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公共外交這個角度講一下。從2011年開始,中國公共外交事業(yè)的發(fā)展已從理念普及階段進入到能力提升階段。外交部的“外交小靈通”在提升國內公眾的公共外交能力方面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外交小靈通”作為新媒體在中國公共外交發(fā)展中的主要作用就是提升國內公眾的公共外交能力,而不是面向海外受眾直接做公共外交活動。如果“外交小靈通”是英文的,受眾是海外公眾,那么它本身就是一個公共外交的行為主體了?,F(xiàn)在它是中文的,本身做的不是公共外交的活動項目,盡管如此,它在提升國內公眾的公共外交能力上做出了很大貢獻。有種說法是人人都要做“公共外交大使”,如何做好呢?那就要了解國際形勢,了解我國的外交政策,了解外交與國際關系方方面面的知識。從這個角度來看,針對國內受眾這樣的需求,“外交小靈通”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信息渠道與平臺。人們從“外交小靈通”上獲得了以上知識,作為公共外交行為主體的能力也因此得到提升。這個作用將在未來更顯現(xiàn)其重要意義。
如何更好地發(fā)揮“外交小靈通”在提升國內受眾公共外交能力中的作用呢?
首先,可委托一個獨立第三方的調研機構,對“外交小靈通”開通一年來的成效進行調研。“外交小靈通”到底做得怎么樣,既不是主辦者感覺怎么樣,也不是專家學者感覺怎么樣,而是需要獨立第三方的調研數據,用專業(yè)的科學方法來判斷這個微博的優(yōu)缺點。只有通過科學的方法了解“我是誰”、“我做得怎樣”,才能獲得“我下一步如何做”的答案,才能使“外交小靈通”下一步的發(fā)展奠定在一個很堅實的基礎上。
第二,增加公共外交案例方面的內容。在知識信息傳播的過程中,可多傳播一些公共外交案例方面的內容。通過具體的案例分析,可以告訴受眾一些公共外交活動或項目的具體做法與方式,這對國內受眾公共外交能力的提升會有更大的幫助。案例兼有實踐性和理論性,在提升行為主體的能力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世界主要國家,尤其是我國,有豐富的公共外交案例資源,如《公共外交季刊》每期都有多篇案例文章。通過“外交小靈通”的傳播,這些公共外交案例將逐漸成為國內受眾提升公共外交能力的重要資源。
第三,“外交小靈通”可主辦線下活動。根據新媒體的運營經驗,線上和線下相結合非常重要。希望“外交小靈通”多主辦一些線下活動,面對面地與粉絲們互動,聽取他們的建議,不斷改進信息內容和傳播方式。在線上,時間短,每個人都是獨立的,而線下活動,時間較長,大家可以互動。兩者結合起來,其效果將會更好!
最后,我也談一下議程設置方面的問題。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必須要從長計議。從目前情況來看,可以從這些方面做些努力:一是結合國家領導人的高訪活動,不斷介紹中國與該國之間的公共外交活動,讓受眾集中了解這些公共外交案例,進而增強國內受眾向該國開展公共外交的能力。二是對國內受眾加以分類,如官員、學者、企業(yè)人士、非政府組織人士、媒體人士等,針對不同群體的受眾傳播公共外交知識,增強同行之間的公共外交能力。據研究,同行的跨國對話與交流,其公共外交的效果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