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政治科目教學中一改以前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以設置情境,讓學生探究問題為主導方式。教師在設置問題情境時,一不能脫離學生生活實際,應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二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三要符合三維目標;四要對教材中的情境作適應的調整和整合。
[關鍵詞]問題;情境;策略
當前,新課程改革步伐逐步加大,教學方式的變革放在了課改的中心位置。在政治課教學中設置問題情境有助于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問題情境的設置是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探究問題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學習的樂趣。怎樣設置好問題情境,是能否達到預期效果的關鍵。眾多名師在課堂教學中舉重若輕、游刃有余,學生如沐春風、怡然自得,為什么呢?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課堂教學中對問題情境的設置恰到好處。
一、情境設計不能脫離學生生活實際,應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情境是指與學習內容相關的各種背景資料。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具有真實性、情感性,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的情境,切忌設置離學生的生活經歷太遠,否則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無話可說。教師可以將教材中抽象的內容還原成生動具體、豐富多彩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這樣可激發(fā)學生形象思維,縮小理論與實際的距離。如在“影響價格的元素”的教學中,教師可設計三個情境:
情境一:甲地超市里的油桃2元/斤,乙地超市中的油桃6元/斤。
情境二:夏天的羽絨服300元1件,冬天賣600元1件。
情境三:一路上漲的肉價讓很多消費“望肉興嘆”。豬肉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是:養(yǎng)豬成本大幅上漲,養(yǎng)豬的農戶越來越少,加上這幾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對豬肉需求量也越來越大。
這三個情境都是學生在生活中可感受到,也能看到或聽到的。用這樣的情境讓學生分析探究,既能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可讓學生感受到經濟就在身邊,從而理解掌握“影響價格的因素”這一經濟理論。
二、問題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在教學中,有些教師只注重情境的創(chuàng)設,而不注重問題設計,問題設計隨意性大、偏難或沒有梯度,這樣的問題不符合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教師在問題設計時一定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如在“新時代的勞動者”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創(chuàng)設了以下情景及問題。
情景:視頻播放一段每年人才市場人才招聘會人山人海的場景,通過多媒體展示一些反映我國就業(yè)形勢嚴峻的數據。
問題:
1.我國的就業(yè)形勢怎樣?
2.造成目前我國就業(yè)形勢的原因是什么?
3.從國家、勞動者的角度思考,解決我國的就業(yè)問題的策略有哪些?
這幾個問題逐層深入,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就實現了教學目標。情境教學要圍繞教學目標設計一定的教學情境,設計有價值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從教材上找到答案,也可以高于教材。提出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這樣才能調動學生探究、討論、交流的積極性,調動學生思維,實現教學目標。
三、問題的探究要符合三維目標
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設計的問題要符合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如果只注重知識與能力目標,不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與成長。這與“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相違背,不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如在教學“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這一觀點時,教師可設計一段視頻情景:奇瑞汽車是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的重要力量,十多年來,奇瑞人一直堅持自主創(chuàng)新,不遺余力地打造出“奇瑞”這一民族品牌,從而在中國汽車行業(yè)中脫穎而出。
設問:1.奇瑞的幾代汽車有何不同?2.新一代汽車是否拋棄了舊一代汽車的一切?
這樣的問題、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落實了新課程的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探究中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和將來致力于為國家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的決心。
四、對教材中的情境作適當的調整和整合
新教材中有許多情境探究,如果教師在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設置問題情景探究,教材上有什么就講什么,教材上怎么做就怎么做,不對教材進行挖掘和創(chuàng)造,學生就探究論探究,就感覺不到探究活動的趣味性。政治教師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善于駕馭教材。針對新教材在知識安排上沒能很好地體現條理性的實際,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思維情況,把握認知規(guī)律,從知識內在邏輯和重要性的角度,對教材進行大膽進行合理的調整和整合,形成循序漸進的思維鏈。
責任編輯:一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