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歲高齡的吳成章重回倫敦奧運會,像是穿越時空一般,他覺得自己和當(dāng)年斗志昂揚的24歲青年并無兩樣;但一切當(dāng)然完全不同??缭搅?4年,他是為尋找自己青春的記憶,亦是為尋找為榮譽而努力拼搏的證明
倫敦時間2012年8月6日,中國男籃小組賽最后一場比賽,對陣東道主英國隊。
看臺上,一位老人看得焦急,他手里攥著個小紙片,寫寫畫畫——這是幾十年來看比賽養(yǎng)成的習(xí)慣,他隨時把參賽雙方的各種技術(shù)得分記下來,比賽一結(jié)束,立刻就可以給出兩隊的投籃命中率,有多少籃板,有多少搶斷……沒人能相信,這是一個88歲老人所具備的能力。
恍忽間,他似乎又回到了1948年倫敦奧運會的哈林蓋籃球館,周遭鼎沸的人聲安靜下來……那時的奧運會比賽,“觀眾稀稀落落,看著并不熱鬧”,他當(dāng)時只有24歲,打前鋒,帶著球左沖右突,上籃……賽場解說員大叫:Eddy Wood得分!
Eddy Wood,是吳成章的英文名字。已經(jīng)很久沒有人這么叫過他了。
不過也只有一瞬間。熱火朝天的氛圍又將他從記憶中帶了回來。比賽結(jié)束,中國隊以32分的差距負(fù)于英國隊?!氨緛眍I(lǐng)先,一下子輸了20分,到最后一節(jié)潰不成軍。”老人看著手里的紙片總結(jié)道。
他走出64年后的奧運會籃球館。這已是一座高科技的新型建筑,賽后即將被拆除,但所有建筑材料都可回收和重新利用。英國旅游局為他安排了一場別具一格的新聞發(fā)布會,另一位主角,是1948年同他對陣的英國男子籃球隊唯一健在的隊員萊昂內(nèi)爾·普萊斯。
吳成:章對這場比賽的比分記得還很清楚,普萊斯卻忘記了,后者笑著說:“我當(dāng)然不會愿意去記得一場輸?shù)舻谋荣悺!?/p>
吳成章卻常?;貞浧疬@段“最輝煌”的瞬間,這些片段仿佛是深刻的烙印,占據(jù)了這位88歲老人一生中的大部分回憶。他記得當(dāng)年參加的全部七場比賽的比分,甚至對手的名字,說起這些,他灰藍色的眼球泛著亮光,干枯的手指不停地比劃著,整個人仿佛被重新注入了青春。
在英國駐華大使館的幫助下,吳成章在64年以后,重返2012年倫敦奧運會。他站在泰晤士河邊,感慨著倫敦城的變化,在普萊斯的陪伴下,這一切像是穿越時空一般。吳成章覺得自己仍然年輕,和當(dāng)年斗志昂揚的小伙子并無兩樣。
從“阿弟”到“國手”
1948年,中國正處于內(nèi)戰(zhàn)時期。整個世界也剛剛從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重回正軌,距離上一次召開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已過去了整整12年。從某種意義來說,這是一次重整旗鼓的奧運會,也是一次被寄予無限希望的奧運會。
對于吳成章來說,也是如此。
吳成章最初接觸籃球,是在上海青年會中學(xué)上學(xué)時。那里的體育館設(shè)施好,很多成年人下班后都來打籃球,十幾歲的吳成章常常放了學(xué)不回家,守在學(xué)?;@球館,看大人們打球,傳球,步伐,投籃技巧,雖然不能上場打,但他看得如醉如癡。
直到有一天,大人們打球時少了一名隊員,看到旁邊的吳成章,便喊:“阿弟啊,幫我們打球吧?!?/p>
吳成章沒猶豫就上場了。
他自此與籃球結(jié)了緣。
1941年中學(xué)畢業(yè),找工作時,上海華聯(lián)藥廠的老板聽說了這位打籃球好的“阿弟”,便招了他進廠。這位老板也是位籃球迷,還在廠里組織了籃球隊,隊員另有一份薪水。吳成章就這樣靠打籃球找到了一份雙薪的工作,一邊當(dāng)藥廠推銷員,一邊打籃球。
那時,上海群眾體育全靠民間,籃球比賽由幾家工廠聯(lián)合贊助舉辦。在上海規(guī)模最大的晨友杯籃球賽中,吳成章所在的華聯(lián)籃球隊獲得了三連冠,只有十幾歲,他已經(jīng)接觸了不少外國球隊,并且開始“跟美國人學(xué)技術(shù)”。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上海成立了籃球協(xié)會,每年的籃球比賽變得規(guī)范起來。吳成章每年都要代表華聯(lián)籃球隊,參加甲一組(成年組)比賽。也是在這期間,吳成章見到了代表中國參加1936年柏林奧運會的籃球手,他們被稱為“國手”。
“只有參加過奧運會的籃球運動員才能叫國手,足球運動員叫國足?!眳浅烧抡f,那時沒有世界錦標(biāo)賽,沒有亞洲比賽,奧運會是當(dāng)時中國能夠參加的唯一的世界性比賽,吳成章覺得,一個運動員的最高榮譽便是成為“國手”。
仰慕這些前輩之余,他也暗暗思忖:我什么時候能當(dāng)上“國手”?
1948年5月,機會來了。第七屆全運會在上海召開,目的之一就是為三個月之后的奧運會選拔足球、籃球、田徑和游泳運動員。上海臨時組成了上海市籃球隊參賽,吳成章作為前鋒上場。他暗下決心,絕不放棄這次機會。
但結(jié)果還是有些驚人。上海隊獲得籃球冠軍,五名主力全部入選國家隊,另外從其他代表隊里選擇了五名隊員,包括兩個菲律賓華僑、一個新加坡華僑、一個陸軍軍人、一個海軍軍人,就這樣組成了這一屆奧運會的男籃代表隊。作為上海隊的主力,吳成章也在其中。
然而,奔赴倫敦的征程卻并不順利。
這個臨時的國家隊只集訓(xùn)了不到一個月,就不得不開始為參加奧運會的路費和食宿籌款。他們沒有別的渠道,只會打籃球,于是就用打比賽“走穴”來賺錢。
從上海打到香港,再從香港打到新加坡,有“國手”的旗號,比賽自然吸引了不少觀眾,籃球隊從門票里面分成,作為參加奧運會的經(jīng)費。為了籌款,吳成章還接受美國汽車公司的邀請,當(dāng)過“車?!?。
事實上,并不是只有籃球隊的境況是如此。足球隊、田徑隊和總團代表,都要自行籌款,行程也全部是根據(jù)自己的情況自行安排。由于沒有資金,總團干事還找足球隊借錢來補貼路費。
籌了一定資金后,倫敦奧運會開幕已經(jīng)在即?;@球隊為了節(jié)約經(jīng)費,先從新加坡飛到緬甸,再飛到印度,之后經(jīng)埃及穿過地中海到達羅馬,然后從羅馬飛到荷蘭,最終從荷蘭飛到英國。這次航行整整花了6天時間,抵達英國走下飛機時,大家都哭了。我們以為創(chuàng)造了歷史
緊趕慢趕,籃球隊終于趕在奧運會開幕前,抵達了倫敦。吳成章也終于從上海圈有名的“吳阿弟”,變成了國際賽場上的“Eddy Wood”。
這是一次值得銘記的參賽經(jīng)歷,有憤恨,也有懷念。
中國籃球隊教練員運動員一共13人進駐奧運村,并沒受到其他國家運動隊受到的歡迎。每個國家隊入駐時都要升旗,有專門的樂隊伴奏,有人來觀摩。但中國對升國旗時,在場的,只有中國籃球隊這13個人。
沒住兩天,他們無法承受奧運村的食宿費用,只好搬出來,在當(dāng)?shù)氐穆殬I(yè)中學(xué)里湊合住下。
從雙人標(biāo)準(zhǔn)間,搬進了隔斷房,沒了電視、廣播,更沒機會跟其他國家的選手交流,年輕的吳成章覺得面子上掛不住,好在其他隊員們都很樂觀,“我們?nèi)詧猿置刻焐龂欤瑳]有樂隊,就用留聲機放國歌?!?/p>
跟現(xiàn)在的奧運盛會相比,那時一切都簡單得多。
直到開幕式,吳成章才見到中國代表團的其他人。那一屆奧運會,中國代表團33個人,包括一支足球隊,一支籃球隊,幾名田徑選手和一個游泳選手,沒經(jīng)過討論,身高一米九零的新加坡華僑籃球手就成了旗手。英王簡短地宣布奧運會開幕,放了鴿子,點了火炬,開幕式便結(jié)束了。
不過,比賽還是同樣緊張。
中國男籃和韓國、智利、比利時、菲律賓以及伊拉克分在一個小組,按照規(guī)則,小組前兩名進入復(fù)賽,最后一場打伊拉克之前,中國隊和其他4支隊伍戰(zhàn)績相同,都是三勝兩負(fù),并且是連環(huán)套局面,必須看相互間勝負(fù)的小分才能決定誰出線。
當(dāng)時隊員們和教練以為,只要最后一場比賽大勝伊拉克,比分差距超過78分便可出線。那一場,中國以125:25大勝伊拉克,創(chuàng)造了贏球的最大分差,也是當(dāng)年奧運會籃球比賽的最高得分。吳成章在那場比賽中得到了32分,這也是他自己職業(yè)生涯中的最好成績。
比賽之后,隊員和教練們抱成一團,想起這一路的艱辛,以及捉襟見肘的種種窘迫,大家喜極而泣,“我們以為創(chuàng)造了歷史”。
整個籃球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矚目。賽后,BBC采訪了中國男籃隊員,吳成章把當(dāng)時的照片保留至今。勝利的那一晚,當(dāng)?shù)匾晃蝗A僑宴請了所有籃球隊員——這次回到倫敦,吳成章希望能再見到這位華僑,但他已經(jīng)去世了。
可直到第二天,教練去抽簽時才知道,由于伊拉克小組賽全負(fù),所有對伊拉克的比賽成績均不予參考,中國隊最終并沒能小組出線。
但在之后的排位賽中,中國隊保持全勝,最后一場對戰(zhàn)東道主英國隊,中國隊以52:25大勝。這個消息很快也傳回了國內(nèi),并登上了國內(nèi)報紙的頭版頭條。
“1948年,《中央日報》評選最受歡迎的十大運動員,我當(dāng)選第一名?!眳浅烧潞⒆右话沆乓?。
這支中國籃球隊解散了
1948年,和英國的最后一場比賽結(jié)束后,中國男籃帶著些許遺憾準(zhǔn)備回國。不過,一起“走穴”來的隊友們,有幾名隊員直接離開了球隊,去了美國。
回到上海,飛機剛落地,隊長就宣布,這支中國籃球隊解散了。那一別之后,吳成章和多數(shù)隊友,再也沒了聯(lián)系。
李震中、包松圓、吳成章,這三個昔日從上海華聯(lián)籃球隊走出來的隊友,又回到了這里,年過三十后,李震中再沒上場打過球。
年輕的吳成章靠著名氣,被回力鞋廠老板請去當(dāng)廠籃球隊教練,1949年春天,解放前最后一屆上?;@球聯(lián)賽上,回力隊拿了冠軍。
不過,他沒有機會衛(wèi)冕。公私合營后,老板們都不再管球隊的事兒了,吳成章被分配到廠里做鞋底。不日,他靠著在籃球圈兒的名氣,被部隊招去做籃球教練,回力廠籃球隊也就此解散。
從1952年之后的三十多年,中國一直遠離奧運賽場,吳成章沒能再實現(xiàn)一次“為國爭光”夢,但也始終沒放棄過籃球。
他先后擔(dān)任過華東軍區(qū)、南京部隊和解放軍代表隊的籃球教練,培養(yǎng)過包括姚明的父親姚志遠、自己的兒子吳忻水等國內(nèi)籃球名將。“我兒子是建國以后最有貢獻的五十人之一,最佳運動員,我在1948年可是十杰之首呢,可他的獎牌比我的要大一圈。”88歲的老人說起這些事,孩子似的認(rèn)真地抱怨。要是趕在當(dāng)下,身高只有一米七十多的他,是無法AN_國家隊的。
1984年退休之后,吳成章和幾個老朋友組成了一支業(yè)余老年籃球隊,名字叫“古花”,古稀和花甲之意,只有60歲以上的人才有資格入隊。
古花籃球隊先后去過很多國家表演,每年還參加全球華人籃球賽。但對于吳成章來說,“為國爭光”的壯舉,只停留在1948年的那個夏天。
有一件事卻讓老人頗感欣慰。1991年,臺灣老年籃球隊來上海參加吳成章組織的友誼賽,那次,吳成章見到了一名當(dāng)年同去參加過奧運會的“國手”。幾十年毫無聯(lián)系的“戰(zhàn)友”,一下子成為彼此生命中輝煌時刻的見證者,有著說不完的話題。
此后兩年,這兩支隊伍不斷互相邀請,雖然不再擁有掌聲和鮮花,比賽沒有太多觀眾,更沒有媒體報道,但吳成章自己心里不斷鼓舞,“我們是曾經(jīng)為國爭光的運動員”。
如今,十個“國手”,僅兩位健在,96歲的李震中臥床養(yǎng)病,2008年,吳成章也退出了籃球場。但自從他得知倫敦將承辦2012年奧運會時,便開始在心里琢磨——我有可能重返倫敦奧運會嗎?
這一次更像凱旋
吳成章先嘗試給中國奧委會寫信,介紹了自己的情況,希望能參加這一次的倫敦奧運會,“這是我人生最后一個愿望”。
將近一年過去了,沒收到回復(fù),老人家覺得,自己年齡太大了,人家有顧慮。
今年6月,家人看著老人依然無法放下這個心愿,就致信英國駐華大使,介紹了吳成章的情況和訴求。不到一個月,英國駐滬總領(lǐng)事館工作人員聯(lián)系到吳成章,看到老人家“腿腳利落,思路清晰”,很快安排了行程。
8月3日啟程,一天后,吳成章再一次抵達倫敦。
和64年前的心情一樣,吳老一路興奮、激動,1948年在這里度過的每一天,他都記得清清楚楚。
當(dāng)時,從奧運村搬出來的中國籃球隊員,沮喪了沒多久,就和住在附近的學(xué)生們交上了朋友,聽說這是一批來參加奧運會的籃球手,孩子們興奮不已,央求球員們帶他們看比賽。
算是禮尚往來,英國學(xué)生們成了隊員們的導(dǎo)游,吳成章在白金皇宮看了衛(wèi)兵換崗儀式,參觀了杜莎夫人蠟像館,游覽了各式各樣的公園。
“你看這十字路、房屋一點都沒變,水泥墻還是這個樣子,游輪還是那么多……”當(dāng)年,拿著每天兩英鎊零用錢,吳成章去了很多地方,還看到了自己偶像的比賽。
“那屆奧運會上我最崇拜的就是荷蘭的科恩夫人,她丈夫是醫(yī)生,有兩個孩子。記得她奪得了100米和200米跑的冠軍,每次奪冠的時候她女兒都會上來獻花?!崩先思遗d奮地說,“當(dāng)然還有美國男籃,他們當(dāng)時就是所向無敵的?!?/p>
這些珍藏在老人心里六十多年的回憶,像是寶石一樣,再一次閃現(xiàn)出溫暖的光。
“64年,完全不同了”,老人看著新的奧運會不斷感慨,規(guī)模差距太大了,項目增加了這么多,自己參加奧運會時,參賽國不多,現(xiàn)在全世界204個國家和地區(qū)加入進來,“開幕式比起那時候隆重太多了”。
在倫敦,陌生人聽說老人是64年前參加奧運會的選手,興奮地跟他合照;中國駐英大使館邀請他與中國奧運乒乓球隊和羽毛球隊見面,奧運冠軍們向這位體壇前輩致敬;中英男籃比賽前,主持人特意向全場觀眾介紹了吳成章,賽后,姚明專程看望老先生,男籃隊員送上所有隊員親筆簽名的籃球。
“這很難想象,想不到的,想不到的?!比?天,吳成章覺得所受禮遇遠遠超出64年前作為運動員參賽的時候。
對于吳成章來說,比起64年前下機即宣布解散的回國,這一次更像凱旋。
北京時間8月11日,吳成章從倫敦回到上海的那個夜晚,幾乎徹夜未眠。他把新中國男籃送給他的籃球擺在家里最顯眼的位置,就放在64年前他在倫敦和教練、隊友們的合影的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