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城鄉(xiāng)居民超重肥胖者也呈顯著上升趨勢,達10%左右。造成這種嚴重后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攝入熱量過多。40歲以上的中年人,無論男性還是女性,超重肥胖者明顯增多,這已經(jīng)是不爭的事實。
一胖生百病
以往的研究證實,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壓、脂肪肝、血脂異常、冠心病、缺血性腦卒中、糖尿病、痛風、乳腺癌和直腸癌等慢性病的危險因素。
近些年,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通過對8000名女性為期8年的觀察發(fā)現(xiàn),女性45歲之前的體重可以預測其日后患糖尿病的幾率。研究指出,肥胖的中年女性十年內(nèi)患上2型糖尿病的幾率比體重正常的女性高12倍。國內(nèi)最新的研究數(shù)據(jù)也顯示,如將體重指數(shù)控制在24以下,可防止中年人群中38%~45%高血壓的發(fā)生。
因此,有關(guān)專家研究指出,從35歲起控制體重不僅是為了美麗,也是對本人健康的最好投資。
中年人,適度限食有助長壽
限食,簡單地說,就是在保證各種必需營養(yǎng)素充足供給的前提下,減少熱量的攝入。具體地說,就是熱量攝入要低于正常需要量的75%~80%。與此同時,攝入的蛋白質(zhì)、必需脂肪酸、維生素、礦物質(zhì)等,應滿足人體每天的需要量。
適度限食,對身體主要有以下幾點好處——
1.減輕腸胃負擔。身體處于半饑餓狀態(tài),植物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和免疫系統(tǒng)就會受到一種良性刺激。
2.提高工作效率。適度的饑餓能幫助人們戰(zhàn)勝疲勞,保持大腦清醒。而在飽食的情況下,血液會大量進到胃腸系統(tǒng),大腦中的血液減少,工作效率會降低,讓人覺得疲倦,感覺需要休息,睡意也更容易襲擊你。
3.控制血糖,對患有胰島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在饑餓的狀態(tài)下,體內(nèi)的脂肪會分解提供能量,可能導致低血糖,但對降低血糖是有利的。不過這類疾病患者餓了還得吃一點,只是別吃得太飽。
4.避免超重。對肥胖的人來說,控制飲食,每天少吃一點,仍是最有效的減肥方法。
限食不能盲目
限食的關(guān)鍵就是要減少主食(米和面)和含脂肪多的食物攝入?,F(xiàn)有數(shù)據(jù)顯示,如將體重指數(shù)控制在24以下,可防止人群中38%~45%的高血壓的發(fā)生,減少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有肥胖傾向或體重指數(shù)超過28的人,尤其是那些早早就大腹便便的人,從現(xiàn)在起就要養(yǎng)成科學限食的膳食習慣,持之以恒地堅持限食。
限食時晚餐不應吃過飽。晚餐吃得過飽,血糖和血中氨基酸及脂肪酸的濃度就會增高,從而促進胰島素大量分泌,而人們在晚上一般活動又少,熱能消耗很低,多余的熱量在胰島素的作用下大量合成脂肪,逐漸使人發(fā)胖。
值得一提的是,“適度限食”應根據(jù)各人的具體身體狀況及勞動或運動強度來決定食物的攝入量,而并非越少越好?!斑m度限食”概念也包括盡量少吃零食。兩餐間不能吃東西。胰島素穩(wěn)定之后,身體開始消耗脂肪細胞中的能量,尤其在睡眠中減肥很有效。
相關(guān)鏈接
目前,國際上通用體重指數(shù)(BMI)作為衡量人體整體肥胖的客觀指標。其計算公式:BMI=體重(千克)÷身高(米)2。我國成年人BMI指標見下:
輕體重:BMI<18.5
健康體重:18.5≤BMI<24
超重:24≤BMI<28
肥胖:28≤BMI
如已知某中年女性的體重為55千克,身高為162厘米,計算出她的體重指數(shù)為20.92,屬于正常體重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