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關鍵是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的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是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針對當前教師隊伍中存在的一些消極現(xiàn)象,教師在學習過程中可以作如下嘗試:一是保持教育熱情,二是深刻思考,三是與人分享。
[關鍵詞]教師;學習狀態(tài);思考
新課程改革站在時代的高度,強調教師對自身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主張構建教師素質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這也表明了現(xiàn)今教師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師也只有再度成為學生,盡早完成從為獲取某種任職資格而學習到為終身學習的完美轉變,才能與時俱進,才是對新課改的積極應對。但教師們的學習狀態(tài)并不樂觀,“教師只啃教材,只進課堂”、“教師腦子空空,腹內空空”之類的言論已不新鮮,更有“現(xiàn)在的教師還不如自己的學生”的異類評論,事實真是這樣嗎?其實,在每位教師的內心里都有一顆渴望學習的種子,只是沒有適當?shù)耐寥溃瑳]有足夠的肥力,沒有恰到好處的氣候,這顆種子便不自覺地選擇了沉默,最終不再生長,直至消失殆盡。
一、只有在高漲的教育熱情之下才能生成美麗的學習目標
沒有目標的談話是無聊的,沒有目標的旅途是無味的,沒有目標的任務是無意義的,沒有目標的學習更是無稽的。不知是有意安排,還是因為其他原因,巧的是這次學習的第一天,校培中心陳玉錕主任就為我們做了《基于目標的課堂教學研究》的報告,于是我們的學習便有了“目標”。不得不承認,聽完這場報告,不但讓我對自己課堂的教學目標有了深刻反思,并真正意識到教學目標的設定方式及內容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更讓人感動的是,善解人意的陳玉錕主任擔心教師們改起來不得章法,還專門針對目標的科學制訂提出了有效可行的方法供教師參考。如談到目標具體化行為化的三條途徑:(一)分解;(二)作業(yè)目標:先給出(刺激),然后學生能(反應),當然也得(確定)標準;(三)關鍵點列舉(涉及到知識點時,把關鍵的知識點羅列出來)。陳玉錕主任舉一反三,旁征博引,煞費苦心地將這教學目標設計的幾個技術要求講解得十分透徹易懂。在欽佩陳玉錕主任科學嚴謹?shù)膶W究態(tài)度的同時,我以為如果教師們切實能夠做到對這三條途徑的熟練掌握,那不僅是真正做到了教師們做了該做的,學生學了該學的,更是無形中幫助教師找到了恢復課堂活力,再現(xiàn)了倦怠甚至沉默已久的教育熱情。一場精彩的報告、一次茅塞頓開的學習,便這樣有了一個良好開端,更讓我們擁有了不光是這次學習,甚至包括今后學習與工作的美麗“目標”。
二、只有在深刻的思考中才能鋪就美麗的學習路徑
目標已有,學習過程中又該如何達成?于是,我期待著在離目標的不遠處能有一把金鑰匙。未曾想到,在陳玉錕主任的課堂教學目標指引下,懷揣著日漸高漲的教育熱情,我將所聽的這幾場報告記錄再次通讀幾遍,竟讓我恍若一怔,不禁嘆服,感嘆其實學習真的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這種感覺實在太妙。首先出場的上海八中老校長劉京海,儒雅的風范、率真的談吐、獨到的見解、創(chuàng)新的氣魄,尤其是一上講臺,學者、憤者、實踐者、拓荒者兼于一身的校長膽識逼人,強大氣場讓聽的人不禁心隨其言、思隨其語,半字不敢也不想落。我以為,于學校辦學而言,于校長成長而言,劉京海校長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大美之人。接下來,我依次聆聽了上海特級語文教師朱震國、校培中心吳志宏和劉莉莉教授的報告,三場報告,三次震撼,三位專家飽滿充分的教學準備,溫文爾雅的教學風格,婉約平和的舉止言詞,唯美尚美的目標追求,恐不能傾其所有的教學狀態(tài),讓我這個當學生的不認真聽都難。思考總會不自覺地跳進腦中:朱震國老師對于陳玉錕主任的五大關注是這樣注解的……我知曉吳教授的良苦用心,要做名師,基本應該具備這三條……劉莉莉教授的課是我所見到的學習方法中比較獨特的,她最后總結的一句話似乎是要告訴我們,當今教育界,老師在學習中容易缺失什么,又應該重視什么。我以為,首要的是應有不斷的思考。
三、學會結同伴之情分享美麗的學習之果
從起點到結局,有目標,有指引,從學習到生活,有快樂,有收獲,聆聽精彩報告,領略大家風范。的確,三天的學習,我們無時無刻不被美包圍和感染著。四天三晚的討論中,我們一起斟酌每個人的觀點,即便如何由“一個蘋果”引出主題,我們共同推敲每一句話語,哪怕改上數(shù)遍不止。我們珍惜每一分鐘,就算走在路上也不忘交流。我們計算每一個時間節(jié)點,甚至連匯報者什么時候該到達哪里。所以關注,是因為我們每一個成員堅信細節(jié)決定最終的美麗。于是,華師大的國際交流中心408室,便有了整整三晚的談笑風生,便有了與各位教授的不解之緣,便有了學習意識的遍地開花。記得在回來的火車里,雖然外面炎熱,但車廂里的大家依然談興很濃,討論著當天下午的彼此表現(xiàn),回味著曾經有過的閃光思考,體驗著這非同一般的學習方式,同時也重溫著四天三晚的美麗經歷;而我,則感覺自己是在說笑、半睡、興奮中坐了10個小時的火車回到南昌的。
學習上的倦怠我曾有過,你也曾有過,或許誰都偶爾有過,但只要在合理的時間遇著合適的溫度,合適的陽光,學習的種子是可以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的。學習本是一件美事,投入熱情,加入思考,找到優(yōu)秀的學習同伴,那學習更會是一件樂事。套用廣告詞來說,原來學習可以更美的。
責任編輯 余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