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瑞昌
長垣縣第一中學初中部成立于2000年,當時有4個教學班,200名學生;2003年發(fā)展成24個教學班,并開始實行自主管理:現在已發(fā)展成52個教學班,有教職工160余人,學生2600多人。我校重視新課改,提出抓課改重在有效教學,以此打造和諧、高效、藝術課堂。經過近兩年的實踐,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一、早教研——打造課改亮點
2010年秋季學期,學校實行教師午餐免費,沒想到的是,飯桌競成了教師們研討課改的辦公桌。教師們的這一舉動。讓學校領導大為感動,也深受啟發(fā)。一周一次的教研已經不能滿足教師的需求了,于是學校調整作息時間,將早飯后的早讀時間改為全體教師的教研時間,并將之不斷地細化、規(guī)范化?,F在,學校的早教研已形成這樣一種模式:
1.定原則。以誠為本,協(xié)作互助,要求所有教師真誠交流,不隱藏,不作假,不作秀,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互相促進。
2.定時間。周一至周五的學生早讀時間為教師早教研時間,學校任何部門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
3.訂計劃。早教研由各備課組長負責組織,根據本學科特點制訂總體計劃。
4.定主講人。同一備課組的教師輪流主講,其他組員質疑或補充。
5.定主題。一般以本周教學內容中關鍵環(huán)節(jié)的預設與反思為主,也涉及諸如教學方式、課堂管理等實用小方法、小經驗的交流,本學期還增加了圍繞小課題進行研討的內容。
6.定檢查人,年級教導員為檢查人,年級互查,節(jié)節(jié)必查,及時反饋,確保早教研的實效。
早教研的目的在于統(tǒng)一教學思想和教學進度,交流教學方法。解決教學中的疑難與困惑。通過主講、討論、交流、碰撞,最大限度地展現每一位教師的教育智慧,優(yōu)勢互補,開闊思路,從而設計出科學、合理、實用、有效、生動的教學流程與教學方法,實現高效、和諧的課堂教學的目的。早教研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增強了團隊的凝聚力,實現了教育教學的最優(yōu)化。
現在,學校已由專業(yè)教師的早教研活動,擴展到了生活管理教師的早教研活動。學校的生活管理教師既負責寢室管理,又負責學生就餐秩序管理,還負責給學生盛湯盛飯。每天早飯后,生活管理教師在一起就寢室紀律衛(wèi)生、餐廳紀律衛(wèi)生等進行集體教研,這樣一來。一線教師就可以省出更多的時間鉆研教學。
二、導學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在教研中,教師們發(fā)現:學生的課堂學習應該有一個扶手,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課堂學習更加有序。于是,他們將教研中預設的學生學習流程、探究問題等抄在黑板上,后來又印成小冊子,這應該是導學案的雛形了,
2010年暑假前夕,學校決定系統(tǒng)地編制導學案。我們首先組織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等骨干教師反復推敲、研討,策劃、確立了導學案編寫的統(tǒng)一模式。暑假一開始,我們先組織教師們學習、熟悉導學案編寫的模式,然后在備課組長的帶領下,按照個人備課集體教研分工負責一集體互改的流程進行導學案的編寫。教師們歷時兩個多星期,終于編寫出了各自的第一本導學案。新學期開學,學生們拿到教師編寫的導學案。新奇之中學起來更帶勁了。到現在,教師們已編了三期導學案。并在編寫中不斷改進,使得導學案越來越科學、越來越實用、越來越符合學生的實際。使用效果也越來越好。本學期,我縣的凱杰女子中學也使用了我校的導學案,
三、“雙層四環(huán)”——突顯學生主體地位
隨著課堂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們根據課堂教學實際和學生使用導學案的情況,在不斷的教研中發(fā)現,要使課堂更科學、高效、和諧,應該有更貼近課堂實際的、屬于教師自己的課堂模式。于是,2010年年底,創(chuàng)造我們自己的課堂模式的想法產生,學校組織骨干教師推敲、策劃。2011年新學期一開始,我們的“雙層四環(huán)”課堂模式便誕生了。
所謂“雙層”,就是把學生的課堂學習分為兩個層次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深層問題的探究。這符合學生學習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基本規(guī)律。
所謂“四環(huán)”。是指每個層次的學習都包括四個環(huán)節(jié)。具體是:
基礎知識的學習:①自讀文本,整體感知。先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有個初步的印象和整體的把握,即,將學的是什么或有什么。②依據導學案梳理知識。在導學案的引導下,對學習內容中的基本知識點進行梳理,并做好筆記。③展示升華,拓展延伸。小組擇優(yōu)進行全班交流,或展示成果,或創(chuàng)意表達,或質疑問難,教師適時巧妙點撥,以達到學生提升認知、升華思想、拓寬視野、延伸學習的目的。④反饋檢測,查漏補缺。通過檢測,反饋學生的收獲,查找漏洞,彌補缺失。
兩個層次的學習,第一個層次重在夯實基礎,構建學生的知識網絡,這一階段的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習慣:第二個層次重在提升能力,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素養(yǎng),這一階段的學習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開展探究式學習。
由此,我們衍生出三種基本課型:基礎自清互查課、深層合作探究課、綜合課。當然,各學科根據自己學科的特點和具體內容,還可以有許多變化,教師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點。在各個課型和環(huán)節(jié)中也有很大的自由發(fā)揮空間。
為了將課堂改革不斷推向深入,進一步完善、細化新的課堂模式,我們開展了多種多樣的教研活動:骨干教師上觀摩課。年輕教師上研討課,新進教師上公開課:舉行拜師帶徒結對活動。骨干教師對年輕教師進行傳、幫、帶:開展以年級組為單位的同課異構全校性賽課競技活動。讓教師們在比較中有所取舍:開展“我聽人人、人人聽我”的推門聽課活動,促使每一位教師快速成長:組織師生以“我眼中的新課改”為話題投稿,開展讀者討論,并擇優(yōu)組稿,編印校本教材《走進新課改》。正是“雙層四環(huán)”教學模式的應用,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打造了學校異彩紛呈的藝術課堂,加速了師生的快速成長。
四、同臺競技——優(yōu)異表現贏得同行稱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3月12日,我們邀請山東省杜郎口中學的教師到我校交流指導。就我校的“雙層四環(huán)”課堂模式進行研討,并進行同臺競技。杜郎口中學的教師對我校的課堂模式以及教師們的課堂表現給予了高度評價,特別對我校學生的課堂表現贊不絕口。到杜郎口中學的教師給我校學生上課時,原先準備的課前互動環(huán)節(jié)也取消了,直接進入了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整個教學過程和諧流暢。
為了保證“雙層四環(huán)”課堂模式扎實有效進行,結合我校實際,在原有管理制度的基礎上,我們進一步細化了管理。如:學校規(guī)定,只有用新的課堂模式上課的教師,方可參與各項量化評比:學校教務處加強查課。不但檢查各任課教師上課的紀律、衛(wèi)生情況,同時對教師上課過程中不規(guī)范使用“雙層四環(huán)”課堂模式的行為也及時記錄反饋:定期檢查導學案,一看學生的使用情況,二看教師的批改情況。并將檢
查結果作為教師量化考核項目之一:行政人員也開始走出辦公室,走進課堂,深入教學一線,參與早教研、聽評課等:讓包括校長在內的所有校領導掛靠到各年級,和班主任一樣出勤管理學生。
五、早操晚誓——重在養(yǎng)成教育
我們把課堂改革的成效不斷延伸。學校安排的操前小讀與一日三餐的“搶時誦讀”已成為學校一道獨特的風景。讓學生明白,假如一天記10個單詞,一個學期下來就可以記住1000個單詞,英語成績怎能不提高?我們還強化了早操訓練。早操不僅耍鍛煉身體,更要講團結協(xié)作,展示班級風貌,所以要比整齊劃一,比口號響亮,比班組氣勢。
早操結束后,是班級早訓時間,先由值日班長總結班級情況。然后班主任或指出努力方向,或加油鼓勁,最后在學生慷慨激昂的早宣誓中結束早訓。
晚自習結束后,分年級進行晚宣誓,首先由帶班領導總結當天年級學習、紀律、衛(wèi)生等情況,然后由值日班級的班長帶領全年級學生集體宣誓:“學習不欠債,規(guī)范無違紀。不愧父母恩,了卻今日事。就寢快靜齊,明早按時起?!睂W生無時無刻不在規(guī)范自己,反省自己,提高自己。
學校實行了“頓餐制”,學生一律排隊就餐,并要求學生養(yǎng)成“排隊不擁擠,就餐不言語”的良好習慣。餐廳里學生位置固定,每張餐桌上都貼著學生的班級、姓名。進入餐廳,工作人員微笑服務,學生彬彬有禮地道聲“謝謝”。學生端著餐盤對號入座,偌大的餐廳幾乎沒人說話。餐后各班的泔水桶里也幾乎沒有剩饃剩菜。自從實行“頓餐制”后,浪費現象基本杜絕,學生也節(jié)省了不少時間,改變了偏食挑食的不良習慣。
走進寢室,既有軍事化的規(guī)范管理,衛(wèi)生整潔,擺設整齊,舉止文明,又有溫馨的人文關懷,優(yōu)雅的室名,各具特色的室內布置,無不張揚著學生的個性。體現著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充滿團結、上進、和諧的氣息。
我校改革的成效是明顯的,課堂活了,學生越來越樂學、會學了,綜合素質也越來越好了,社會各界的評價也越來越好了。2011年,我校862名初中畢業(yè)生參加中招考試。其中被長垣一中高中部正式錄取的就有537人,占62.3%。全縣中招考試前25名我校占7人,前50名我校占13人,全縣前100名我校占25人,在全縣名列前茅。我校還在國家級各類競賽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2011年4月,全國初中應用物理知識競賽,我校學生頓世州獲省一等獎,王旭、何思雨、趙殿卿獲省二等獎:全國初中數學競賽中,我校張博強獲全國二等獎,這是全縣唯一獲獎的學生。全國初中化學競賽中,我校杜淼獲河南賽區(qū)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