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的“一白遮百丑”,白色往往能讓消費者產生衛(wèi)生、安全、潔凈的心理感受。如果在貯藏加工過程中,食品產生了黑、褐、晦暗等色澤變化,通常會令人產生厭憎情緒,自然不會購買。
尤其是對于不同種類的菌類而言,白色更是消費者所期許的。因為很多人認為毒蘑菇大多顏色鮮艷,如大紅、鮮綠、墨黑、青紫,等等。而食用蘑菇面多為白色、黃色和茶褐色。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絕對,如顏色漂亮的橙蓋鵝膏菌,是色彩艷麗和安全兼?zhèn)涞氖秤镁?,毒可斃命的白毒傘蘑菇卻是純白色的,時常有人被它那潔凈的白色誤導,認為其無毒。因此,筆者在這里建議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警惕商家非法“美白”
眾所周知,蘑菇是易腐的鮮活食品,采后的鮮蘑菇在常溫下會很快開傘、褐變、變味,品質劣變。因此,為了保鮮,蘑菇應該時常保持在0~4℃的冷鏈物流中貯運??蛇@樣的貯運,對于商家而言不得不增加運輸成本。
于是,為了迎合消費者希望蘑菇潔白的心理,在蘑菇采后加工時,采用護色劑、著色劑和漂白劑來提高蘑菇的外觀魅力就是商家的通行做法了。在蘑菇身上,用食用級且在規(guī)定劑量范圍內的檸檬酸護色、用焦亞硫酸鈉漂白、用鈦白粉著色是允許的,可有一些不法商家用熒光增白劑來達到為蘑菇“美白化妝”的目的。
有水洗痕跡的蘑菇不要買
熒光增白劑是一種光學增白劑,它是利用光學上的補色原理來為食物增白。
蘑菇上附著了熒光增白劑后,不僅能反射可見光,還能吸收可見光以外的紫外光,并將其轉變?yōu)榫哂凶纤{色的可見光反射出來,提高蘑菇的光反射率,這種藍色光還和采后貯運過程中褐變蘑菇的黃褐色互為補色,抵消褐變蘑菇的晦暗黃色,使其變得潔白悅目。
熒光增白劑是一種熒光染料,與人體中的蛋白質結合,很難通過正常代謝排出體外,一旦在人體中積蓄過量,除了會損傷肝臟等器官外,還會誘發(fā)細胞癌變。
因此,消費者在購買蘑菇時,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如果想吃到?jīng)]有“美容”過的原生態(tài)蘑菇,一個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不要購買有水洗痕跡的蘑菇,因為熒光增白劑是通過兌水浸泡添加到蘑菇上的。另外,倘若菇面破損的地方不褐變,依舊很白凈,那么肯定是經(jīng)過美白處理的了。
閱讀擴展
爆米花桶存在人為
添加熒光增白劑現(xiàn)象
2011年5月,國際食品包裝協(xié)會在北京5家電影院和5家超市的爆米花桶質量情況調查發(fā)現(xiàn),大部分爆米花桶存在人為添加熒光增白劑現(xiàn)象。國際食品包裝協(xié)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解釋說,根據(jù)國家質檢總局食品包裝用紙市場準入要求,“食品級白卡紙”才是制作爆米花桶等所用的材料。然而有些生產廠家為了降低成本,用回收廢紙生產,為了讓紙桶看上去更白,就加入大量熒光增白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