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有個俠盜羅賓漢,幾乎成為英國人最值得炫耀的反對皇權(quán)勢力的代表。但當(dāng)英國人看到中國施大爺筆下的一百單八將,只好自嘆弗如。不過,怎么說。羅大俠與宋黑子手下一干人馬都是一個性質(zhì)。盡管好萊塢拼命掘地三尺,美國人就海選不出一位印第安的領(lǐng)軍明星,向來,在這個造星造神的世界童話工廠里,抵御外辱的片子總是病快快的,稍能振奮人心的,美國人倒成了抵御外太空侮辱的正義戰(zhàn)士。
最近,在大陸影院上映的兩部片子,恰好被安排進這樣的一個橋段。一個是美國人的《復(fù)仇者聯(lián)盟》,一個是臺灣魏德圣拍的《賽德克·巴萊》。
春節(jié)回臺灣時,小舅子說陪我看看臺灣的電影,選來選去,電視新聞和媒體大肆炒作的這部片子,自然就是首選了。買票時最令我驚奇的是,看將近四個小時的電影,票價居然只有新臺幣200元(人民幣40多塊),按北京兩個小時大片的行情,這部讓所有熱血男兒能燒起熊熊烈火的大片,燒去人民幣200元也不為過。不過兩岸相差了近五倍的價格。
算了,談錢,和這部電影的藝術(shù)價值相比,就顯得太沒品了。
華夏自炎黃以來,就是一個從來不缺英雄的民族合成體。自古以來,民族英雄幾乎占據(jù)了中國各個時代的每一個角落,不管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創(chuàng)造了時代。反正英雄們在天在地都有自己的名聲字號,至今可以供人敬仰著。隔海而鄰的日本,在造就中國民族英雄方面,一直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從戚繼光時代,到近代鴉片戰(zhàn)爭以后,直到抗日戰(zhàn)爭和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臺海兩岸層出不窮的烈士,就成為至今仍為后人熱血追捧的民族英雄。
這部描寫臺灣高山族的抗日英雄賽德克·巴萊的影片,就從一個層面,從現(xiàn)代電影藝術(shù)家詮釋英雄的角度,讓觀眾看到了什么是民族英雄。
賽德克·巴萊的劇情跌宕起伏,很有美國好萊塢大片的氣勢,但是基本架構(gòu)卻極為簡單。民族仇,階級恨在這一刻都化作一腔熱血。聯(lián)起手來,用最原始的殺人手法,用最直接的打獵方法,用最血腥的以暴制暴手段,用最干脆利落的表現(xiàn)形式,將外族入侵者無情地絕殺在觀眾面前。
說心里話,抗日的影片從小時候的《平原游擊隊》、《狼牙山五壯士》,到近些年的《南京南京》看得也不少。能讓人熱血賁張的根本沒有,那種痛快淋漓的殺敵場面,幾乎就是李向陽式一槍撂倒一個,或幾乎夸張到機槍一掃,一片鬼子倒地的經(jīng)典場面復(fù)制。再不濟,跳崖跳江跳樓的,也是一抹臉跟變臉?biāo)频木蜎]了。剩下的就是觀眾莫名其妙地掉幾滴眼淚,其中大部分淚水倒是被幾段煽情的交響樂鼓動出來的。而賽德克·巴萊中兩段英雄與遺孀自殺的場面,幾乎讓所有觀眾被簡單原始的、卻又充滿摯愛的人類情感深深打動著,我不相信這一刻,還有沒有人可以克制住心中的情感。至少我在臺灣的影院里,流著淚被四周的抽噎聲打動著。
我忽然發(fā)現(xiàn),能讓兩岸民眾同仇敵愾,打心底油然而生出的愛國豪情,此刻如波瀾萬丈,洶涌而出。
有一次和老婆一起去鄉(xiāng)下,看到鄉(xiāng)間有株老榕樹,我?guī)缀趺摽诙?,這跟《汪洋里的一條船》里面那棵樹一樣。
老婆說,這在臺灣到處都是。她問我,你還知道臺灣什么電影。
我想了想說,臺灣的電影從早期影響大陸的鄉(xiāng)土片《汪洋里的一條船》,到幾乎風(fēng)靡大陸的瓊瑤作品。可能真沒什么能讓大陸人去關(guān)注了。
老婆接著說,有部《搭錯車》你一定看過吧。臺灣早期的電影還是很不錯的,大多是少年勵志、宣揚人性大愛和人生美麗這樣的電影。這些年,臺灣因為經(jīng)濟滑坡,產(chǎn)生了很多社會問題,也拍了一些讓社會老百姓反應(yīng)不一的電影。就像《艋岬》、《陣頭》等,小孩子們看到這些,非但沒有從影片中吸取一些教訓(xùn),反而助長了孩子們?nèi)我饽7?,黑社會大行其道?/p>
這一點,我也深表贊同。近些年,隨著西片大潮入境,兩岸電影作品中宣揚人性真善美的影片越來越少,暴力與血腥色情卻越來越日?;?。而就在這時候,魏德圣的《海角七號》卻吹響了進軍大陸市場的號角,加上這部《賽德克·巴萊》,我才真正看到一個電影人,其社會作用與其本身價值觀,將怎樣引導(dǎo)影響著兩岸的民眾。畢竟,人性的大愛與偉大的愛國情感,才是反映一個民族真正情感的內(nèi)涵。
臺灣電影,正是在這樣一個時代。又將兩岸的目光與民族情感拴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