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考證,絲綢之路日益繁盛的時期,從中亞西亞諸國乃至羅馬帝國傳入一種“胡餅”,用料為面粉、玉米粉、水、鹽、糖等,大多經發(fā)酵后制成圓形、橢圓形,放在鐵鍋或滾燙的石頭上,烤熟后食用。
西域三十六國,特別是塔里木河北岸古絲綢之路北道的尉犁、若羌、樓蘭、焉耆、且末諸國的各族人民,先后學會了“胡餅”的制作方法,并加以創(chuàng)造發(fā)明。有學者認為,只有在馕炕里烤出來的才叫“馕”,在鐵鍋中、石頭上制作的,還是稱“胡餅”。至東漢時期,已有50余種馕。
由于馕制作方便、種類多、口味好、久存不壞、便于攜帶,不久就由絲綢之路傳入樓蘭以東、玉門關內。直至明清,特別是新疆的“馕房”在當代進入北京、上海、廣州等大中城市,中國的老百姓才統(tǒng)一使用了“馕”這個字。
關于馕,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愛情傳說。
相傳,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時,三個副使后來都流落西域,其中一個副使樊原的玄孫烏達克,就是尉犁國名聞西域的馕匠。
公元前36年3月,第三屆烤馕大賽在塔里木河北岸尉犁國的第五號烽火臺以南的戈壁灘上舉行。在美麗的塔麗莎以及其他隊友的全力協(xié)助下,年輕的烏達克以出色的烤馕技術和美味的成品,贏得了大賽的“大匠”(第一名),并得到絲綢之路上的大商隊和當地政府部隊大量的馕報(相當于現(xiàn)在的訂單)和優(yōu)厚的定金。
烏達克和母親、妹妹非常高興,為此舉辦了三天的慶祝大會。在鼓樂歡快的篝火晚會上,烏達克彈奏五弦琴,塔麗莎歌舞,妙曼非凡。鄉(xiāng)親們都喜歡上了這位花一樣美麗的姑娘。
沒想到,一天早上塔麗莎到河邊提水的時候,遭到一頭大黑熊的追擊。千鈞一發(fā)之際,烏達克及時趕到,把一個甜馕拋向空中,引得大黑熊站直、仰視,他立刻把一柄切馕的彎刀扎入大黑熊的心臟。
經過烤馕比賽和生死的考驗,兩人之間早期萌生的好感升華成深深的愛慕。烏達克把那柄殺熊的彎刀送給塔麗莎作為定情之物,并決定用60個波斯金幣和20個羅馬金幣迎娶塔麗莎。可是,塔麗莎的舅舅帶著人,趁著夜深人靜,悄悄地把塔麗莎帶走了。
傷心至極的烏達克騎著快馬四處尋找塔麗莎,但都沒有消息,他悲傷地回到了尉犁國。發(fā)現(xiàn)尉犁國都城的城門口貼著皇榜:“王后重病,喉嚨腫脹,不思飲食,時有昏迷,特召天下名醫(yī),如能治愈王后之病者,必有重賞”。烏達克上前揭榜,他用石榴汁、無花果醬和草藥馕,五天就治好了王后的病。國王大喜,要他當醫(yī)官,但烏達克心中牽掛著塔麗莎,便拒絕了國王的邀請。
第六天,一名宮女找到烏達克,并拿出烏達克送給塔麗莎的那把彎刀!原來,塔麗莎是國王之女,當初假扮平民出宮游玩,不想在烤馕大賽上邂逅烏達克。
當晚,烏達克和塔麗莎在后宮香梨園會面。塔麗莎悲傷地告訴烏達克,父王要將她遠嫁單桓國當王妃,三天后就要送她上路。
兩個年輕的戀人還來不及互訴衷腸就陷入了悲傷無助之中,然而,更大的不幸降臨在他們身上——有人告了密,十名衛(wèi)兵沖上來將烏達克抓住。烏達克被關入死牢,報信的宮女也被處死。
第二天夜里,在王后的幫助下,塔麗莎從死牢里救出了烏達克。兩人騎馬逃進了鐵門山(今庫爾勒附近有鐵門關),隱姓埋名、喬裝改扮,過著平淡幸福的生活??上Ш镁安婚L,三年之后,一個奸商去向國王告密,國王立刻派官兵將烏達克、塔麗莎和一兒一女捕拿入宮。烏達克又一次被判死刑,在王后及大臣的反對下,烏達克的死刑拖了又拖,塔麗莎則被禁閉在王宮的一個小院里。
有一天,國王去看王后,王后正在和塔麗莎一家烤馕。塔麗莎的兒子見一個老頭進院,便拿了一個肉馕和一個香梨片兒馕,嬉笑著請“老大爺”嘗一嘗。國王見外孫如此可愛,頓時心軟,于是宣布特赦烏達克,讓他當大官,以配得上駙馬之位。
烏達克走出死牢卻不愿當官,帶著塔麗莎和一雙兒女回到了塔里木河北岸,烤馕,牧羊,自由快樂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