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慈善基于“利己”,做企業(yè)則必須基于“利他”,企業(yè)存在的價值就是幫助客戶解決問題,提高生活品質,減少麻煩,增加快樂。
中國人的教育方式和思維習慣是“從前往后看”,根據自己現(xiàn)在有什么資源,決定做多大的事情,而且是走一步看一步,摸著石頭過河,不斷地改進與優(yōu)化,這種思維邏輯造就了一大批機會型的成功企業(yè)。而西方人的思維方式則是“從后往前看”,把目標設定清楚之后不斷問自己:什么情況下能?如果想達成目標,就目前情況來看,缺什么資源?如何去配置資源?所以是一種“逆向思維”模式,以達成目標為關注點。兩種思維方式沒有什么對錯之分,但是就目前的市場經濟環(huán)境來說,“從后往前看”的思維方式顯然占據了上風,因為這樣更容易擁有主動權和主導權。
大約五年前,我?guī)鸵患抑奈⒉t企業(yè)做培訓,與這家公司的老總談到了如何提高微波爐的市場占有率,如何提高微波爐在家庭里的利用率。當時的客觀事實是:微波爐的使用量趕不上電磁爐的使用量,因為大家把微波爐當做熱飯的工具,而把電磁爐當做烹調的工具,兩者的定位不同。我當時曾經用“從后往前看”的方式反問過這家公司的老總:什么情況下微波爐的銷量可以與電磁爐持平?甚至超過電磁爐?如何才能做到?
表面上看,企業(yè)無力改變用戶的消費習慣,無法勸說用戶把微波爐當做烹調的工具。其實這里存在一個思維誤區(qū),如果大家能夠“從后往前看”,就會走出困境。不妨這樣假設一下:當超市里到處都是微波爐專用食品,尤其是各種各樣的半成品,大家買回家按照規(guī)定的溫度和時間去加熱,一個美味的紅燒肉、獅子頭等菜肴就做好了,會是什么感覺?對于那些家里沒有保姆,小兩口又不會做飯,同時也不想整天在外面吃飯的人來說,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我經常講這樣一個道理,那就是做慈善必須基于“利己”,做企業(yè)則必須基于“利他”,企業(yè)存在的價值就是幫助客戶解決問題,提高生活品質,減少麻煩,增加快樂。
遺憾的是這么多年過去了,市場環(huán)境依然沒有發(fā)生大的變化。因為生產微波爐的企業(yè)給自己的定位就是家用電器制造商,并沒有站在用戶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去整合生物鏈,自然就不會涉足微波爐食品行業(yè)。大家不妨問自己,蘋果公司是什么行業(yè)的?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IT行業(yè),可是它卻提供音樂、視頻、游戲、通訊、娛樂、教育等多項服務??梢哉f,站在用戶的立場看問題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卻很難。
(高建華教授:北京匯智卓越企業(yè)管理咨詢公司首席顧問。進一步的問題或探討,請登錄http://gaojianhua.cmmo.cn)
(編輯:楊春旺 ycw125@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