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油導致血脂異常、
牛奶引起過敏、柑橘引發(fā)燒心……
中醫(yī)講究“藥食同源”,就是說,某些藥物也是食物;某些食物也可以起到藥物的作用。有的人認為食物就是食物,食物無毒,也不能治療疾病,這種認識是錯誤的。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李曉雨教授告訴我們,食物在通常情況下是安全的,可某些情況下會形成難以破解的毒素,食用以后會使人發(fā)病。中醫(yī)認為,有些食物的毒副作用甚至比藥物更利害。食物的毒副作用,有的是本身固有的,有的是過量食用累積的,有時是不合理的食物搭配產(chǎn)生的,但一般都在人體可承受的范圍之內(nèi)。就像藥物能夠治病一樣,再好的藥,也或多或少會對人體產(chǎn)生某種副作用,食物也不例外。如果不是科學合理地食用食物,或者一次食用某種食物的量過大,就可能產(chǎn)生過敏、頭痛、長痘痘、胃反酸等毒副反應。
下面就來介紹幾個尋常食物的毒副作用——
植物油:增高“甘油三酯”
在物質(zhì)日益豐富的今天,很多人極大地滿足了口腹之欲。一位朋友曾自豪地說:“我一年吃了六七十斤豆油……”就是說,他的三口之家每天消耗100克左右的豆油,這就大大地超過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薦量——每天人均不超過25克。而這位朋友也不出意外地患有血脂異常等病癥。
不少人迷惑不解:我也不太喜歡吃肉類,怎么甘油三酯也高(即血脂異常)呢?答案就是植物油吃得太多。我們常說要少吃含高油脂的食物,這里既包括動物油,也包括植物油。有些人認為吃植物油不會增高有害血脂,這就大錯特錯了!有些人應酬多常在飯店吃飯,結(jié)果吃出了一身病。專家指出,中國式大菜的通病,就是用油過多,飯店餐飲人均用油高達84克,經(jīng)常去飯店怎么能不吃出病來呢?
牛奶:過敏
牛奶被稱為“全價營養(yǎng)品”、“大自然賜予的玉液瓊漿”,營養(yǎng)價值確實很高。但是,你可能想不到,牛奶也會使一些人產(chǎn)生過敏癥狀。過敏是食物的頭號副作用。理論上,任何食物都會引起過敏。但事實上,90%的過敏反應源自這8種食品:牛奶、雞蛋、花生、堅果(包括胡桃、杏仁等)、魚類、貝類、大豆和小麥。當然,只有當過敏體質(zhì)的人群接觸到過敏源才會發(fā)生過敏。
常喝牛奶也會誘發(fā)痤瘡。這是因為牛奶所含的高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會使皮下脂肪增多,刺激痤瘡的增加。就是說,身體如果有以上不適癥狀,盡量不喝牛奶,正常情況下喝牛奶也不要過量。
內(nèi)臟:膽固醇超標
動物性食物本身的膽固醇含量就比較高,尤其是動物的內(nèi)臟,膽固醇含量更高。有人認為“吃什么補什么”,喜歡吃這些東西。久而久之,導致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升高,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包括:動物的腦、心肝、腰子(腎臟)、胃脾、蹄髈,以及蛋黃,等等。
紅肉:讓身體產(chǎn)生難聞氣味
研究發(fā)現(xiàn),紅色肉類會使身體產(chǎn)生不良氣味。我們接觸俄羅斯人,馬上就會聞出他們身上的“腥膻味”,感到不舒服。這是因為俄羅斯人喜食肉食,主要是以牛羊肉為主。牛羊肉都有一股腥膻味,食用后如果不及時洗澡,這股腥膻味就會帶出來。
高鹽:引發(fā)水腫
很多人都知道,高鹽、高鈉的食物會引起水腫。這是因為身體需要一定濃度的鹽來維持內(nèi)環(huán)境的平衡,但攝入的鹽分過多則會使體內(nèi)的鹽濃度升高,人體為了稀釋過高的鹽濃度,就會滯留住大量的水,從而導致水腫。正常情況下,鈉、水的攝入量與排出量保持動態(tài)平衡,從而使細胞外液容量保持恒定。腎臟是排鈉、水的主要器官,并且可調(diào)節(jié),因而在細胞外液容量的維持上起著重要作用。腎臟排鈉和水的量減少,導致鈉、水的攝入總量大于排出量,體內(nèi)就出現(xiàn)水、納潴留,引發(fā)水腫。
發(fā)面:易產(chǎn)生念珠菌感染
念珠菌是真菌中最常見的條件致病菌,又稱假絲酵母。所以,念珠菌病又稱酵母菌感染,人體內(nèi)正常酵母的過度繁殖就會導致酵母菌感染。念珠菌常寄生于人的皮膚、口腔、陰道和腸黏膜等處,當機體免疫機能低下或正常寄居部位的微生態(tài)環(huán)境失調(diào),容易引起念珠菌病。念珠菌可引起皮膚黏膜淺層或全身系統(tǒng)性感染,感染不同部位可引起不同的疾患,除皮膚念珠菌病外,還有念珠菌性口腔炎、陰道炎、膀胱炎、腎盂腎炎、腦膜炎、菌血癥和膽道感染等。人們想不到的是,食物中的酵母可以影響人體內(nèi)酵母水平,產(chǎn)生念珠菌感染??赡軙е陆湍妇腥镜氖澄镉校禾?、醋、精制的碳水化合物、發(fā)酵粉以及富含酵母的食品。
柑橘:引發(fā)“燒心”
柑橘富含維生素C,是人們喜歡吃的水果。但是,也許你可能還不知道它還會因引發(fā)“燒心”呢。可引起燒心的食物有很多,有的食物會造成下括約肌無力,在某些情況下會引發(fā)胃酸高,使反酸的幾率大大增加。最常見的引發(fā)燒心的食物是柑橘類水果、油炸和含脂肪食品、醋、番茄、巧克力等。
菠菜:菠菜不焯易患腎結(jié)石
菠菜柔軟滑嫩,含有豐富維生素C、胡蘿卜素、蛋白質(zhì),以及鐵、鈣、磷等礦物質(zhì),但是也含有較多的草酸。草酸會與食物中的鈣結(jié)合成不能被人體吸收的草酸鈣沉淀,有的會導致臟器結(jié)石。專家認為,高動物蛋白和低纖維的飲食容易導致結(jié)石的產(chǎn)生。一些研究表明,應增加膳食中的鈣并適度減少鹽、動物蛋白的攝入,同時不要過量食用富含草酸的食物,如菠菜、可可、堅果、辣椒、茶等。菠菜烹調(diào)前,最好用開水焯去草酸。
喝酒吃巧克力:
引起偏頭痛
食物中的高含量氨基酸酪胺和苯胺脲會使人體內(nèi)更多的血液流向大腦,從而導致頭疼。常見的可能引起頭疼的食物有:成熟的干酪、啤酒、紅葡萄酒、巧克力以及含有亞硝酸鹽的食物(如煙熏或腌制的肉制品)。
以上所說種種毒副作用,與社會上風傳的“食物禁忌”不是一回事兒,這些幾乎都是在過量食用情況下發(fā)生的。所以,應該切記不管吃什么“山珍海味”,都不要過量貪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