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特定社會成員擁有的信仰、思維方式、風俗習慣、行為方式和社會習慣的總和。而語言又是文化最重要的載體之一,兩者局部互相滲透。長期以來,在英語教學中語言和文化的這種關系一直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學生不了解語言的文化背景,在英語學習和用英語進行交際中屢屢出現(xiàn)詞語誤解和誤用的現(xiàn)象。為了避免類似情況的發(fā)生,在英語教學中將文化導入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一、文化導入的原則
文化涉及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內(nèi)容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需要對文化導入的內(nèi)容做必要的取舍,遵照的主要是以下三項原則:
1.階段性原則。文化知識的導入不能隨意而行,必須依照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要導入的文化內(nèi)容的深淺逐步擴展其范圍。在入門階段,由于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有限,涉及面窄,談論的話題內(nèi)容多與日常生活有關,要更深入地談話還需進一步擴大語法和詞匯知識。
2.適度性原則。文化知識的導入必須符合學生的語言水平、接受和領悟能力,否則只能適得其反。教師應該精選文化導入的內(nèi)容和數(shù)量,力爭做到深淺適度,詳略得當。同時教師還應考慮所導入的內(nèi)容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是否能解決學生面對的問題,是否具有代表性。
3.實用性原則。文化知識的導入是為語言教學服務的,所以導入文化內(nèi)容應與教材內(nèi)容一致,與日常交際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關。這樣一方面不至于使學生認為語言與文化的關系過于抽象,另一方面文化教學緊密結合語言交際實踐,可激發(fā)學生學習語言和文化的興趣。
二、文化導入的內(nèi)容
文化內(nèi)容可以分為知識文化和交際文化。知識文化的缺乏在交際活動中不一定會造成誤會,而對交際文化缺乏了解容易引起誤解,造成交流障礙。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1.揭示詞匯的文化內(nèi)涵。在教學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英語單詞與相應的中文具有不同含義,甚至同一單詞也出現(xiàn)不同含義。
2.注重非語言的表達方式。非語言交際是指除語言行為以外的所有交際行為。在日常交際中,非語言交際有著顯著的地位。但我們要注意的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非語言交際系統(tǒng)是不同的,因此為了避免學習和交際時的誤解,跨文化非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也變得十分重要。
3.教師對教材中容易引起理解困難的文化點加以補充。讓學生結合文章內(nèi)容并通過學習,初步了解主要英語國家的知識文化內(nèi)容,包括經(jīng)濟、政治、歷史、地理、文藝、科技、人物、作品、民俗等,了解英語國家主要的宗教傳統(tǒng)。
三、文化導入的途徑
高中英語教學的主要場所是課堂,而課堂畢竟還有其他目標要實現(xiàn),不可能都用來進行文化導入,因此合理利用課堂展開文化導入變得至關重要。
1.充分準備重要詞匯的相關資料。詞匯教學在教學中是重要的一環(huán)。大多數(shù)詞的意義用法搭配等在教學中都可以通過講解和練習學會。然而有少部分英語單詞的含義及所指與中文不同,此時教師就需要提早進行文化導入。教師可以通過旁白或者比較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來展示這些單詞的含義,補充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
2.創(chuàng)設良好課堂氛圍。現(xiàn)代課堂英語教學倡導互動模式,要求給學生更多全方位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語言與運用語言的機會,因此和諧的課堂氣氛,良好的師生關系變得舉足輕重。例如,英語教師在課堂上盡量更多地模仿目的語國家人們的習慣,這樣客觀上為學生接觸和了解西方文化中語言與非語言交際方式創(chuàng)設了機會。
3.把握對話環(huán)境,適時導入文化差異。培養(yǎng)交際能力是高中英語教學的任務之一,而會話能力的培養(yǎng)更加重要,她涉及到各種場所的對話。教師除了要讓學生記住相關的交際用語,還應該設置特定的交際語境,傳授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識。
4.解析語篇,介紹文化背景?,F(xiàn)行的高中英語教材選材廣泛,為學生了解外部世界提供了生動鮮明的材料,而其中的文學作品大部分涉及英語國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識。所以,在語篇教學中,教師必須在培養(yǎng)學生理解能力和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主旨的能力的同時,引導他們?nèi)ネ诰蚱渲械奈幕畔ⅲ箤W生在習得語言的同時,拓寬自己的文化視眼。
5.創(chuàng)造條件,文化實踐。語言學習的目的就是使用,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造英語文化氛圍,開展各項活動來幫助學生,從而提高其對英語運用的能力。教師可指導學生上網(wǎng)去瀏覽有關英語國家的文化內(nèi)容;有目的組織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文化知識競賽,英語小品等活動來充實語言教學。
對于高中英語教學來說,有效的文化導入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不能只單純注意語言教學,更要加強語言的文化導入,重視語言的文化差異及對語言的影響。
(作者單位:江蘇張家港市暨陽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