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華美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1-0109-01
引言
對話是溝通的主要手段,也是社會性交往的一種能力。對話,原指人與人之間的交談與交流的談話形式?!耙魳氛n堂對話”,注重通過學生與音樂的對話、師生間直接的對話和生生間的對話取得心靈的溝通,實現(xiàn)雙方主體性的建構(gòu)與發(fā)展。音樂課堂中的對話,不僅僅是指各方之間的言談,更是指各方內(nèi)心世界的敞開,是對對方真誠的傾聽與接納,在相互接受與傾吐的過程中實現(xiàn)精神的相遇相通。
而在教學中與學生的幾次對話,更引發(fā)了我對音樂課的思考:
片段一:意外的交流
記得我在新授歌曲《過新年》導(dǎo)入時讓學生聽了一段《春節(jié)序曲》錄音,為的是讓學生聽出里面新年的零點鐘聲、鞭炮聲、敲鑼打鼓聲,聯(lián)想到過年的情景。但沒想到的是學生說出了這些后,還說出了一些我意料之外的聲音?!袄蠋熚疫€聽到了小貓的叫聲?!币粋€不算響也不算輕的稚嫩的聲音鉆進我的耳朵。當時我一愣,心想:“沒有這聲音呀?”可再看下面學生表情(現(xiàn)在想來可以用兩種概括):一種是嘲笑這位說話的女生:“怎么會有貓叫聲,一定是你聽錯了!”另一種是期待,期待得到我的證實??粗⒆觽兗冋娴难凵瘢椅艘豢跉?,展開一個略帶僵硬的微笑,上前摸著這個女生的頭說:“朱靜怡,你的想象力真豐富!那你覺得小貓象在對你說什么呢?”“它說:‘嘔!過年嘍!我又大一歲嘍!”聽到孩子如此天真、可愛的話語,我嘆了口氣發(fā)自內(nèi)心的笑了。而對于想象中的動物或動畫形象對新年愿望的表達更是眾說紛紜:有的想做森林之王,有的想當歌唱家,有的想把全世界的妖怪消滅掉……
片段二:驚訝的交流
在學習了歌曲《我愛我的家鄉(xiāng)》后,進行延伸教學——談?wù)剱?。其中第一版塊:你認為“愛”是什么顏色的?為什么?第二版塊:你認為“愛”是什么聲音?你能表現(xiàn)出來嗎?在這兩個版塊中學生們說的出乎意料得好:
在第一版塊中有的學生說:愛是紅色的,因為紅色鮮艷,還因為愛心也是紅色的。有的學生說:愛是黃色的,因為黃色明亮。也有的說:愛是白色的,因為新娘穿白色婚紗太漂亮了,特別讓人喜歡。還有的說:愛是綠色的,大樹和小草都非常可愛。甚至還有人說:愛是黑色的,因為黑色像大地的顏色……
孩子們的言語很讓我驚訝,但這無疑給我們的下一步教學做了個很好的鋪墊。小個子的周淵大聲說:“愛是大聲吼出來的。我愛祖國,就對著紅色的國旗大聲喊:‘祖國,我愛你!”大塊頭的朱茗不好意思地說:“愛是輕輕的聲音,因為我看到電視里叔叔對著阿姨輕聲地說:‘我愛你。”“我覺得對大海說,就得大聲?!敝煊颀堈f?!皩σ粋€人說就得小聲!”不知誰冒了一句。“還有當叔叔阿姨們?yōu)椴徽J識的殘疾兒童捐款時,那種愛又是無聲的。”……
“那沒有聲音的愛怎么表達呢?你們喜歡老師嗎?你能用你的動作來表達對老師的愛嗎?”我的話音剛落,就有個學生跑到我跟前向我鞠了個躬,有的給了我一個飛吻,有的要和我握手,有的做了個想邀請我跳舞的動作,更有一個小同學上前把我緊緊的抱住……這節(jié)課不但使學生看到了愛,聽到了愛,更使他們感覺到了愛。
通過以上這番講述當我們再來演起歌曲《我愛我的家鄉(xiāng)》,孩子們演唱的出乎意料得好。多么聰明,多么可愛的孩子們呀。沒想到一首歌能引發(fā)出他們?nèi)绱说募で?。將學習的歌曲與身邊的生活拉近激發(fā)體驗,再將在生活中的體驗感受運用到歌曲上,充分體現(xiàn)了“音樂源于生活,表現(xiàn)生活”,更發(fā)揮了音樂體驗之功效。
片段三:“尷尬”的交流
在進行歌曲《數(shù)蛤蟆》一課的教學時,發(fā)生了一個意料之外的情況。有學生竟然提出了這樣的疑問:老師你做的動畫課件中的明明是青蛙,可你怎么唱蛤???我在當時也一度質(zhì)問自己:這是我按照書上插圖做的動畫,我錯了嗎?還是教材出了錯?孩子們的觀察力令我吃驚,真摯的話語令我尷尬。我腦子里的第一反應(yīng)是想告訴學生蛤蟆也屬蛙類的一種,老師這樣唱也不能算錯??晌矣忠幌?,為什么要否認學生,他們說的沒錯呀?為歌曲《數(shù)蛤蟆》配的插圖上畫的的確是青蛙。為什么要抹殺學生反駁教師的權(quán)利呢?這不正是新課標中提出的要讓學生學會說“不”,也是讓學生初步具有批判思維的大好時機嗎?在課堂上我與他們是平等的。于是我就將錯就錯,硬認青蛙是蛤蟆,讓學生當回老師來教我這個“笨學生”。
在這節(jié)課中,孩子們不但把青蛙與蛤蟆的外形區(qū)別清楚,更從中懂得了一個道理:判斷一件東西的好與壞,一個人的美與丑,不能光看外表,關(guān)鍵要看他的對人們的作用,重要的是心靈美。最有趣的是在這節(jié)課結(jié)束時,全班分成了兩大派:一派是以歌曲插圖為標準的,要給歌曲《數(shù)蛤蟆》換名為《數(shù)青蛙》;另一派是以歌曲《數(shù)蛤蟆》為標準,要給歌曲重新畫幅插圖。
在走進新課程之前,教師是主動者,是支配者,學生是被動者,是服從者。在師生關(guān)系上也不平等,使師生之間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意見,甚至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探討科學知識?!缎抡n標》指出“教學應(yīng)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只有“平等對話”,課堂上才能創(chuàng)造一個民主、開放、愉悅、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學生才能敢想敢說敢做,潛能才能得到發(fā)掘,個性才能得到張揚,思維才能得到發(fā)展。而這次的尷尬交流正使學生個性得到了完整的顯現(xiàn),能力得到了全面的發(fā)展,更使他們受到了美的熏陶,而最重要的是使音樂體驗有了進一步的升華。
諸多交流之反思
以上只是我在音樂《新課標》的指引下,在音樂課中對開放型教學的初步探索。在“弟子不必不如師”的教學中,讓我初嘗各味。當一直高高在上的我被學生反搏時,心里是苦的;當學生一個比一個說得好,比我說得更精彩時,我的心里是酸的;而當與學生的交流激發(fā)我的思維時,使我有了更多好的教學設(shè)想,取得了更好的教學效果時,我的心里是甜的。
布魯斯·喬伊斯在《思考教學模式》一文中說:“教會學生獨立思考,我們就給了他們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使他們在課堂上敢于闡發(fā)自己的觀點。我們不能要求學生放棄一切活躍的思考,盲目地去相信某種結(jié)論,相反,我們應(yīng)教會他們通過活躍的思考去尋找最佳結(jié)論?!笔前?,開放型音樂教學的初步實施不但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還鍛煉了他們的膽量。更使我從中受益,能更好的挖掘教材,提出全新的教學方式,以此再用來實踐于課堂,更進一步的提高學生地多方面的素質(zhì)。在這如此良好循環(huán)的基礎(chǔ)上,我更堅定了自己進行開放型音樂教學模式探索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