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育是教育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而在德育過程中師生關系又顯得尤為重要。現(xiàn)有的師生關系模式存在種種弊端,在德育過程中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形成更好的品德。
[關鍵詞]師生關系; 德育; 特別
師生關系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結(jié)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tài)度等。師生關系是教育開展的前提,特別是在德育中,師生關系顯得尤為重要。
一、德育中師生關系的特點
師生關系既受教育活動規(guī)律的制約,又是一定歷史階段社會關系的反映。而德育過程中的師生關系主要有平等性、目的性、示范性幾個特點。
首先,德育過程中師生的關系應該是平等的。教師與學生都具有獨立自主的人格,不是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師生關系的平等不僅表現(xiàn)在人格方面,在教學方面,師生之間也應該是平等的。教師的道德水平不一定永遠高于他的學生,而學生也不見得道德水平就低于教師,教師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其次,德育過程中的師生關系是具有目的性的。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對于他們來說,學校環(huán)境已經(jīng)是客觀存在的特定環(huán)境,師生之間的關系也是必然的,不可否認及改變關系。在德育過程中,教師給學生傳授的是德育知識,傳授這些知識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形成具有社會傾向性的道德品質(zhì)。最后,德育過程中師生之間的關系還具有示范性。身教重于言教”,教師的示范性作用可想而知是多么重要,特別是單個教師與單個學生之間良好的關系,更能對其他學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師生關系之間所能夠傳播的德育信息比教師在講臺上傳授德育知識更加有影響力。
二、德育過程中師生關系現(xiàn)有的幾種主要模式
綜觀道德教育界的理論觀點,德育過程中師生關系的幾種主要模式可以歸納為:
1.“教師中心”說
這一觀點的支持者們大都強調(diào)教師在教學中的重要性以及絕對權(quán)威性。英國教育學家洛克認為:“做導師的人應該隨時灌輸給他,應該用盡一切辦法,使他懂得,使他徹底信服?!币越處煘橹行倪@種師生模式強調(diào)了教師的絕對權(quán)威性,學生絕對服從教師。而有的時候教師為了保持自己的絕對權(quán)威性,會刻意與學生保持距離,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勢,讓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這種模式的優(yōu)勢在于有利于教師系統(tǒng)地向?qū)W生傳授道德知識。而劣勢則是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只是單純地向?qū)W生灌輸?shù)赖轮R,不利于學生主動學習。
2.“學生中心”說
“學生中心”說是與“教師中心說”相反的一種觀點,它認為師生關系要以學生為中心,否定了教師的絕對權(quán)威性,不贊同一味灌輸?shù)赖轮R給學生。這種觀點非常強調(diào)學生自身的作用,學生不應該被動地接受教師的指導,應該避免教師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式學習更有利于形成學生自己的價值觀。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師生關系模式,它的優(yōu)勢在于考慮到了道德教育中學生的重要性,讓學生在發(fā)現(xiàn)學習中形成自己的價值觀點,但是這種模式也有缺點,即過份強調(diào)學生在德育學習中的重要性,否定了教師在德育學習中所具有的引導作用。
3.介于“教師中心”與“學生中心”說之間
由于“教師中心說”與“學生中心說”都過于絕對,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并不能成為最有利的師生關系模式。有些教育工作者試圖在“教師中心說”與“學生中心說”之間尋找一種平衡,既不片面強調(diào)教師的絕對權(quán)威,也不片面考慮學生在德育過程中的重要性,這種觀點強調(diào)的是師生之間互為主體,而不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互為主客體關系,但是這種觀點也無法真正讓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和諧,把師生看成是各個分裂的主體,這樣硬生生的分割是行不通的,因為德育過程本身就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的重要性
以上可以看出,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模式并沒有那么容易。但是必須指出的是,在德育中,良好的師生關系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德育是教師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教育活動,只有學生信賴教師,德育才能達到其想要的效果。而這也說明了師生關系的好壞決定了學生德育學習的效果。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需要師生之間相互信任,現(xiàn)在的學生特別是90后的學生大都比較叛逆,他們不需要一個傳道式的教師,而是需要一個可以與之交流的德育教師。這就要求教師做到尊重學生,給予學生信任與鼓勵,以理服人,不以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
參考文獻
[1]魯潔,王逢賢 德育新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英] 約翰·洛克.教育漫話 [M].傅任敢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責任編輯 沁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