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敏
【摘 要】為了讓聾啞學生更好地“回歸主流”,書面語是他們必不可少的工具。聾校語文課是聾生習得書面語的重要途徑,而要熟練地掌握書面語,詞句的教學就是基石。但是,由于聾生的聽力和語言障礙,聾生寫句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因此,寫句能力的培養(yǎng)就異常地艱苦。我提出以下一些建議:要遵循健聽兒童語言發(fā)展的規(guī)律;要大量搜集整理詞匯,為寫句作好鋪墊;要樹立“大語文觀的理念”;按照句法的發(fā)展過程進行教學;要重視各種形式的寫句方法;建立必要的寫句訓練手段;重視面批、進行個別指導。
【關(guān)鍵詞】障礙;現(xiàn)狀;規(guī)律;詞匯;生活;句法;指導
語言是一種交際的工具,學語言是為了用語言,為了與人溝通、與人交流,解除語言障礙。聾生由于聽力障礙,接受外來信息的途徑單一,語言實踐機會少,表達思想感情的方式只能是手語和書面語言。手語雖然給聾啞人交流帶來極大方便,然而,他們終究要走向社會,接觸的絕大多數(shù)人是不懂手語或懂少數(shù)手語的正常人,要與他們進行正常的交流,主要靠書面語言。因此,聾校語文學科的教學就擔負著讓聾生掌握一定的書面語并逐步能回歸社會的重要責任,但正是由于教育對象的特殊性所決定的,與普通學校相比,聾校語文教學工作就會異常的艱苦。下面是我在聾校語文句子教學中的點滴體會:
一、句法教學首先要遵循健聽兒童語言發(fā)展的規(guī)律
聽力障礙兒童的思維發(fā)展趨勢與健聽兒童的思維發(fā)展趨勢是一致的,只是他們在掌握語言的時間上落后于健聽兒童。健聽兒童習得語言的過程是從單詞句階段,到雙詞句階段,再到電報句階段,最后到成人階段。 健聽兒童習得語言的過程一般在1~5歲期間就可以完成,而聾生則需要多花3~5年時間,甚至終身。
思維的發(fā)展與語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思維的基礎是概念,一般來說概念總是用詞語來標志和固定的, 因此聽力障礙學生學習語言也要從學詞開始。
二、搜集整理詞匯,為寫句作好鋪墊
沒有豐富的詞匯,學生的寫句就沒有基礎,還是干巴巴的。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做好文中好詞好句積累的同時,還要經(jīng)常提供一定的詞匯供學生運用。如寫春天時,可讓學生回顧文中學到的、課外書看到的或聽到的有關(guān)描寫春天的詞語句子,教師再歸類補充整理寫到黑板上;再讓學生說說他所要描寫的景色,教師可相機幫學生插入黑板上呈現(xiàn)的有關(guān)描寫秋景的詞語、句子。通過這樣的鋪墊、引導、示范,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詞匯,并能靈活使用,這樣學生寫起句來就容易了,就精彩多了。
在此基礎上,我們還要對學生進行句法教學。但是因為聾生失聰,所以使用句子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
三、聽力障礙學生使用句子的現(xiàn)狀
1.成分殘缺
(1)缺少主語:“(媽媽)給我買新衣服”……
(2)缺少謂語:“他(打)乒乓球”……“飯(吃)完了”……
2.語序不當: “小明被玻璃打碎了”; “語文對我感興趣”……
3.重復啰嗦: “我們的同學三年級8人,大家排隊跳繩”
4.搭配錯誤: “我吃飯碗”…..
5.結(jié)構(gòu)混雜.不知所云:“張成文、文麗和楊強三人來到家要做風箏嗎,我但是做學會風箏放出去?!?/p>
四、要改變聽力障礙學生使用語言的現(xiàn)狀,培養(yǎng)、提高聾生的寫句能力,我認為應在以下幾點作出努力
1.要樹立“大語文觀的理念”,即在生活中學句子
“大語文觀”就是陶行知先生主張的“生活即教育,離開生活教育毫無意義可言”。聽力障礙學生因缺少聽覺反饋,無法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認知,他們獲得語言的方式必須是通過主觀的“學習”,而非客觀的“習得”。因此,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我們要結(jié)合學生生活實際,給聾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寫句環(huán)境,調(diào)動學生寫句子的積極性?。只有為學生營造樂學的環(huán)境,讓寫句子成為他們表達的一種需要之時,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寫句的興趣。同時,要充分利用好聾生的代償功能:視覺、味覺、觸覺、嗅覺,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現(xiàn)到學生的眼前,加之文字,手語和口語使教學內(nèi)容更加具體、生動、形象。尤其對于一些抽象化的詞語的造句,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動畫進行教學,使概念具體化,生動化。
例如教學例句:小軍搬桌子。
(1)學生表演,理解句子的意思。
(2)教師提供“情景”,引導學生仿寫。如:“老師擦黑板?!?/p>
“同學們做作業(yè)?!?/p>
(3)學生聯(lián)想,自主仿寫。如:“媽媽洗衣服?!?“爸爸種地。”;“我們打羽毛球。”……
(4)發(fā)散思維,學生寫新句。
2.滲透語法,按照句法的發(fā)展過程進行教學
在聾校低年級階段我們不宜過分強調(diào)語法教學,更不能大講語法規(guī)則,但也不能無視語法規(guī)則,任由其天馬行空。語法有其約定俗成的規(guī)律,在教學時引進一些簡單的語法知識傳授,可以幫助聽力障礙學生更好地寫句子。
我們的教學可以從無修飾的簡單句到有修飾的簡單句再到復雜句,如:從“小鴨子游”到“可愛的小鴨子在池塘里自由自在地游”。到“我看見一只可愛的小鴨子在池塘里自由自在地游”。隨著聾生年級不斷增高,逐步讓學生了解主、謂、賓、定、狀、補語及它們在句中的位置和作用。
3.在句法教學時,要重視各種形式的寫句方法
語言教育學家呂叔湘說:“使用語言是一種技能,跟游泳、打乒乓沒有什么本質(zhì)的不同……”
任何技能都必須具備兩點:一是正確,二是熟練。要正確必須善于模仿,要熟練必須反復實踐。聾生識字量少,詞匯積累有限,對已有的詞語也不知道怎樣準確表達運用,這就需要范句的引領(lǐng)。因而反復仿寫就成了他們熟知語言的途徑,仿寫也應從易到難。
例如:
練習按照“(媽媽)去(菜市場)買(菜)?!钡木涫綄懢渥訒r,首先要讓學生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知道這個句式的意思,再概括出句式的形式是“(誰)去(什么地方)買(什么)”。由于講解了例句,學生就可以從容地寫出許多句子。如:“(我)去(書店)買(書)。” “(爸爸)去(超市)買(籃球)。”“(王老師)去(商場)買(衣服)。”等等句子。通過練習,扎扎實實地一步一步地提高,學生就會較好地掌握句子的寫作方法。
在聾校低年級語文教材中,每課后面都有仿寫句子的練習,教師要抓住這個重點,同時寫句練習的形式是多樣的,通過多種形式練習寫句,可以使詞匯豐富、語句通順。如:“擴句” 、“縮句” 、“修改病句” 、“仿寫句子” “用指定的詞語造句” 、“把詞語組成句子”等等。
4.建立更高要求的寫句訓練手段
隨著年級的不斷增長,訓練手段也應不斷加強,尤其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可以進行“每日寫句”練習,練習“看圖寫句”,“景物寫句”,“看演示寫句子”,可以進行“寫日記”,建立自己喜愛句子“摘抄本”,還可以寫一些所聞所感。如:利用日記形式經(jīng)常寫一些自己所見所聞或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有意義的事,閱讀寓言故事寫出讀后感等,通過學生堅持不斷的努力,聾啞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將會得到很快的提高。實踐證明,只有“多讀、多寫、多改、多記”的方法,才能更快地提高聾生寫句能力。
5.重視面批、進行個別指導
由于學生的寫句水平不同,因此,出現(xiàn)的問題也各不相同。因此,講解時在注意集體評議的同時,也應注意個別面批學生的病句工作,這樣對學生的幫助是很大的。為了發(fā)揮學生寫句的積極性,應注意盡可能更多地保留學生原句中的合理部分,用點滴的進步,鼓勵學生進步大于成績,久而久之會使聾生在寫句方面產(chǎn)生極大的興趣。
對聾生來說,書面語的形式表達語言比口語、手語更穩(wěn)定,如果掌握了寫句能力,就為聾生的寫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對提高閱讀能力也起著非常之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使聾生掌握了與健全人聯(lián)系的基本工具,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進入社會、回歸主流”。
參考文獻:
[1]劉金花《兒童發(fā)展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年
[2]付雨賢《現(xiàn)代漢語語法》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3]《現(xiàn)代特殊教育與研究》 2008年
[4]《語言獲得理論》 百度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