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五,我們的球隊都會為在廣州的哪個場地踢球爭論一番。是空氣更好的二沙島,還是場地更寬的天河體育中心?
大部分情況下,為了滿足更多人的奔跑欲望,被一片高樓和車流包圍的體育中心往往成為首選。我們本能地以為,比起在開闊地上飛奔獲得的樂趣,不盡如人意的城市空氣尚可忍受。
空氣污染,不宜運動?
很多人不知道,城市環(huán)境中,在每次沖刺之后大口喘氣時,吸入的污染數(shù)量有多么驚人:PM2.5、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甚至鉛等重金屬。這些可都是降低肺功能和引發(fā)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
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曾經(jīng)做過一項試驗。他們讓30名志愿者在模擬城市交通高峰時刻的空氣環(huán)境中進行了半個小時的騎車鍛煉。在隨后的檢測中,志愿者的血管擴張出現(xiàn)異常,導致血液和氧氣無法順利地輸送到肌肉。同時,tPA的含量也有減少。研究人員認為這是心臟病發(fā)作的理想條件。權(quán)威醫(yī)學刊物《柳葉刀》(The Lancet)(影響因子33.63)。于2011年的一項研究顯示,空氣污染引發(fā)的心臟病人數(shù)已經(jīng)超過了運動、酒精或咖啡。
這給了不喜歡運動的人又一個正當理由。空氣污染既然這么嚴重,跑步騎車等戶外運動只能雪上加霜。
表面看上去的確如此。一個人坐著不動時每分鐘大概吸入6至10升空氣,而在進行劇烈有氧運動時,空氣吸入量會達到60至150升。運動時的深呼吸動作也意味著空氣污染物會更深入到人的肺部。另外,和靜止時的呼吸方式不同,運動時呼吸是通過口腔來完成的,繞過了鼻腔這個人體重要的空氣過濾系統(tǒng)。
小白鼠的反擊
大量、深入和無過濾三重打擊湊在一起,讓在戶外運動的人幾乎成了空氣污染實驗室里的小白鼠。不過,當巴西圣保羅的研究人員把真的小白鼠放在實驗室研究之后,得出的結(jié)果卻有些出人意料。
此前已有研究證明,污染微塵滲透至肺部會引起炎癥和氧化應激,而有規(guī)律的有氧運動能改善不同肺部疾病中的炎癥狀態(tài)。圣保羅的研究人員希望借助實驗來了解,有氧運動對空氣污染引起的肺部疾病會有什么調(diào)節(jié)效果。
他們首先收集了城市公共汽車尾氣管排放的柴油廢氣顆粒,然后將小白鼠分成4組:什么都不做的“控制組”(Control);一周5天、連續(xù)5周跑步的“運動組”(Exe);吸入柴油顆粒但不跑步的“污染組”(DEP);吸入柴油顆粒但跑步的“污染+運動組”(DEP+Exe)。
在為期5周的研究結(jié)束時,他們測試評估了小白鼠中出現(xiàn)炎癥、氧化應激和肺重塑(肺組織細胞的重建)的比例。其中一項測試是比較各組小白鼠的一氧化氮呼出量(衡量氧化應激和氮應激的指標)。結(jié)果顯示,“污染組”小白鼠的一氧化氮呼出量飆升,而“污染+運動組”小白鼠則沒有出現(xiàn)這種反應,一氧化氮呼出量與其他兩組相當。另外幾項測試如中性粒細胞水平、肺組織膠原蛋白密度等,吸入廢氣顆粒但堅持運動的小白鼠的數(shù)據(jù)也基本維持在正常水平。研究人員據(jù)此認為,長期有氧運動能夠幫助小白鼠抵御空氣污染造成的肺部炎癥。這一結(jié)論刊載于最近的《運動醫(yī)學科學》(Medicine Science in Sports Exercise)。
雖然在人體身上還缺乏類似的研究,但這已經(jīng)能夠給在喜歡戶外運動的人一些信心——考慮到我們每周都在踢球,小白鼠的任務就交給我吧。
氧化應激
機體活性氧成分與抗氧化系統(tǒng)之間平衡失調(diào),引起人體出現(xiàn)疾病和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