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在美國并沒有引起太多“漣漪”的新聞,卻引來無數(shù)中國人的關注。
在美國,元旦之夜,兩名歹徒企圖持刀闖進少婦莎拉的寓所,莎拉的丈夫因癌癥去世,只剩下她和3個月大的幼子,情況萬分危急。
“我手上有兩把槍,如果歹徒闖進來,我可以開槍嗎?”18歲的莎拉立即撥打911報警電話,并反復問道。911接線員在莎拉的逼問下?;卮鸬溃骸拔也荒芨嬖V你可以這么做,但你必須采取任何必要措施來保護你的寶寶?!?1分鐘后,當歹徒破門而入時,莎拉果斷地開槍擊斃了其中一名歹徒,另一名歹徒見狀不妙后惶惶逃走。
或許是因為被太多的暴力搶劫、襲擊甚至強拆新聞所襲擾,莎拉的槍聲讓不少中國人感受到一種震撼——此新聞在國內(nèi)某門戶網(wǎng)站出現(xiàn)后,在短短幾天內(nèi)竟得到了近萬網(wǎng)民的跟帖回復。
按很多中國人的標準來看,美國式的“正當防衛(wèi)”稱不上正當,因為動輒使用致命暴力,一個個聽上去都像是蓄意謀殺,而且防衛(wèi)者大多數(shù)都不必接受刑事懲罰,或者其刑罰微乎其微。
在中國,自衛(wèi)被分成正當防衛(wèi)和防衛(wèi)過當,因此,如果莎拉在中國,即便她迫于幼子安危將歹徒擊斃,也可能為此將會付出“防衛(wèi)過當”的刑罰代價。
但在美國,莎拉的開槍屬于正當防衛(wèi)和可原諒的防衛(wèi)的范疇,這兩種防衛(wèi)一般都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即便莎拉追出屋外,將逃跑的歹徒也同樣擊斃,構成不合理自衛(wèi),也未必會承擔多大程度的法律責任。因為,即便法官認為莎拉的自衛(wèi)不合理,但弱勢自我保護者往往會得到陪審員的同情,陪審團會徑自做出對莎拉有利的判定。
即便在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qū)的民眾看來,這樣的防衛(wèi)并不合理和妥當,但在美國的司法體系中,人們會反復推敲莎拉的處境和心境,而不是一味地墨守法條。由此,美國的司法機構會耗費大量精力、金錢和時間去探討莎拉如何開槍,怎樣開槍等等細微情節(jié),而不是草率做出決策。
這些司法特性,使得美國法律強調(diào)依順人性,不會將人性受制于法律。在這其中,歷來被中國人所批判的“個人主義”起到了決定性因素,也成就了美國法律對公民權益的尊重以及保證公民權利至高無上的地位。公民權益在國家體制內(nèi)享有更高的地位,他們的一舉一動,國家機關都不能等閑待之,否則公權利將陷入被群起而攻之的境地。
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奠定了美國人的自衛(wèi)理論基礎,其中規(guī)定:“管理良好的民兵是保障自由州的安全所必需的,因而人民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得受侵犯?!边@一條文被引申為正當防衛(wèi)的原則,也成為美國公民權利的根本保證,因為這個法條如實反映了美國建國者對個人權利的信賴。
當年,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之所以強調(diào)平民武裝,就是認為民兵不容易被暴政所控制,一旦政權變質(zhì),那么美國平民可以依托手中的武器來改變這一狀態(tài)。
如今,幾百年過去了,盡管美國是世界上私人擁有槍支最多的國家,因為槍支泛濫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但是在美國,對于槍支問題的辯論,主要集中于如何管理,而不是禁止。
今天,絕大多數(shù)美國人接受的是民主方式:投票、政治利益團體、自由媒體以及法院來影響和約束政府,很少有人贊成或同情那些將政府視為暴政進而宣稱必須以武力予以抵抗的偏激組織。但是絕大多數(shù)美國人反對禁槍,在美國的政治人物中。更少有公開發(fā)表禁槍言論者,因為民間擁有槍支幾乎成為了美國精神以及保障公民權利的圖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