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梅
課堂提問是任何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是啟發(fā)學生思維,傳授基礎知識,提高學生能力的重要手段。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呢?
一、巧妙提問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趣
在提問時,教師要巧妙地設計問題,抓住契機,要有富于藝術技巧的提問,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從而獲取數學知識。例如:在學習《同類項》內容后,我先巧妙地舉了一個例子:“上一節(jié)我們學習了降冪排列,如果說降冪排列就好比是同學們按照個子高低去排隊,那么今天學習的同類項可以好比什么?”學生們立即開展了討論,小結的發(fā)言異常踴躍:“好比是按照男生、女生來排隊”“好比是賣水果,橘子歸一類,香蕉歸一類,蘋果歸一類”等等。學生們充分發(fā)揮著他們的想象力,情趣盎然。
二、提問要注重問題的難度和深度
教師所提的問題要有一定的難度和深度,必須經過學生的認真思考,動一番腦筋后才能回答。例如,在講“二次函數的圖像有什么性質”時,可先問:“如何快速作出函數y=2x2,y=2(x-1)2及y=2(x-1)2-1的圖像?”再問:“這些函數的最小值分別是多少”及“若各小題中二次項系數分別是-2時,結果又如何呢”等。這樣,在學生原有認知基礎和能力實際進行適度設問,同時問題的難度又符合心理學所謂的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學生的現有水平與學生經過思考可以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區(qū)域,既非伸手可及,但是跳一跳又能夠得著。
三、提問要精而準
“精”“準”是指課堂提問要有明確的出發(fā)點和針對性。問題要恰當,準確無誤,精益求精。教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不僅本身要經得起推敲,同時還得強調教師設計的每一個問題要組成一個有機的嚴密的整體。學生解答這些問題,既能理解和掌握知識,又得到嚴格的思維訓練。
四、提問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因人而異
教師要在課堂上設計一些難易適度的問題,讓全體學生都可以獲取知識營養(yǎng),使成績好、中、差的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答問。例如講授新課:“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確定一個圓”。提問:①過一點可畫多少個圓?為什么?②過兩點可畫多少個圓?圓心的位置有什么規(guī)律?為什么?提出這些問題并得到解決后,教師又不失時機地進一步問:③過不在同一直線上三點A、B、C畫圓,這樣的圓要經過A、B,圓心在哪里?這樣的圓又要經過B、C,圓心在哪里?若同時經過A、B、C,圓心又在哪里?④這樣的圓可畫多少個?這樣,分層設疑提問,學生動腦、動手,將已有的知識、思維方法遷移到新知識中去,學得輕松,記得也牢。
對待課堂提問,要求教師心中有學生、有目標、有策略。在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中,要不斷優(yōu)化課堂提問的方法、過程、內容、途徑、角度。通過科學的課堂提問,充分發(fā)揮提問的有效價值,真誠地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要精心設計對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起重要作用的問題,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積極參與整個學習過程,真正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使數學課堂教學達到高效。
(唐山市豐南區(qū)東田莊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