道來:“一千三百多年前,有位詩人叫駱賓王,在他七歲時,有一天和父親在池塘邊散步,看見美麗的大白鵝,有的朝著天空唱歌,有的用紅色的腳掌撥動著清清的池水,白色的羽毛漂浮在碧綠的水面上,多美呀。他立刻作了一首詩。你們想學嗎?”鮮明的色彩,美麗的畫面,充分的首次感知深深吸引著孩子。孩子們不但了解了大白鵝的外形特點,而且對大白鵝的活動有了感性認識,也對古詩所描繪的意境有了初步的感受。
總之,教師精心組織好首次感知活動,充分發(fā)揮首次感知,先入為主的效應,就能有效地培養(yǎng)兒童的學習興趣。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