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祥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當中,只要我們用心觀察,其中不乏有許多人和事值得我們學習和尊敬之處。本人作為一名審計工作者,有幸與同事們共事,接觸到許多鮮為人知、看似平凡普通的舉動,卻從一個側面折射出我們基層干部的忠誠執(zhí)著和高尚情懷,使人深受感動。他們有的剛正不阿、無私無畏、忠實捍衛(wèi)審計的尊嚴,有的幾十年如一日、像老黃牛一樣默默無聞工作,有的年輕有為、追求事業(yè)、工作第一。他們身上所體現出來的這種精神,正是我們當代審計人所應秉承和繼續(xù)發(fā)揚光大的。
不怕恐嚇威脅的審計局長
固定資產投資審計是一項最能直觀反映國家審計“看門人”職責的工作。因為審計決算把關的松與緊,直接決定財政資金支出的多與少。那是前幾年永新縣在對一國債投資項目建設的公路改造工程審計中,審計進點時,先是發(fā)現該工程已被評為市優(yōu)工程,并已送交一社會中介機構審計,當即責令建設單位縣交通局必須接受國家審計。審計中,問題不斷發(fā)現,其中虛報大額土方和建設單位違紀行為尤其嚴重。當時的審計局局長劉世和同志倍受社會關注,街頭巷尾議論紛紛,上門求情者有之,短信恐嚇者有之,有的則當面說道:我知道你的兒子在武漢某某大學讀書呢,更有甚者,春節(jié)在他家院子門上貼上惡毒的咒語。所有這些,都嚇不倒劉世和同志。該案件線索移送檢察院查處后,建設單位三名科級干部被處分,其局長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期三年執(zhí)行,并被“雙開”。審計部門能有這樣的干部當家,國家經濟的“大門”將看得更嚴更實,審計人員能在這樣的大家庭當中工作,也定當無畏無懼,公正執(zhí)法。
退休后被留用的老審計
從1983年永新縣審計局成立直至2010年退休,27年來,龍志堅同志一直在審計局機關工作,見證了永新審計事業(yè)發(fā)展的全過程,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老審計。按照法定退休年齡,本來可以在2010年6月退休的他,卻因單位人員緊缺、任務繁重而被組織留用半年。當組織找他商談時,他沒有提出任何要求,表示一切愿意聽從組織安排。他也深知,留用下來,不是另行安排清閑的工作,而是還要跟退休前一樣,與審計小組的同事們一道深入基層查賬本翻憑證搞審計,任務不會減,要求不會降,而組織給予他的唯一的經濟待遇就是將其退休后減少的這部分工資和陽光津補予以補齊。工作一輩子,到退休還是一個科員的他,留用下來后,跟往常一樣按部就班,準時上下班,和同事們一起下鄉(xiāng),節(jié)假日一起加班。這在當今50來歲任個主任科員就可退居二線、不用上班的人事體制相比,我們不得不為龍老的行為所感動。他不居功,不自傲,不爭名,不爭利,一生默默無聞,勤勉工作,其情操是何等高潔。他不但是我們的長者,也是我們愛崗敬業(yè)、默默奉獻的楷模。審計部門正因為有無數個這樣的“老黃?!?,才成就了今天的輝煌。
不顧家庭拖累的審計新秀
今年上半年地方政府性債務在全國全面展開。從事審計工作六年、身為吉安市審計局信息中心骨干的吳克安同志參與了這項工作。當時,他的父親癱瘓在床、兒子出生不久。在家庭與事業(yè)的天平上,吳克安同志再次將重心移向事業(yè),把家庭的重擔托付給了母親和妻子。三月底,作為報表審核人員的他需要下到各縣(市、區(qū))進行初次驗收審核,不巧的是這幾天他兒子高燒不退住進了醫(yī)院,而他仍像往常一樣出差在外。后來,領導得知此事后責問他為什么不請假、不換人時,他卻說:“這項工作一直是我負責,換其他人不放心,怕耽誤債務審計大事,家里的小事就讓母親和妻子多擔待些了?!痹趯崿F生活中,有多少人拈輕怕重、在困難面前找理由找借口、一心只盤算著自己的小九九?又有多少人能像吳克安同志那樣將工作放在第一位、對工作認真負責?在審計戰(zhàn)線上,由于工作崗位的特殊性,很多人經常出差(下鄉(xiāng))在外、時不時加班加點、在人情與法規(guī)面前不知不覺中又得罪了哪個人。我相信,在我們的身邊還有無數個像吳克安同志一樣的人。我們的審計隊伍也正因為有這樣一個群體,有一個個不斷成長起來的審計新兵,才能勇于擔當起黨和人民的重托。
主動放棄差旅補助的當家人
2011年年初,我們在對縣政府辦公室周振盛主任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時,發(fā)現被審計單位一般人員的差旅補助正常簽報,而唯獨沒有發(fā)現正、副主任一張差旅補助單據。經詢問,主任道出了緣由:我們出差下鄉(xiāng),坐的是公家的車,吃的是公家的飯,個人沒花一分錢。要出差,要下鄉(xiāng),這是我們的本職工作,你不去誰去呀。其他文書和工作人員,整天坐在辦公室里不知比我們這些出差下鄉(xiāng)的要辛苦多少倍。晚上和節(jié)假日加班是常有的事,大家都沒有補助。如果我們當主任的再要什么差旅補助,總覺得情理上過不去……。按照現行的財務制度,差旅補助是有明確規(guī)定的,出差下鄉(xiāng)人員可據實填報。而主動放棄應得的經濟待遇,心里裝的總是集體和他人。這些平淡點滴的事例不正襯托出一個當家人的情懷和一個單位的形象?如果把他當作一面鏡子照一照,我們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得到?這種行為雖然不予提倡,但在經濟待遇上總是能夠站在他人角度上換位思考問題的做法值得肯定,由衷欽佩。作為一名普通審計工作者,在經濟待遇上與低的比,在工作要求上與高的比,單位的凝聚力、向心力就在每一個人的行動上得以彰顯。
出錢出力又無報酬的義務工
2011年7月份,受縣義務工協會之邀,我們對其成立一年來的財務情況進行審計,從而有幸接觸到該社會組織中的一些事情。經審計,協會的收入主要為社會捐贈資金,有單位的,有成功人士的,少部分為加入義務工協會的會費收入。這些捐贈資金全部是以協會名義發(fā)出倡儀募集來的,不是政府下文硬性規(guī)定征集來的,每一分錢都凝聚著義務工們的辛勤汗水。其支出除辦公室安裝窗簾、購置辦公用具、義務工每人一件50元的印有義務工標志的體恤共計3 000多元外,其余全部是向困難弱勢群體發(fā)放的捐贈款物,未發(fā)現義務工領取一分錢補助和工資,或報銷一分錢餐費、車費和油費。協會負責人告訴我們:義務工做的善事好事,而我們都有正常的生活經濟來源,雖然沒有更多的錢捐出來,但是時間還是可以捐出一些的。平時大家的空閑時間在打麻將打撲克中消遣娛樂,我們義務工則利用這些空閑時間在服務社會、關愛他人中得到快樂,充實生活……。從這些義務工們的身上,我們看見了人間的真情博愛,讓金錢和時間尋找到了又一個值得“投資”的渠道。遺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我們審計工作者人人都捐出一點金錢,捐出一點時間,審計人生將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作者單位:永新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