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主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教師應轉變角色,變“教學”為“導學”,充分發(fā)揮教師“導學”的作用,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應多方探索,從激發(fā)學習興趣、授予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習習慣等幾方面著手,努力實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的目標。
[關鍵詞]語文教學;自主學習;學習習慣
自主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教師應轉變角色,變“教學”為“導學”,充分發(fā)揮教師“導學”的作用,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學習語文能力的提高,不能僅靠簡單的傳授、反復的背誦及規(guī)范的訓練,更多的應該是學生自己積極主動地投入語文學習,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去參與、合作、交流、實踐與體驗,才能幫助他們實現(xiàn)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能力,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應是第一線教師努力探索和解決的問題。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越濃,學習的積極性就越高,就能使學生由原來的“要我學”轉為“我要學”,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觀能動性。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設計巧妙的問題,設置懸念,鼓勵質疑,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同時,針對初中學生好動善思的特點,教師應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習狀況,盡量多地開展一些適合初中學生的語文活動,如一天自學一首古詩,提高學生的文化底蘊和人文素質;熱點播報,一人說,大家聽,大家評,加強對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還可分小組開展一些專項語文活動課,如語文知識競賽、課本劇表演、手抄報比賽、成語接龍、詩歌朗誦、說廣告、節(jié)目主持、小辯論……活動應設計得靈活多樣、豐富多彩,通過這些富有吸引力的課內外語文活動,讓學生在語文活動中逐漸養(yǎng)成自主學習語文的興趣愛好,不斷提高其語文素養(yǎng)。
二、授予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育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給他們自主學習的方法。未來社會的“文盲”,并不是指目不識丁的人,而是指那些不善于掌握學習方法,不會自主學習的人。首先,要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或比較,或分類,或歸納,或概括,或聯(lián)想,或想象,這些方法都植根于思維活動,并在思維過程中不斷發(fā)展和完善。
其次,要教給學生掌握知識的基本方法。例如,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學習方法。學習記敘文,要注意記敘要素、記敘順序、記敘語言等。
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就必須在教學中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策略,使學生逐步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學習方法,形成學習能力,這是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也是確保學生自覺自主學習的重要途徑。語文教學活動過程要成為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參與學習活動、自行探索、自己發(fā)現(xiàn)的過程。學法指導應符合“理想——遷移——運用”的認知規(guī)律,做到“范例引路,理解學法——嘗試自學,練習遷移——觸類旁通,活用學法”,使學生真正掌握學習方法,熟練運用學習方法形成學習能力。
學習方法有整體的方法,如整體感知課文的方法、閱讀不同文體的方法,領悟文章主旨、體悟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等;也有部分的方法,如體會句子深層含義的方法、讀懂讀透一段話的方法、概括語段內容的方法等。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學法指導中不應貪多求全,而應該根據(jù)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確定學習方法,做到一課一得、一法多練,使學生學有所得。一堂好的語文課,不是看教師教了多少,是否面面俱到、毫無閃失,而是看學生學了多少、學會多少。教師要教給學生掌握知識的基本方法,幫助學生總結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如初中散文的教學,名家名篇散落在各冊課本中,語言優(yōu)美雋永,學生初學時往往看而不懂、學而不透。此時,教師不妨講講散文的寫作特點,指導學生明確散文閱讀寫作的常用方法,如寫景散文偏重于抒情,可抓住文章的感情脈絡去感悟;狀物散文多借物喻人,可教學生尋找物與人的相似點,感悟人的精神品質;說理散文可找出文中富含哲理的句子細細品味……授之以法,引之以路,方可使學生學之有味,操之有道,學生掌握的方法越多、越細,自主學習的能力就越強,就可以去廣泛地自覺地把課內的學習主動遷移到課外去,并將所學的知識技能用來解決新問題,加以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
三、培養(yǎng)學習習慣,促進學生自覺參與學習
有良好的習慣是學習必備的條件。教學中,抓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讓學習過程逐步成為一種自覺、主動、持久的學習行為方式,幫助學生主動學習,有效地促使學生終身學習,這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初中語文教學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良好語文習慣的任務。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重視,要把中學階段作為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起點。由于個人能力存在差異性,對學生的要求應從實際出發(fā),慢慢培養(yǎng)其習慣,使學生有一個適應的過程。教師對學生要有耐心,對學生知識學習的要求也要相應降低臺階,為各種類型的學生設下不同的知識平臺和目標要求,這樣人人皆可躍一躍摘下樹上的“蘋果”,人人努力一把都可以攀上去,使學生對自主學習充滿信心。一段慢而不快、穩(wěn)而不急的自主訓練后,應使學困生也逐漸養(yǎng)成各種自主學習的習慣。良好習慣形成后,再實現(xiàn)下一個目標,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每一個階段都在考驗自覺主動意志,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另外,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讓好的習慣在足夠的時空內發(fā)展,控制不良的習慣滋生發(fā)展。
責任編輯:王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