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難控制的就是一個貪字,而當(dāng)一個人面對自己喜歡的東西時,貪心就更難以控制。收藏作為人的一種嗜好,可能還是一種很上癮的嗜好,和所有的嗜好一樣,欲望在其中會起到很大的作用。貪心往往是欲望的發(fā)動機。它可以讓人把很多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幻想成自己的。喜歡收藏粉彩瓷的人,見著粉彩就會有一種定要拿下的沖動;嗜好青花瓷的人,見著青花就會有一種一定擁為己有的沖動。古人再三說,收藏的最高境界是,過而不留,即不要以擁有為目的。可是在收藏市場上,有多少人能修煉到這種境界?
絕大多數(shù)淘藏打眼的,禍根都在這個貪字上?!冻o·離騷》注中說:“愛財曰貪”。這個財不單單是錢,還包括物。這里所說的愛,應(yīng)該是指過分的愛。收藏中的貪,有這樣三種情形——
貪財打眼沒商量
第一貪財?shù)呢?,即理財意義上的那個財。往往是這樣,很多人以為在市場撿了一個大漏,到頭來竟是打了一個大眼。小彬子本是一個靠工資玩收藏的哥們兒,一個月弄好了掙個3000來塊。以往他都是千八百地淘換東西,兩千交給老婆,玩得也挺美的。小彬子其實還不是那種很貪的人。可他有個愛好,獨獨喜歡青花,他知道自己手里沒有很上檔次的東西,總想著有一天也能撿一個大漏,也好把自己花在收藏上的錢撈回來。這種想法,對于收藏者來說,很正常。全家省吃儉用,沒干別的,省下來的銀子都給了地攤或是古玩商了,就這樣,人家還瞧不起你,覺得你忒寒磣忒窮了點。小彬子就憋著這么一股勁,“有朝一日,撿個大漏,掙一筆大錢,讓人們看看咱的眼力?!毕胧裁从惺裁?,機會還真來了。
一次小彬子在地攤上見著一只明代的纏枝紋大盤,器形規(guī)整,包漿的感覺第一眼就那么舒服。攤主沒說是什么時候的,就一個價:兩萬,少了不賣,說是自己不清楚是什么時候的,“怕賣漏了。”小彬子在拍賣圖錄上見過這東西,一模一樣,擱現(xiàn)在起拍價80萬,前兩年也是幾十萬。一念至此,小彬子來了精神。當(dāng)時他手里沒那么多錢,就跟攤主劃上價了,最后商定一萬五,小彬子回家拿錢,說好東西不準出售給別人。小彬子給了攤主200元定金。打車回家,跟老婆說這回撿著大漏了,哄著老婆給取了一萬五,又打車回來,交完錢,捧著這只青花纏枝紋大盤,心里那叫一個暖。“能掙幾十萬,哪怕20萬,那是10年的工資呀!”連一年都沒出去,小彬子就抱著大盤往拍賣上送,可是沒有一家收下。他還問人家“有問題嗎?”人家都是那么一句,好像都商量好似的,“沒問題,您送別處看看?!迸芰撕脦滋?,都沒人接。老婆跟他急了80多回了,這下他可真毛了。“撿一漏,怎么愣是不見響?”后來認識一位專賣民國青花瓷的哥們兒,這哥們兒不客氣地跟小彬子說:“就你那個明代的纏枝紋大盤,要是真品,花1.5萬讓不讓摸一下還不好說呢。反正擱我這兒,不讓你摸?!弊詈笏糯蚵牫鰜恚@只大盤是仿品,雖然仿得不錯,但不是高仿,撐死了在市場上猛著賣也就一千出頭。小彬子悟出來了,“不怨人家,誰讓咱那么貪了?!?/p>
貪精打眼很冤枉
第二貪,說的是貪精。也可以叫貪貨,特別是精品、珍品,一眼看上,心里那叫一個癢,就像看見漂亮的女人,不拿下,就心有不甘。這比前一個貪財還要命。收藏比的不僅僅是個人經(jīng)濟實力,最重要還要比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方顯出自家藏品的身價與檔次。斗藏品往往跟斗富有一拼。瓷劉這個外號,已經(jīng)能夠說明他在收藏瓷器方面有點成就,起碼玩這個的朋友們是認可他的。瓷劉本行是做戶外廣告的,前幾年的確肥了起來,這幾年雖然差點,可憑著以前鋪墊的人脈,業(yè)績還算不錯。收藏瓷器本來是他的業(yè)余愛好。開始是為了裝點公司,后來為了裝點家居,其中有幾樣清中期的瓶子,行里人都說不錯,瓷劉也說這些是家里傳下來的,遇上朋友們喝高了的時候,總是吹他祖上哪輩哪輩是進士,哪輩哪輩是什么編修、什么侍郎。我這人愛抬杠,就問他:“哪輩呀?”他說:“我們家老人不讓炒作?!蔽乙皇菫榱舜蚵犓蜓鄣墓适?,非問到底不可,清朝的進士都能查到。他這幾件東西,雖然不錯,但算不得上品,玩瓷器的人,除非不喜歡,否則差不多都有。收藏這圈里,手里有幾件好東西沒什么可牛的,關(guān)鍵是罕見的好東西,或者說連誰誰誰都沒有的,那就可以牛一通了。瓷劉有經(jīng)濟實力,玩了這些年瓷器,多少也鍛煉出了點眼力,一般的小小不言的玩意兒,你還真騙不了他。他有一個自稱的獨門功夫,別人看瓷器都是看、聞或摸,他這些都不用,拿起來用舌頭舔。用他的話說,一舔就知道老不老。據(jù)說試過好幾次,還沒一次不靈驗的。
有一回,一哥們兒讓他舔古玉,他說他這舌頭就對瓷器有感覺,能識別。很多人不信,都說他胡說,可也沒辦法駁倒他。大前年吧,瓷劉見著一只“清中期”琺瑯彩山石花卉瓷瓶?,m瑯彩瓷是康熙晚期開始燒造之宮廷用瓷,典型的官窯作品,到了雍正、乾隆時期大為盛行,為后世藏家所追捧。瓷劉心里還說呢,這怎么就讓我遇上了?為謹慎,他還真舔了舔,自己暗喜“不假”,貨真價實的琺瑯彩,擁有一件足可炫耀。于是成交。兩年多人來人往,大凡看見的都夸瓷劉有福氣有眼力有實力。這再次證明他的舌頭跟別人的不一樣。去年一玩琺瑯彩的哥們兒看了瓷劉的圖片后說:“看新。”不過當(dāng)瓷劉找到這哥們兒時,那人又否認自己的說法。背后這人說,玩收藏,遇見的東西再好也不能貪,“瓷劉這個眼打得不小。”
貪多打眼很悲催
第三貪與前邊的兩種都不同,貪財情有可原,市場經(jīng)濟拼錢時代,誰本錢多,誰就有可能獲得更多的資源。貪精也如是,收藏誰不想擁有他人沒有的精品?而貪多就有點二了,一個人初涉收藏,手里銀子不多,經(jīng)驗又少,只能從低端廉價的藏品入手,經(jīng)驗、眼力、財力逐步提高以后,自然會超越貪多的階段,可是有的人則反其道而行。見什么都想要,只要自己沒有的,總以為可以豐富自己的藏品。據(jù)觀察,在收藏市場上,打眼最多的就是這類玩家子。
一位古董商跟我說過這樣一個掙錢的竅門。這人手里沒什么好東西,就是亂七八糟的玩意特多,尤其是稀奇古怪的,進了他的小門臉,一看賊多。我一直納悶,就這么個檔次的玩意能支持古玩買賣嗎?他跟我說這行里面,一人一路,有人專玩精品,有人專玩高古,有人專玩民間貨。他呢,玩的就是一個雜多。為什么?他說古玩商里面,每個人的客人都不一樣,“你賣什么,要看你的客人要什么。比如玩高古瓷的,你給他我這玩意,別說貴了,就是再便宜人家也不要。可是咱的客人,你給他高古瓷,他也不要。臨了他還會甩一句話給你:什么破東西?!彼浴耙粨芸腿?,養(yǎng)一撥古玩商”,他的客人都玩什么?簡單概括,什么都玩,見什么新鮮,自己又沒有,就玩什么。“眼兒”就在這兒了。這小子把人都琢磨透了。凡是他覺得有點新鮮的玩意兒,就咔嚓來一個宰人價。我問你都拿什么玩意捉弄過貪多的玩家子?他說:“這哪能說呀!說了人家還不找上門來,那我還做不做了?”
老話說:樣樣精通,樣樣稀松。真不假。收藏品市場上,如果沒有那些樣樣稀松的,誰來養(yǎng)活那么大一個市場?雖然玩收藏的都懂這個道理,可是輪到自己的時候,很多人都摟不住。貪多好像是人心里的一個蟲子,遇上自己沒有的,遇上自己喜歡的,就想擁為己有。我有一哥們兒,認識都快10年了,10年前就玩收藏,大凡瓷器、料器、陶器、鼻煙壺、書畫、文房四寶,總之亂七八糟雜項沒有他不喜歡的。一個人要真有實力,也行,樣樣都玩精品,用不了多長時間,藏界里也是一腕??晌疫@哥們兒一直就練著一個小小的煙酒店,平時過日子算是很富裕的了,可是用來玩收藏,還是樣樣都玩的那種,捉襟見肘是常有的事。他見什么都愛,只要兜里面有錢就敢買。買回來后,過不了多久,連他自己都覺得打眼了。可是他又不接受教訓(xùn),下次依舊。我?guī)退治鲞^,之所以不斷打眼,還不斷去買,原因在于他每次打的眼都不大,都沒傷筋動骨。他唯一能夠逢人就吹的是:“藏品萬件”。也就是說他打了萬來次的眼。他貪多的特點有二:一個是貪種類多,一個是貪件數(shù)多。這兩個貪上哪一個都要命。前些日子花3000塊錢買了一只他認為是民國的“紅木雕小猴”,手感分量都不錯,顏色、包漿都很好。人家要5000,他死活砍到3000。買回來反復(fù)觀察了十幾次,覺得這次是買對了。過了有一星期吧,一不小心,這東西被他從桌上碰掉了,摔到地上的一瞬間,這個眼又爆了,“什么紅木,整個一泥捏的玩意兒!”頂多值十幾塊錢。
收藏,不能有貪心。貪心一起,人在遇上心儀已久的藏品時就很少會顧及到其他方面。人的眼力被貪遮蔽,看到的全是益處。這種情況下不論打多大的眼,也是啞巴吃黃連。見過一個報道,說一個人花了大錢買了一個清代太師椅,等來年上拍贏利,結(jié)果卻發(fā)現(xiàn)是一件仿品,心里不服,以《消費者權(quán)益保護法》為據(jù),對簿公堂,最后敗北。原因是他買的這件東西不是用來消費的,而是收藏,屬于玩。
所以,我建議讀者朋友們專心于玩,利否隨緣。如此遠離煩惱,少打眼。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收藏這路玩,不打眼者是沒有的,如果有人敢夸這樣的??冢f其收藏從無打眼經(jīng)歷,不是自我抬高,就是忽悠瞎說。正常交學(xué)費性質(zhì)的打眼和我前邊說的那幾種,完全不同。交學(xué)費可以長見識,可以玩得更好更精更地道;而出于貪念的打眼,是越打越貪,越貪越打,惡性循環(huán)。從收藏的不斷打眼,也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心性和心態(tài)。
編輯/王文娜 wangwenna@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