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急性子。無論做什么事我都很講究效率??墒?,我這樣的急性子居然生了個慢性子的丫頭。她跟我恰恰相反,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著急:上學要遲到了,她依然走路不緊不慢;作業(yè)還有一大堆,她說,不急,會做好的。我催她快點,簡直就是跟一個木頭人說話。所以,我經(jīng)常為“速度”和“效率”跟丫頭鬧矛盾。有時候真懷疑她那可憐的小腦袋里是不是缺少“時間意識”。硬的不行來軟的,采取獎勵和表揚的制度,但在她的身上,依然是收效甚微。
我決定跟她好好談談。
“惠子,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的速度很慢?”
“沒有啊?!彼荒槦o所謂,又慢吞吞地來了一句:“媽媽,我覺得你有時候太急了。你對你的學生也這樣急嗎?”說完,笑瞇瞇地看著我。
一句話說得我啞口無言。是??!我的確性子急,在家催女兒,在學校催學生,整天急吼吼的樣子。
想想自己每天從早到晚,對丫頭說的最多的話是什么?“你快點,不要磨蹭!”丫頭的行動因為我的話改變了嗎?因為我的催促提高效率了嗎?沒有。如果我是她,每天聽那么多催促的話,估計早已火冒三丈了吧??墒茄绢^卻不嫌煩,她始終樂呵呵的樣子,性子不急不躁。到底是我的個性有問題,還是女兒的個性有問題?這么一想,真羞愧得無地自容。
我們成人總認為自己是對的,所以要求孩子也要追隨我們的步伐,跟上我們的節(jié)奏,做一些在我們的眼里“正確”的事情??晌覀冋娴膶??
我這樣的人,太關(guān)注效率和結(jié)果了;而丫頭呢?正好相反,她對結(jié)果不感興趣,她只享受事情發(fā)展的過程??炫c慢的鮮明對比,讓我自知,快并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的性子?;蛟S,在快的過程中,我們忽略了許多美好的,值得細細品味的美麗和燦爛;慢,固然在時間上拖沓了,但說不定就能收獲一路風景,吹響一路哨歌。
猶如教學。
我們作為老師,可以直截了當去傳授孩子們某些知識點,省卻過程的探索和體驗;也可以花費很多的時間,讓孩子通過研究和經(jīng)歷自己去尋求答案。它們的區(qū)別就是:“結(jié)果”一旦給定,“過程”便無心體會;如果“結(jié)果”并未揭曉,“過程”才充滿樂趣。這,才是教育的根本吧?
于是,我決定向丫頭學習——學習慢的藝術(shù)。課堂上,我放慢語速,對教學重點和難點舍得花時間,讓學生自我探索問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課外,不再單純督促孩子們動作快一點,而是教給他們怎樣才能合理處理好時間。
我時刻提醒自己,要以一種平靜平和、細致細膩、耐心耐性的心態(tài),給孩子的成長留足等待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舒緩地前行。
其實,人生也一樣,不能一味地求速成,所謂“飯未煮熟,不能妄自一開;蛋未孵成,不能妄自一啄”,人間萬事都有其平衡之道,“慢慢來”是治速成之弊的重要法寶。
編輯 王淑娟 mochouw@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