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林瘋狂”開始向世界證明自己不僅可以很傳奇,也可以很商業(yè)。
這一天,他成為沃爾沃在大中華區(qū)(包括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和臺灣)以及東南亞華語地區(qū)(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的形象代言人。這是林書豪的首個商業(yè)代言合同,兩年合同價值400萬美元。
40天前還在睡沙發(fā),40天后成為豪車代言人,這樣的故事往往出自于好萊塢編劇的妙筆生花,如今卻誕生在NBA——一個幾個月前,還面臨著賽季報銷,球員工會與俱樂部老板矛盾尖銳的籃球大聯(lián)盟中。
新救星
將NBA比作一家公司的話,這家公司原本去年10月就應該上市的產品,卻因為勞資糾紛,直到12月圣誕節(jié)前才推出。延遲兩個月的代價是,賽事縮水——原本一支球隊82場比賽被壓縮成66場,比賽密度大增——每支球隊每個月要比以前多打2場比賽,至少一次連續(xù)3天進行3場比賽。
比賽減少卻又疲于奔命,自然會導致競技水平和觀賞性下降,如此一來,公司的收入也必定受到損害,而在本賽季開打前,“NBA公司”就已經損失了約20億美元。
這并非悲劇的全部,在掌管NBA27年后,斯特恩如今還面臨著市場萎縮的大麻煩。已成為第二大市場的中國,去年因為姚明的受傷和隨后的退役,已對NBA的興趣減弱,去年央視的NBA收視率只有可憐的0.3%,創(chuàng)下了姚明2002年加盟NBA以來的新低。
于是,這個常年負責全中國電視轉播的機構,決定新賽季只直播周六、周日的比賽,原來周二、周三的傳統(tǒng)直播日停播。近幾年,NBA賽場大量中國企業(yè)蜂擁而至,作為“NBA公司”的投資者,減少轉播,就等于減少NBA的投資價值。
“NBA公司”的主要收入是賽事門票、贊助商以及電視轉播,產品縮水無疑讓NBA在三方面都遭受重創(chuàng)。上一次類似的境況是在1999年,那一次的勞資糾紛讓NBA花了四年才渡過寒冬。
現(xiàn)在,NBA又遇難關,幸運的是林書豪橫空出世,一出《拯救大兵斯特恩》的大戲由此拉開。非籃球名校哈佛畢業(yè),NBA選秀時失敗,又有著兩次被裁的經歷,沒有誰的故事比他更勵志;黃皮膚、黑眼睛的華裔后代,又能天然地捕獲新市場球迷的目光。
2月15日,起初只是慶祝全美旗艦店開業(yè)的匹克董事長許景南,臨時又增加了一項行程,與林書豪秘密會晤,希望后者能成為自家公司的代言人??上У氖?,耐克早已捷足先登,2010年就簽下了林書豪。但這不妨礙消息傳出的兩天后,匹克的股價急升了10.7%。匹克之后,李寧、安踏、361°等諸多中國體育品牌開始打起主意,仿佛一夜間,姚明之后的商業(yè)空白,林書豪會去填滿。
這一切,讓NBA中國首席執(zhí)行長舒德偉激動不已:“眼下我們的目標就是盡一切可能與商業(yè)伙伴合作,利用好林書豪大放異彩的時機。”
巧包裝
熱鍋上的斯特恩,毫不猶豫地抓住了這個意外出現(xiàn)的神話,他不僅想跟上這股潮流,他甚至將這股潮流轉化為經營之道。
早前,斯特恩還在信誓旦旦說,林書豪不會接收到特殊邀請,出現(xiàn)在一年一度的全明星新秀賽。但他還是為林書豪破例了。
他先是將新秀賽的陣容由9人變成10人,成功把林書豪擴招進去,也順帶照顧了一下熱火新秀諾里斯科爾。而掌控林書豪所屬新秀隊的前NBA球星奧尼爾,更心領神會地將前者放到首發(fā)陣容,替換下了早已成名的西班牙金童控衛(wèi)盧比奧。
也許想賣一下關子,也許最后時刻斯特恩想通了——值得為林書豪破例,并且這個巧妙安排就收獲頗豐:新秀賽的球票,早早就被搶購一空;美國約有270萬人觀看了這場新秀賽,創(chuàng)下了歷史之最。
人們對林書豪的關注,也成功轉化成媒體的閃光燈。全明星賽當天,只有兩個人擁有單獨的新聞發(fā)布會——一個是大衛(wèi)·斯特恩,另一位就是林書豪。后者晚上7點的記者發(fā)布會只有80個座位,卻擠進了170人。
第二天,NBA還專門為他召開了亞洲記者的新聞發(fā)布會。為了林書豪,日韓共來了十余位記者,香港也破天荒地來了一家網站記者,而臺灣,更是有近二十名記者趕來。當天第一個提問的日本記者問,“林書豪,你有沒有前往日本的計劃呢?”得到肯定的答復后,這位記者滿意地笑了。隨后,他興奮地在頭上扎起了日本傳統(tǒng)的頭巾。
斯特恩明白,此刻的林書豪,無疑是公司困難時期強勢反彈的一個強心劑。在這個法學專業(yè)畢業(yè)的男人的掌控下,NBA早已從當初破產瀕死的爛攤子變身為盈利豐厚的體育經濟體,而他成功的奧秘之一,就是深諳球星對于市場的重要價值。
每個時代,斯特恩總能包裝出吸引外界的球星。1984年他剛上臺時,推出“魔術師”約翰遜和“大鳥”伯德,兩人退役后,“飛人”喬丹填補了空缺,再之后奧尼爾、科比、韋德、詹姆斯等成了新寶貝,NBA的熱度一直沒有消退。在21世紀,為了最有潛力的亞洲市場,姚明成了NBA歷史上首個非美國籍的“狀元”。姚明的加盟不但讓火箭隊的價值一路飆升,更為整個聯(lián)盟帶來巨大的轉播收益以及數(shù)量眾多的中國廣告。
香餑餑
如今,姚明身上發(fā)生的一切,似乎正在林書豪身上重演。
在林書豪與沃爾沃簽訂了代言合同后,宏碁電腦的Logo出現(xiàn)在了尼克斯主場的廣告牌上;可口可樂希望在尼克斯主場展示其中文廣告,另一家臺灣公司旺旺食品,也放出消息,將與林書豪達成價值千萬美元的合同 ......以往,姚明所在的火箭隊的主場是中文廣告的必爭之地,現(xiàn)在尼克斯主場成了中國商家的新櫥窗。
為了成功包裝林書豪這塊香餑餑,美國一位資深籃球分析師披露,未來的比賽中,NBA甚至可能會授意客隊球員在防守林時故意放水,這既是為了保持林的優(yōu)勢數(shù)據,也是為了讓他少受傷病之困。雖說是NBA常耍的小手段,但正是其商業(yè)化的表現(xiàn)。
不過,后來的比賽,至少從表面上并沒有表現(xiàn)出NBA對林書豪的特殊照顧,7連勝不久尼克斯就遭遇了6連敗。球隊被迫換帥,新教練的戰(zhàn)術又不以林書豪為重點,于是,很多人都認為“林瘋狂”浪潮要結束了,誰知,他又連續(xù)幫助球隊取得了6場勝利。
雖然數(shù)據和表現(xiàn)不如最初那般瘋狂,但林書豪依然在比賽關鍵時刻化身為英雄,這一切怎么看,都像好萊塢電影的曲折劇情:最初的堅韌刻苦,一次偶然得到機會,便成名天下,隨后又遭遇真正有實力者的挑戰(zhàn),飽受外界種種壓力陷入困境,結果通過努力化開死結,最終成長為英雄。
盡管劇情老套,但它卻最容易俘獲大眾的心。而林書豪,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了第二次“林瘋狂”,從而延續(xù)了自己的熱度。也許這并不是斯特恩的人為“編輯”,但這樣的故事誰人不愛呢?
在“林瘋狂”第一次來襲時,《福布斯》雜志就曾作出估計,林書豪的商業(yè)價值大約在1400萬美元,而到了3月底,該雜志又作出預計,林的價值還在持續(xù)攀升中。
除去個人收獲,他的持續(xù)熱度可令NBA本賽季收入提高1到2個百分點,僅商品銷售和國際電視轉播這兩塊就會增厚4000萬~8000萬美元。
不過,這一切只是建立在林書豪當前表現(xiàn)的基礎上,如果林書豪繼續(xù)自己的優(yōu)異成績,尼克斯隊在季后賽贏得比賽,也許斯特恩到時又有了新的包裝計劃,現(xiàn)在的“林瘋狂”或許會成為“林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