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包的歷史源遠(yuǎn)流長,在《楚辭》中名“幃”,在《禮記》中名“容臭”,在漢代名“”,魏晉以后名“香囊”,清以后名“香包”、“荷包”。荷包雖說歷史很長,但卻興盛在清代,傳世的荷包大多為清代至民國初年的繡品,形成刺繡小品中最為完整多樣的“荷包體系”。
荷包的價值不如金玉珠寶昂貴,卻集形式美與吉祥內(nèi)涵于一身,是當(dāng)時社會審美情趣與生活理念的一種反映。如今,以荷包為代表的這些隨身佩飾,已成為海內(nèi)外織繡收藏家收藏的珍品之一。
風(fēng)尚 不分貴賤
中國傳統(tǒng)服飾非常講究“腰間雜佩”,佩戴荷包、香囊的習(xí)俗從唐代開始,一直沿用到清末民初,使用者非常廣泛,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黎民百姓。清末古玩藏家趙汝珍說:“無論富貴貧賤,三教九流,每屆夏日無不佩戴香囊者,故北京售賣者尤多。蓋當(dāng)時夏日如不佩戴香囊,宛如衣履不齊。在本人,心意不舒;在應(yīng)世,為不敬。即使下級社會人士,亦必精心購制。繡花鑲嵌,極人力之可能。富貴者尤爭齊斗巧,各式各種精妙絕倫?!?/p>
清代服裝繁瑣復(fù)雜,荷包的使用也達(dá)到了空前的地步?;实酆痛蟪荚诩漓霑r穿用的朝帶、吉服帶上,常常掛著多個荷包,有時多達(dá)10個。按清宮習(xí)俗,皇帝選后妃定親時,叫候選姑娘們進(jìn)宮站成一排,在皇太后的監(jiān)護(hù)下由皇帝當(dāng)面挑選,選中的當(dāng)面把一個荷包系掛在姑娘的衣扣上,叫作“放小定”?;侍笤凇胺判《ā毙菹r議論決定,再出場由皇帝遞一把玉如意給被選中的姑娘,叫作“放大定”,那姑娘接受了玉如意,就算是皇家的人了。
清宮中設(shè)有專門制作荷包的機構(gòu),宮女們每年都要縫制、刺繡大量的荷包,以備皇帝、后妃們行賞之用。皇帝每至年節(jié),要依例賞以荷包。乾隆二十五年(1770年)正月初六,總管太監(jiān)準(zhǔn)備各色緞小荷包296個,由乾隆帝賞賜給蒙古王貝勒、貝子、喇嘛等人,每人小荷包2個。清代徐珂《清稗類鈔·恩遇》記載:“歲暮,諸王公大臣皆有賜予,御前王大臣所賜為歲歲平安荷包一??外廷大臣亦有賜荷包一者,皆佩于貂裘衿領(lǐng)間,泥首宮門,以謝寵眷?!睂m廷習(xí)俗影響著民間的風(fēng)氣,富家子弟、平民百姓都喜愛在腰間掛荷包,以至于清代,佩戴荷包達(dá)到了最為風(fēng)光的頂峰。
從繡荷包還派生出一系列掛在腰間的裝飾繡品,如筆袋、扇袋、褡褳、眼鏡套、煙荷包等,京城的一些富家子弟將它們掛在腰帶上,以炫耀其富有。沈從文在《中國服飾史》一書中說:“清代男子腰帶上掛滿刺繡精美的荷包、扇袋、香囊等飾物,可算是時髦打扮,北京一帶尤盛。尤其是地主、商人就如此裝束。”這些刺繡小品,既能貯放隨身攜帶的日常生活用具,又能美化和調(diào)節(jié)生活情趣,。
樣式 種類繁多
荷包是清代配飾中最常用的物品,其形狀也由最初簡單的口袋演變?yōu)橹T如腰圓式、雞心式以及元寶式等,小巧精致。工藝以質(zhì)地較為耐磨、美觀實用的納紗、緞繡、綢繡等居多。
香囊是裝有香料的各種造型的隨身佩飾,一般都墜流蘇裝飾。造型有器物、花卉、動物、植物、人物、幾何造型等。香囊是有蓋的袋子,可以通過拉動通穿香袋蓋子的絲絳開啟香袋,更換內(nèi)裝香料。
檳榔袋是用來裝檳榔等小食品的,造型多為花瓶、葫蘆等口小肚大的式樣。
扇套,呈扁筒形,底為橢圓形,口略寬,有的上面有蓋,系扣子或繩索,無蓋的呈如意云頭等形狀,系絲絳。
懷表套的使用是清中期以后的事,表套一般為花式小囊,正面開圓口并鑲銅鍍金圈口,以便露出懷表的玻璃表面,上口用絲絳系緊以防止懷表滑脫。
褡褳又稱為“搭膊”,本是民間出門時搭在肩上的長條形行囊,兩端為口袋,中間開口并用寬布相連,佩戴在腰間時,一端穿過腰帶,將繡有圖案的一面翻在外面,與另一端的圖案相呼應(yīng),一般為男用。
煙荷包的形式是一個長方形的小口袋,下半部裝飾花紋,口部素色無花紋,一般只做兩個大折,用絲絳系緊,這樣非常方便煙袋鍋直接伸入煙荷包里裝煙。
眼鏡盒是將織繡面料裱在長圓形硬盒或較厚的紙板袋上,起到保護(hù)眼鏡和裝飾的作用。
粉盒是女子必備的,多為幾何形雙層,盒面裝飾織繡面料,轉(zhuǎn)動里層可將盛裝化妝用胭脂粉的盒旋出,設(shè)計巧妙、實用。粉盒和與之配套的鏡子套,制作工藝精細(xì),配色豐富華麗。
圖案 男女有別
荷包圖案變化多端,內(nèi)容豐富。刺繡麒麟紋樣,意義在于祈求、祝頌早生貴子,子孫賢德。刺繡五只蝙蝠圍繞一個壽字的紋樣即“五福捧壽”之意,蝙蝠與桃繡在一起就是“福壽雙全”。蝴蝶被視為吉祥物,荷包上常見的蝴蝶紋樣同貓和牡丹組合起來表示“耄耋富貴”,與瓜組合的紋樣隱喻“瓜瓞綿綿”,是多子多福、綿延萬代的意思。喜鵲與古代錢幣組合的紋樣意謂“喜在眼前”,與獾組合成“歡天喜地”等。荷包上繡鴛鴦常用作定情之物,妻子送給丈夫佩戴,以示夫妻恩愛、永不分離的意思。刺繡牡丹與芙蓉,表示“富貴長春”,與海棠組合表示“光耀門庭”,與水仙組合表示“神仙富貴”。
荷包上的花紋與佩戴的時間亦頗有講究,如元旦要拴“歲歲平安”荷包;正月十五上元節(jié)要拴“五谷豐登”荷包;五月初五端陽節(jié)要拴五毒荷包、龍舟荷包;八月十五要拴玉兔荷包;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要拴菊花荷包;冬至,拴三羊開泰荷包。
在色彩上,男用荷包的配色相對沉穩(wěn),如石青色、藍(lán)色、明黃色、大紅色等,用金較多。而女用荷包的設(shè)色相對鮮艷明快,色彩豐富飽滿。清中期以前的用色比較柔和,不同顏色之間的變化通過三暈色過渡,比如:三藍(lán)、三紅等,且色彩不甚飽滿,有些則用金線勾邊,雅致脫俗。到清晚期,顏色的搭配逐漸趨于鮮艷、飽滿,并且逐漸減少了作為中間過渡的暈色,給人以艷麗奪目的感覺。到晚清,男用荷包也有造型別致、色彩豐富飽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