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智軍
一、強化安全意識是提高保護與幫助有效性的前提條件
筆者認為,要想提高體育教學中保護與幫助的有效性,先要強化學生的安全意識。如果學生的安全意識沒有或者不到位,那么就有可能對存在危險性的動作沒有警惕性,不重視保護與幫助,這樣就會大大增加安全隱患。因此,教師課前首先要強調體育課的安全性問題,要讓學生知道學習該項技術哪些部位容易受傷,這樣學生就會認真地對待準備活動,以及學習主教材時有保護意識。其次,強調有特殊情況的學生要主動提出見習,不能勉強做動作。第三,強調課堂的秩序,一切行動聽指揮。當然,由于體育課本身的特殊性,各環(huán)節(jié)不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除了課前工作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觀察全體學生的動態(tài),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提醒。
二、優(yōu)化教學策略是提高保護與幫助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優(yōu)化教學策略就是教師利用自己的業(yè)務能力,最大限度地完善課堂教學。筆者在教學中采用了以下一些策略,來提高教學中保護與幫助的效果:
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沒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點”,學生就會產生逃避的行為。即使在教師的保護與幫助下也無法高效完成任務。如,在前滾翻教學中,設置闖關游戲,激發(fā)學生興趣,變“被動”為“主動”學習。根據學生的能力大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目標并在教師或者學生骨干的有效保護與幫助下進行學練。然后,不斷提出新的闖關要求,逐步完成任務,讓學生一次又一次的體驗成功的樂趣。
2.加強教材教法研究
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從初步到逐步掌握運動技術,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一些錯誤動作,從而影響動作完成的質量。如果學習中錯誤動作不能及時得以糾正、改進,不僅會影響學生正確技術的掌握,而且還可能會導致不必要的運動傷害發(fā)生。因此,教師要充分研習教材并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通過一些新穎的教學方法,來保護和幫助學生學習技術動作,有效降低學生的動作錯誤率。具體方法如表1。
3.把握運用保護與幫助的尺度
任何一項技術動作的學習都不能一味地濫用保護與幫助。用多了,學生就會存在依賴性,離開了教師的保護與幫助就不敢練習;用少了,學生的學習又打折扣。因此,保護與幫助在不同階段,運用的側重點要有所不同。如在粗略掌握階段,這是學生學習的起點,練習中動作顯得吃力、緊張、不協(xié)調,發(fā)生動作錯誤,并伴有恐懼心理,所以這一階段主要以幫助為主,讓練習者不斷地模仿、體驗動作技術,建立正確概念,并樹立積極好學的堅定信心;在改進提高動作階段,多余的肌肉緊張感和動作錯誤逐漸減少,完成的技術逐漸準確、協(xié)調,因此,這一階段直接幫助適量減少,適當地輔以間接幫助,重點在于保護;在鞏固與運用動作自如階段,學生已初步形成了動作定型,動作表現(xiàn)輕松自如,因此,這一階段主要是保護,最后達到完全脫保,獨立完成動作。
4.組織教學的科學合理性
在教學中只有合理而周密的組織教學,排除各種干擾,才能使學生從心理和物質上作好充分準備,從而保證體育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因此,組織好教學是上好體育課的關鍵。曾聽過這樣一堂公開課:其內容是低年級側手翻教學,該教師在集中講解示范后,組織學生兩人一組一墊進行嘗試練習。一人保護,一人練習,然后互換。結果發(fā)現(xiàn),在保護與幫助時,由于墊子的滑動,學生不敢用力蹬地。按住了墊子,卻不能給予保護與幫助,學生練習效果不得而知。筆者認為該教師利用兩人一組練習,無非是為了盡可能地提高學生練習的次數和密度,但是他沒有考慮到墊子放在木地板上,摩擦系數不夠,學生每做一次墊子滑動一次。搞的學生無所適從,難以練習,即使勉強練習,學生的安全又得不到保障。因此,教學中不能一味地追求學生練習密度和強度,不能因為其他因素的干擾影響保護與幫助的運用。